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92章:风波又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92章:风波又起

崇祯十一年十月,清国的王子豪格专程来到开封,觐见督军朱万化,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与朝鲜的渔业争端引起了朱万化的警惕,朱万化担心是不是清国占据日本四岛之后感觉在岛上受到了局限,从而产生想登上大陆的心思呢?

现代的日本之所以野心勃勃,与他们的大陆情结是分不开的,居于海岛之上总觉得不踏实,总想着登上大陆。这种存在的现实现在传递给了清国人,如果由此培育出新一代的侵略者那可就失策了。

想到这里,朱万化说道:“我联省对于清国与朝鲜的渔业纠纷很关注,我们会派出官员到朝鲜、清国以及发生事端的现场调查,合理的划分你们的渔场、调解你们的纠纷。在解决纠纷之前,我希望清国保持克制,不要扩大争端,更不能由此引起武装冲突。如若哪一方不听从劝导,不服从裁决,我国防海军会给予惩戒。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朱万化的这个态度就有些严厉了,与清国觐见上国,敬献贡品,发出访问邀请的气氛有些不合拍。接见就是在这种不安的气氛中结束了。

清国的贡品依然很丰厚,并且又带来了十名绝色的美女,让朱万化很棘手。他已经收了十个干女儿了,也不能没完没了啊?物以稀为贵,朱万化要是有一百个干女儿,一百个女婿那就不值钱了,太平淡了。所以今天来的这十名就要另想办法了。

朱万化还有四个兄弟,联省了也有一些地位显赫的大员,军队中有不少高级将领,如果转送给他们,那只能是一个结果——做小妾。这个年代的达官贵人都是三妻四妾的,多一个美妾也不算什么,但是这种做法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至多是感谢督军的厚赠而已,搞不好还会出麻烦,朱万化也不希望自己的兄弟家里闹纠纷。他们自己有本事找美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朱万化送美女若是引出纠纷就要担责任了。

还有自己的老父亲,朱大典已经接近六十岁了,但是身体强壮,历史上在八年之后他还率军抵抗清军作战。做儿子的给父亲送小妾似乎也不合适,给了别人不给父亲也不合适。

总之这种送美女不是什么好事。那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朱万化就想到了歌舞团。在现代,文艺娱乐也是一个大产业,即给民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活跃了经济。明代与现代相比,文艺演出水平低一点,传播手段有限,这都不算原则的区别,最大的不同是艺人的社会地位。现代的有名的演员是众人捧的明星,有钱又有影响力,也有社会地位。明代的艺人是下九流,叫做“戏子”,特别是女艺人,与妓女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可以收入不低,但是绝对成不了财主大款,可以是明星,但是绝对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至于靠着一副好嗓子就去当官、当议员,那是想都不要想。

朱万化有心做一个尝试,试图改变一下,引入一些现代的娱乐文艺运作的模式,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在文艺活动中引入广告的概念,这也是搞活经济的一种手段。还可以为提高这些下九流的戏子们的社会地位做一些铺垫,能够让他们成为平等的社会一员,也是一项功德。

还有一个功能更重要,那就是把政治宣传融入到文艺节目之中,其政治的作用,宣传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成立一个歌舞团,有唱歌跳舞,也有说唱艺术,有成本大套戏曲,也有短小精干的小品短剧,再穿插一些杂耍魔术丑角,总之就是丰富多

彩不拘一格。歌舞团有自己的主场,也要有巡回演出。有票房收入,也要有广告收入,在演出的场地就是广告的主阵地,连带着做城市里的广告业,其收入也不会低,起码能够自给自足。

去年马守应来开封述职带来的几个美女,实际上就是个小歌舞班子,以他们为基础,这十名美女也加入进去,在收罗一些社会艺人,找一些文人做编剧、导演。先建一个小规模的剧场实验着办起来。朱万化闲来无事之时也可以过去指导一下,也算是休息消遣了,顺带着给他们丰富一些现代的文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融入一些政治宣传。朱万化相信一个新型的文艺产业也可以发展起来,文化活动也是和平、繁荣、盛世的一种烘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与清国使者豪格的谈判是由礼部尚书孙和京主持的,因为涉及工业技术援助之事务,因此有工部的工业司员外郎那五六参加。

那五六,一看这个名字就有点奇怪,他是辽宁女真族人,现在应该称之为满族人了,是从辽宁省安东调来的官员。他是联省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安东冶炼厂的工作经历,后来进入政界,是个技术性的官员。

那五六对清国使者说道:“贵国要求冶铁炼钢的技术,希望联省帮助你们建立钢铁厂,这一项要求,按照联省的规定只能部分满足你们的要求,并且需要费用。”

豪格说道:“那咕噜员外郎,请详细说明能够援助哪一部分呢?”

他们是同民族之人,互相亲近,当然也就知道他的满族名字,那五六的满族名字就是那咕噜,改为汉族名字可选的字很多,改名登记时负责登记户籍的官吏图省事,他的名字就成了那五六了。久而久之,习惯了他还觉得不错,一个有进士身份的官员就曾经说过:“大俗大雅,这个名字不错。”因此,他也就没有改名字。

幸亏朱万化不认识他,不知道这个名字,否则一定会想起“山本五十六”!

