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七:巍巍中华_第531章:火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七:巍巍中华_第531章:火攻

下关码头的撤离也不是很平静的,下关码头就在城墙之下,不过是几十米的距离,将将的弓箭够不到。城头上官军是有火炮的,但是火炮有个最小的射击距离,几十米之内是火炮射击的死角,只有新式火铳可以在这个距离上发威。城门到码头也不远,不过百米左右,如果城里的官军出击还是很危险的。

在包围浦口的官军到来之前,南京城里的官军是不能袭击下关码头的,原因之一是码头并非军事设施,都是平民,没有军队,官军进攻民众有点说不过去。其二,官军若袭击码头,那等于是打草惊蛇,提前暴露了官军的企图。

出于同样的道理,码头上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商船,官军也不会驱散他们令其躲避战火。

国防军反应很快,两岸都有电话通信,下关码头上的人们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保安镖局全员出动,协助各个商铺的人员全部撤到码头,邮局的电报设备在浦口的一端,因此,这里除了赌场有带不走的设备需要砸毁,甚至安放炸药炸毁之外,没有其他的重要设备。命令说的明白,就是人员资金撤离,其余的全部抛弃。码头上,保安镖师开始“征用”民间的商船,实际上就是抢船,碍事的货物就抛到江水中,损失是要赔偿的,但是反抗就是棍棒伺候,这时候人命最要紧,货物要给人员让路。

店铺中留守的人员还是有的,店铺的资产也不能说全部的丢弃不管。店铺中的基层雇员大部分是当地人,他们拉家带口的也不能撤离,于是,他们就成了留守人员。官军占领此地,会有一些报复的行动,也会有纵兵抢劫百姓的事情发生。但是,他们毕竟是官军,一般的说,生命危险是没有的,至于财物的损失,他们只要如实的报账就行了。

稍后码头上开始有了爆炸的声音,这是赌场在爆破带不走的设备。

炮舰的航速也是足够的快,当下关码头上一片混乱之时,炮舰已经靠上了码头,一个班的国防军跳上码头,开始登上机器渡船,这艘船,从现在起就是武装船只了,部分保安也要登上渡船作为后备的兵源。

面对不时的爆炸和混乱的码头,城头上的官军终于有了反应,开始有火铳的射击声,城门也打开了,一队官军涌出,能有数百人,呐喊着冲向码头。

炮舰运过来的士兵登岸之后,炮舰就脱离了码头,在码头外游弋,官军的反应立即就遭到了炮舰的反击,这种危机时刻就丝毫的不能客气了。

炮舰上两种口径的火炮有三组共七门,在三个炮塔中同时装有双联装的轻机枪。这些火力同时向城头上的守军,向城门处冲出来的官军开火,直射炮和机枪都是快速准确的火力,正在涌出城门的官军队形密集,炮弹和机枪子弹就像一股狂飙带着烟火席卷而去。凡是出了城门之外的官军,一刹那间就被打得漫天飞舞,成了一片冒着热气的血肉!城头上也同样遭到了打击,凡是有火铳射击的位置,无一例外的遭到了炮击,直打得旗帜人体杂乱的横飞。尚未出城的官军被这么强的火力惊呆了,吓得赶紧缩了回去,急忙忙的关城门,城门尚未关严实,几发炮弹打来,硕大厚重的城门就变成了漫天飞舞的木屑,城门就像个大大的黑洞,里面冒出滚滚的浓烟。

官军老实了,城头再也不见一个人影,炮舰也就停止了射击,依然在那里缓慢的游弋,黑洞洞的炮口指着城墙。

此时的杨嗣昌就在稍远处的城墙上用千里眼观望,他是来观察浦口的,结果看到了花皮炮舰之威猛的火

力,并且是第一次亲眼所见,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不到一个小时,下关码头开出十几艘船只,向江北浦口码头退去。

团部的命令来的很快,命令是:明日凌晨,乘夜弃城突围,目标是向长江下游方向,到镇江。要求王志下令:镇江的第二、第三连现在就立即出发(镇江的二、三连都是56营的),向浦口方向接应。此外,通告他们:第二团已经从上海出动,目标是攻打镇江。王志他们退到镇江,参加进攻镇江的战役。

作战的时间拖到明日,第一是这么大的动作,准备工作需要时间,第二,上海方面调动兵力也需要时间。上海到镇江也有四五百里,沿长江的水上作战,难免要调动东海舰队,东海舰队的基地之一在舟山,舟山到上海也有三百多里。第三,夜间突围具有突然性。

弃掉浦口应该是收缩长江上的兵力,双方交恶,太过于孤单的据点就应该放弃了,而占领镇江是因为那里是军事要地。第一,镇江是南京的东大门,占领镇江之后随时可以攻击南京。第二,国防军占领镇江之后,从镇江到上海的长江下游地区就全在国防军的控制之下了。第三,镇江是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水上交通的枢纽,因此,控制了镇江就等于控制了大运河。而国防军山东的部队南下,必然要打通运河之路线,镇江的部队可以与山东相呼应,两面夹击,取得运河的控制权。

王志对于调动镇江的二连、三连有些想法,他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不过上级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命令是借助镇江码头上的邮政电报传递的,二三连自己没有无线电报。

