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8章:控制波斯湾

崇祯十二年二月初三,第五舰队的波斯湾派遣舰队从锡兰府万雄海基地出发,浩浩他妈的*的奔波斯湾而去。三十多艘舰船的庞大舰队出现在西印度洋,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规模的舰队绝对震撼人心。历史上除了三宝太监郑和的舰队之外,应该没有这种规模的舰队访问过此地了,因此,也可以说:他们是沿着郑和的足迹在前进!

如果与郑和的舰队相比,派遣舰队的规模还是太小了。郑和第一次出海时的舰队就有大型舰船两百多艘,人员两万七千多人。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后来的规模更大。

从锡兰府到波斯湾的海路接近一万里(约八千里,4000公里),大型舰队的出行航速就要慢,只能用平均15节的航速,这样算下来最快也需要六天的时间才能到达。

大明的军事力量进入中东地区有两个目的,那就是获取石油和对抗西方。既然以西方势力为假想敌,那就要看一看目前西方势力在中东的影响有多大了。

中东地区与欧洲毗邻,无论海路(地中海)还是陆路距离都不是很远,因此,自古以来欧洲人与中东的联系就非常多,这种联系也包括他们之间的战争。欧洲人对于中东的了解很彻底,与此相比,欧洲人现在对于大明几乎是一无所知。就算是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书,他们也是将信将疑的。

在大明这个时代,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都少不了欧洲人。但是欧洲人在中东地区的存在与欧洲人通过大航海到达的其他地区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例如美洲、亚洲的南洋地区、印度地区。

比如美洲,欧洲人到达美洲的目的就是殖民、获取那里的财富。比起遥远的海外,欧洲人到达中东要方便的多,但是此时的中东却不是欧洲人殖民的重点。这是为什么呢?

头一个原因是这里太荒凉了,绿洲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沙漠和戈壁滩,而这里拥有的石油财富还没有体现出它的价值,人们还不知道那黑乎乎的东西有何用途?

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地区有埃及、奥斯陆帝国(土耳其)、巴比伦(伊拉克)、波斯(伊朗),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这些国家的国力与欧洲差不多,没有一个是好欺负的,两百年后这里出现的奥匈帝国更是世界级的强国。殖民统治靠的是拳头硬,欧洲人到了中东地区,谁的拳头硬还真不好说。

出于同样的拳头理论,这个时代的南亚已经被殖民者瓜分完毕,但是对于印度本土这块殖民者眼中的肥肉,他们还不敢冒然下手,那就是以他们的当前的军事力量,现在还不敢深入具有古老文明的印度内陆。

因此,这个时代的殖民者还没有盯上中东地区,大明的军事力量是捷足先登,抢先进入。可以预计,特遣舰队在波斯湾是不会遇到西方的军事力量的。第五舰队只要不惹怒本地的几个大国,是可以和平的进入这一地区,占据一些没人要的不毛之地。这纯属于先知先觉的便利和优势。等到西方人明白过来的时候,大明的军事存在已经形成,想要重新瓜分利益就要看大明的眼色了。

二月初九,特遣舰队到达了波斯湾的入口处——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的南岸是个突出的尖角,像一把利剑刺入大海深处,使得此处的海峡极其狭窄。舰队就在这个尖角上靠岸,这里就是预定的海军基地,用于控制波斯湾海域的大门。

这完全得益于现在的人们没有海权的概念,否则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没有海军基地?

这个地方在

现代属于阿曼苏丹国,是阿曼的一块飞地,被阿联酋隔断,此地距离著名的迪拜(属于阿联酋)只有几十里。舰队到来时此地乃是不毛之地,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阿曼也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以农耕为主,但是他的核心地带在距离这里很远的南部,大约有一千多里,目前此地应该是无主之地。按这个时代的惯例,大明占据了,升起国旗就可以宣告这里是大明的国土。

这里的地形是这一地区少有的山地,陡峭处也是石峰林立,据说最高处有海拔3000多米,沿海拔起三千多米,其山峰相对的高度也不低了,周围大部分还是比较平缓的山地。

对于特遣舰队来说,山地的地貌是求之不得的。第一:有山就有水,特别是临海的山地是不缺少雨水的,其原理就是高海拔气温低,湿润的空气容易形成雨水。水源在中东地区可是太珍贵了,在现代,大家都知道,中东的水比油贵!第二,山地便于防御,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但是此地没有石油,想开采石油还要另寻其他地点。

朱万化的原计划是让他们寻找一两个地点来完成对波斯湾的控制,那是因为朱万化没有到实地考察,不能准确的判断实地的情况,现在有这一个基地就足够了。这里三面临海,海峡在此拐了一个直角的弯,海峡的宽度只有两百里,就像是波斯湾的大门。