那五六说道:“炼铁的这一部分基本上可以,就是说我联省可以援建一座炼铁厂,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日产五吨生铁,年产一千八百吨生铁,折合市制是三百六十万斤。这个数量按照清国目前的需求水平是足够用了,并且有部分出口贸易的能力。生铁的品质可以达到灰口铁的标准,远远强于民间冶炼的白口铁。但是炼钢技术是禁止出口的,我们不能违反规定。”

联省的炼钢技术是世界领先的,钢是军事工业至关重要的物资,现在是不能出口的。特别是炼钢、轧钢、先进的加工机床,这些都属于国家需要保留的技术。

豪格赶紧同自己的幕僚商议计算,计算过后,看来他们还比较满意。灰口铁经过铁匠炉的缎打,也容易制造出钢制品,比土高炉生产的白口铁要容易得多。特别是这个产量,对于农耕经济的清国,已经足够了。

与大明做比较,清国的这个生铁产量,对于有了初步工业的大明,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头。现在联省的生铁产量已经接近百万吨,钢产量已经是四十万吨了。所以一个年产千吨的生铁冶炼厂不算什么。

钢的冶炼技术是不能出口的,这个口子已经封死了。

援建一座炼铁厂,连带着培训工人,这笔费用也是不小,清国要用稻米、海产品等等的来补偿。技术出口是最赚钱的,接下来还有朝鲜,他们同样需要大明的炼铁技术。

此外还有水泥窑、纺织机械等等,这些都

是可以出口的技术装备。

清国与朝鲜的渔业纠纷,联省是很重视的,专门的使团已经出发,前往两国调查。使团已经得到指令,调解矛盾,划定渔业海域,同时要严厉的警告双方,大明不能容忍属国用武力解决纠纷!

这是朱万化的决策:任何扩张的野心都要扼杀在摇篮之中!

清国使者邀请联省派出使团前往清国,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联省必须派员前往清国册封皇太极为清王,使得清国名正言顺的成为大明(联省)的属国。为此联省衙门就要做准备,选择使团成员,准备册封的印信金册,准备礼物。

这个准备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督军朱万化只是一等公的身份,而册封的清王是有国土、有政权、有军队的王爷,这起码是亲王等级。

为此朱万化提议:用联省议会议长、大法官、联省执政官的联名名义。

联省的官员都摇头否决了。议长、大法官、执政官三家联名,如果用来授予朱万化王爷爵位还算勉强,可以解释为民意所向。用来对属国,各种册封之信物就只能是督军朱万化,没有他就缺少了基本的权威,这是不能拿民意说事的,册封属国与民意不沾边。

本来劝进的舆论已经暗流涌动,这一次联省的大员们终于抓住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劝进的风潮立即涌动起来。

......

我们不得不暂时放下开封的劝进风波,转过目光看一看南京的大明朝廷,因为几乎是同一时间,那边的风波也不小。

崇祯十一年的八月中旬,熊文灿的一份奏疏送到了南京。

这是由于十二师于八月份占领了梧州府、桂林府,废除、驱逐了朝廷的官吏,宣布对这两府实行军管。并且李定国给两广的巡抚衙门行文,声称:“梧州、桂林两府依然向两广官府纳税,巡抚衙门的政令,只要不损害我方利益,我十二师都能执行。请巡抚大人谅解我军的苦衷!”

这个官方行文并不是密件,两广的官员几乎都知道,熊文灿犹豫再三只好向朝廷上报,自称无能,请求处分。

熊文灿是抱着被罢官的心情呈报奏疏的,这份奏疏就引起了南京朝廷的一场风波。

国防军、联省蚕食、吞并的原朝廷的地盘不少了,国防军占领两广的局部之地不是第一份,从陕西省投靠联省起,河南、甘肃、四川、山西,这一连串的就是五个省,朝廷上下震动,但是很无奈,毫无办法,也就没有引起争论,最后大家闭口不提也就过去了。这一次丢了两个府却让官员们分成了好几派,朝臣们争得面红耳赤,这又是为何?

究其原因无非三点:第一,熊文灿把奏疏送来了,以前丢了那么多地方,可是没有一个巡抚向朝廷呈报奏疏。没有呈报就无需批示意见,大家都装聋作哑。第二,现在朝廷有点气粗了,因为杨嗣昌造出了火炮,官军不是软柿子了!哪能让联省随便的拿捏?还有第三点,首辅已经换了杨嗣昌,温体仁致仕回家养老去了。温体仁没有执政办事的本事,可是拉帮结派的本事不小。他是崇祯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首辅,干了六年,朝堂上绝对是一言堂,大家都是一党哪能有争论,个别人有不同意见也形不成势力。温体仁一下台,温党树倒猢狲散,朝廷的形势就变了,因此就有了争论。

他们都争论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 第49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