王志有些轻敌的思想,这是多年来国防军一直强势,顺利造成的,他的这种轻敌太盲目,也太危险。

傍晚的时候,国防军出动了一个排,带着三辆马拉战车,排在浦口码头的前沿,每一辆车上都有一个探照灯,这是夜间防御用的,他们还出动工兵,在战车的前方拉上两道铁丝网,布下地雷阵。突围的时间是后半夜,此前还是要防御的,特别要防御码头。

同时,城内的银行、商铺等雇员该撤离的也在向浦口码头上集中,留守人员也要安排好。邮局的有线、无线电报机也全部转移到渡船上,两艘机器动力的渡船也都全副武装,营部所属的两门20直射炮分别安装在这两艘渡船之上。直射炮有缓冲炮管,可以在船上使用,但是,各种迫击炮却不能在船上使用,掷弹筒也不行。

在大家忙碌准备撤离之时,令人意外的是,浦口的现任知县陆大人带着一名仆人也来了,他要求与国防军一同撤离。他的这个行动等于是弃官而去,说严重了都有杀头之罪。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如果不走,官军收复浦口之后,他的结局真是难于预料,杀头的可能性不大,罢官是肯定的,下狱也很正常。他与国防军交往的多了,也就看出大明朝廷亡国是早晚的事,他何必做陪葬?何必无端的承担风险?何况还有杀头的可能呢?

大明有品级的官员基本都是异地做官,因此,他在浦口就没有家眷,带上一名仆人,挑上个行李担子,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他这一走,就只能跟着国防军走到底了。

国防军打算明日凌晨突围,官军计划明日攻城,所以前半夜就是双方各自准备,相安无事。

国防军撤退的的办法是陆路、水路并进。首先是因为船上装载不了太多的人,其次,这一路上战斗不会少,也可能很激烈,陆军装在船上就失去了战斗力,官军是有火

炮的,一旦被火炮攻击,反击的能力将大大的下降,此外就是国防军的大部分火炮都是迫击炮,这种炮只能在陆地上发射。如果上了船,国防军的火力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国防军的队伍除了少量的登上那两艘武装渡船之外,大约有三百人要陆路行进,当遇到不能渡过的河流时,就使用那两艘渡船,人员、马车均可以渡过。

浦口到镇江有三四百里的行程。如果不考虑作战,马车一日即可到达,战斗的情况就不好说了。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凌晨寅初时刻(凌晨3点),劳累了一天的两位指挥官——王志和李炳趴在指挥部的桌子上呼呼大睡,预定卯初(凌晨5点)部队的突围行动即将开始,他们也就不能倒在**好好的睡觉了,只能这样勉强休息一下。

忽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卫士怕打搅了他们休息,连忙抄起电话,但是,这两位指挥官已经惊醒了。

现在的国防军中电话已经装备到营一级了,这对于指挥作战十分有利。

电话是浦口码头打来的,电话中报告,在码头的上游出现了大批的船只,数量不清楚,起码是数十条,绝大部分是小船,船队的速度很快。

张志当即命令城上的炮兵:对方的船队只要进入火炮射程则立即炮击,炮舰和炮艇做好出击准备,待命。

一个连队有两门82迫击炮,营部有四门,这六门炮都在城墙上,三面防御,每一面两门炮,除此之外就是炮舰和炮艇上的火炮了。掷弹筒射程250米,太近了,水上作战用途有限。

然后张志和李炳急忙跑上城头瞭望。今日是九月十五,圆圆的月亮已经偏西,江面照的通亮,能见度非常好。他们的望远镜绝对没有现代的夜视、测距等功能,但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还是比直接目视看得更清楚。

西南的上游方向果真是成群的小船,距离很远,看不到船上的人,数量也数不清,他们速度不慢,估计还有十几里的距离。

李炳首先醒悟,他提醒道:“王营长,这么小的船,能作战吗?会不会是火攻?”

王志也醒悟了,他说道:“让工兵排拿出角钢,连接成两丈长的杆子,再动员部队在城内寻找竹竿,也绑成两丈长的杆子,去码头支援。”

李炳说道:“是!营长,你在这里坐镇指挥,我去组织制作竹竿,支援码头。”

王志连忙阻止,说道:“不,李连长,你不能去。现在是大战在即,作战计划不是死的,随时都会变化。你的差事是立即组织部队,进入临战状态。我们的行动可能不得不提前了,所以,现在就要做提前出发的准备。长竹竿的事情我会安排工兵排长去做,你下去准备吧!”

李炳答道:“是!立即做出发的准备。”

工兵的手里有一批角钢的钢材,作战时可以快速的组装成云梯,支撑的支架等简易装置,此时就可以连接成长长的杆子,用于推动靠过来的火船。

对付火攻的办法之一,就是用长杆子推开火船,使其不能靠近。火船燃烧之后,船上是没有人的,借助风力或者水流靠近敌船,点燃烧毁敌船。如果有长杆子,只要推一下,火船就会改变方向,向下游流去。

秋季已经是多北风,浦口居于北岸是上风头,不利于对方火攻,对方若果真采用火攻,考虑是就欠周全了。

官军火攻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第53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