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52章:守卫西南国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52章:守卫西南国土

墨脱的建设还在进行,康南军的士兵目前就是建设的主要劳动力,没办法,这里的人口太少了,雇佣不到多少劳工。

但是,部队还是抽出少量的兵力向墨脱周边地区出动巡查,安全还是要保证的。跟随他们的有即将任命的地方官,也有农业专家。康南没有农业,但是这里的环境很好,气候好,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完全不同于康藏贫瘠的高原。虽然是山地,可以耕种的土地也不少,不但可以开展农耕,而且是高产的农业,目前缺的就是人。他们到达之后用不上两个月,第一批来自四川的移民就会到达,预计是两万人。农业专家和官员就是要做好这一期的规划,两万人来了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划分村庄,分配土地(低价格,贷款购买)。

如果做得好,今年就可以播种一批冬小麦,明年夏季就会有一季收获。康南目前完全靠后方供给,这种状态要尽快结束,起码农产品要自给自足。

出动巡查的部队的是临时营的一个连和正规军的一个火力支援班。

在康南,与别处不同,临时营要担负重任,因为他们是真正的骑兵,以冷兵器为主,装备部分三眼铳。

康南军的装束,外人看了会以为是藏族的那位领主的私兵!战士们的服装极接近于藏族军队。细看的话区别还是有的:第一,服装划一,颜色、式样、尺寸完全一致,因为,这是被服厂制作的军装。而藏军士兵穿的是自己的衣服,因此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选择藏族的袍子是因为这里是高原气候,藏袍的适应性更好。第二,装备有区别,藏军基本上是弯刀,也有不少其他品种的兵器,而康南军的马刀是军工厂生产的钢刀,是直的,窄且长,非常锋利,还有大量的三眼铳,兵器不是一种,但是制式划一非常整齐。

到了六月中旬,墨脱的基本建设有了雏形,康南军终于可以出击了。出动的部队不多,临时营的一个连加正规军一个连,朱全柱亲自指挥,他当然不能让老迈的赵率教上前线。他们沿着雅江向南进军。他们的后面会跟着通信兵架设通信线路。

这一次出击的任务是沿江向南直到山区的边界,并不要进入平原,其原因就是康南省眼下缺少人口,没有人,就没有办法占领。而山区的这一段,此前马守应的康藏军已经巡视过了,属于已经占领的地区。因此就带有安全巡视,平定地方的意思。

康南的这一块山区,就是现代被麦克马洪线割去的那一块,南北宽400里(200公里),东西长1300里。西起不丹王国,东部到达横断山脉,横断山的那一边就是云南省的西北部,东南面紧邻着缅甸。

他们出击的里程大约400里,正好是从最北边到最南边。东西一千多里也是很大的一片国土了,但是雅江沿岸是要点,雅江沿岸安定稳固了,康南的这一片山区就就平定了一大半。

康南军的军事行动与国防军真是不同,打头阵的是临时营,旗帜上面绣着一只山鹰,靠旗杆的一条白布上有康南军的文字,不太显眼,一般看不清楚,何况藏族或者印度人都不认识汉字,就更是看不明白了,似乎这就是一支藏军。

骑兵速度快,第二天,刚走出去一百多里,就见到一个村子,稀稀落落的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像样的建筑,

多数是贫民窟之类的低矮茅草房。

一个班的士兵有20人,策马拐弯上了进村的土路,一路奔驰就进了村子。没有多久,村子里枪声大作,带队的连长一看事情有变,即刻派出一个排前往支援,并向后面指挥的朱全柱报告。

临时营的编制大,一个排有四个班,总人数九十多人,这一百多骑兵进入一个小村庄,兵力就显得太多了。少许,村子里渐渐的安静下来,有士兵回来报告。

原来这是一处印度人的村庄,这里怎么会有印度人呢?