部队登陆之后,首先要勘察地形,选择合适的防守地势,划定占领区,设置防线岗哨,此地被定名为“霍城”,是取霍尔木兹海峡的字头。

建码头、营房、仓库等需要木材、砖石、水泥、钢筋,因此就要建水泥窑、砖窑、这些设备和工匠都带来了。有山有水就有树林,因此木材也不缺。

就这样,特遣舰队在新命名的霍城展开了基本建设。建好这个基地,就等于控制了波斯湾,下一步就是寻找石油了。他们是受到朱万化的指示,领先于全世界,抢先到这里寻找石油的,这先知先觉的行动让他们可以从容的寻找、占领、开发,到其他国家明白过来的时候,中东的主要石油矿就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了。当然了,前提是有强大的海军。

石油是便利的燃料,现在台湾又制造出了内燃机。内燃机是更方便的动力,与蒸汽机比,它甩掉了笨重的锅炉,在现代,最小的内燃机动力机械装置可以用一个手指提起来!那是多么轻便!在波斯湾,守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内燃机就成了主要的动力,为此,就要有就地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的能力,避免远途往返运输。

特遣舰队就带来了炼油的简易设备,安装起来就可以生产汽油、柴油等产品。

现代人都知道,炼油厂是多么大,多么的复杂,把石油变成汽油、柴油能那么轻易的就办到吗?

这就要懂得炼制石油的原理了,炼制石油是纯技术问题,说多了很枯燥无味,但是不说这个原理又不能解释他们用如此简单的设备,在大明的时代就能生产汽油?这是两难,笔者试图用最简洁的文字告诉读者,他们确实练出了汽油,并且设备特别的简陋。

炼制石油的第一步是对原油的提纯。油矿中采来的原油中含有杂质,那就是水和盐类,盐类是溶于水的。因此提纯的方法是把原油放在大容器中,加水搅拌形成了油水的乳化液,水溶解了盐类。然后是细小的水滴聚集成大的水滴,水的比重大于油,水滴就向下沉淀,油和水分离就完成了提纯。

了加速水滴的凝聚,在容器的两端加直流高压电场,高压力、小电流,使得带电子的水滴快速靠拢形成大水滴,加速沉淀。由于耗电量不大,只要选用好的绝缘材料,用小电机供电即可。

把提纯之后的原油炼制为汽油、柴油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纯物理方法,一种是化学裂变方法。现代炼油使用化学方法,或者先物理炼制再化学炼制。化学方法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汽油。

化工是一个大产业,需要化学科学支撑,明代不具备这些科学理论知识,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就只能采用物理炼油的方法了。

原油是汽油、柴油等成分的混合物,各种成分沸点不同,他们的沸点在摄氏350度到420度之间。

其分离的方法与制造蒸馏水是完全相同的,制造蒸馏酒也是这个原理。在容器中加热原油到摄氏350度,汽油就蒸发了,收集汽油蒸汽到冷凝器中冷却的**就是汽油。

但是此汽油不是现代的汽油,可以叫做“原汽油”,它的品质要低的多。

再次加热,提高原油温度,煤油就开始蒸发了,引导到另一个冷凝器中,就得到了煤油。同理,再提高温度就是轻柴油,最后是重柴油,剩下的渣滓就可以当做沥青处理掉了。

这种办法出油率底,油类的品质差。但是总能得到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等四五种产品。

炼油的办法说完了,它需要的设备只是比酒作坊蒸馏酒的设备复杂一点点,别说联省的工业水平,大明的工匠们用心做,也完全可以做到。

刚才所说的是常压蒸馏法,为了降低对原油的加热温度,节约能耗,提高效率,还可以用密封容器,用抽气机减压,称为低压蒸馏法,技术难度并不高,效果却好得多。

其实石油不止是燃料,它更是非常珍贵的化工原料,现代的炼油厂之所以那么复杂就是在想方设法地利用其中的每一种成分。除了汽油、柴油等油品,众多的化工产品都需要石油产品的原料,例如洗涤剂这一大类就有几百种产品,塑料类、化纤类等等等等,产品太多了,数不胜数。

在现代的石油厂里我们还能看到一种高高的铁烟筒,至少一百米以上的高度,烟筒口部在日夜不停的燃烧,夜间可以照亮几十里。这个烟筒俗称“大蜡”,是很形象的名字。大蜡烧掉的就是我们的技术尚不能利用的化学成分,像刚才说的洗涤剂、塑料、化纤等原料,在早期的炼油工业中也是被引入那一根大蜡中烧掉的,或者混在渣滓(沥青)之中,化学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利用这些成分,变为了财富,那一根大蜡烧掉的就少了一些。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果这些烧掉的某一种成分又可以利用起来,那就又是一个大产业!科学技术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看起来,朱万化麾下的石油工业就更加的粗放了。所以朱万化有一个规划,等炼油厂在台湾建起来了,出了产品。到那时,就要以炼油厂为基地,建立化工研究院、化工学院,发展化学科学技术,它每前进一步就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产品,更多的财富。

什么是发展科技的动力?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是白花花的银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发展经济,造福人类!但实质上还是利益驱动。

朱万化相信,有炼油厂摆在那里,中国的化工科学会突飞猛进,这就不需要朱万化这种先知先觉人物的引导了。

--- 第50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