前面我们说过,这里是藏族人的牧区,可是牧民是游动的,他们不会在那里定居,也不会建立村庄。而印度人不是游牧民族,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建立村庄,开垦农田,所以印度人不多却有村庄存在。

印度人是有等级的,他们叫做“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挺复杂的我们也没有兴趣去说它,只是提一提与我们有关系的。

种姓的等级很多,大原则上是四等,最高的叫“婆罗门”,最低的叫“首陀罗”。这是世代相传的,祖祖辈辈上千年也不变。低种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种姓的女人,反过来当然可以了,要不怎么成了强奸王国了呢?高种姓的男子玩了低种姓的女人,那个女人应该感到荣幸!就是当着她们父母的面强奸他们的女儿,那也是不能反抗的,反抗就违法!他们应该觉得光荣才是正理!这就是种姓制度。

首陀罗们做了一千多年的奴隶了,早就是俯首帖耳、逆来顺受的奴才,脾气温和的很,打死他他也不会反抗的。但是高种姓们做惯了主子,脾气定然见长,稍不如意就会大打出手。村子里发生战斗,那就定然有高种姓的印度人。

他们的村子在藏族人的领地上,藏民也不都是善类,抢劫、强奸甚至杀人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敢于居住于此地的,定然有自卫的手段。

今天二十多骑兵闯进了村子,双方互不知晓,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印度人有火铳,多数还是大刀长矛,语言不通,他们为了自卫,就开了枪,拿着兵器就冲出来了,藏族的士兵措手不及,当即就是两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个仗想不打也不行了。

一百多士兵冲上去,村子就被血洗了,男人基本杀干净了,年轻的女人就不说了,都那个了。藏族的小伙子们出来时都是嘻嘻哈哈的,看来很尽兴。要不是部队有纪律肯定会挑好的抓几个回来。

士兵们还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战斗结束,也没有再杀人。通过通事(翻译)警告他们:“这里是大明的天下,要留下,就要老老实实的做大明的子民!”

其后的结果就是,残余的印度人全部向南逃去。

康南军越是向南走,村子就越多,有的还是集镇。自己的部队有了伤亡,他们对印度人就更不客气了,越打越来劲。消息在印度人中间传开,说是藏兵打过来了,见人就杀。于是大批的印度人向南逃去,丢下一个一个的空他妈的*的村落。

骑兵总是快于步行,何况是拉家带口的搬家,被追上的印度人就惨了,财物被抢,但是只要不武力反抗,康南军也不会滥杀,女人也不会被抢走,只是现场强奸而已。反正印度人也逆来顺受惯了,康南军的胡作非为倒是很少激起反抗,除非是强奸了高种姓的女人。士兵们那

里懂得什么种姓的女人不能碰?只要漂亮就行了。

于是在康南军的驱使之下,印度人逃的干干净净。

康南军的这种行为其实是长官们默许的,只要不太出格,根本就不管,但是正规军的军纪严明,奸污女人是触犯军规的。这也是临时营打头阵的原因,他们类似藏兵的装束,也会减少对康南军声誉的损害。

赵率教的这一招,也算是对民族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现在这里汉人太少,印度的人口可是多的不得了,如果辖区内都是印度人,今后的麻烦可就大了。此办法有点见不得阳光,但是有效,喜马拉雅山南麓少数印度人很快会被驱赶干净。

从明年起,康南军将继续沿江向南,那个时候怎么办呢?进入大平原之后,可就不是个别的几个人了,那可是人口的稠密地区,驱赶数十万上百万的原住民可不是个小事情,也未必能办得到。赵率教还有什么招法,我们拭目以待。

朱全柱率领的两个连很快就到达了山地的边沿,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了,这是他们出击的终点。朱全柱眼望着无边无际的良田真是不甘心啊!多么肥沃的土地呀?

没有办法,当前的康南省就是那么几个人,占领的土地也要有人去耕种啊!

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在这里,雅江的东西两岸各建立一个墩台(堡垒、炮楼),以便驻军设防。进入平原的后,只要有船,随地可以渡江。这两岸的墩台,加上几只武装船,就封闭了北上的通道。此地被康南省命名为“南门关”。

从南门关开始直到大海,雅江就可以通航了,而且是优良的航道,大型船只可以直接通达,因为雅江的水量充沛,一点也不亚于长江。

船只是容易解决的,派出通事,带上几个人,只要有银子,这里船只多的很,连船夫都一起雇佣过来。动手抢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向南扩张是明年的事情,策略方针还没有定下来,就不要过于张扬了。

自己造船是将来的事情,这里到处是原始森林,木材资源丰富,造船厂肯定要建的。

建好墩台,这一次出击就算完成任务了,留下驻防的士兵,建立通信线路,他们就可以撤回了。

通信的办法可是先进了,除了保留灯光通信之外,可以安装电话了,在自己的领地上,架设线路,安装电话机,通信快速便捷。两个墩台之间也可以连接电话,水下电缆是国防军早就掌握的技术。通信的工作由通信连来完成。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一块地区还有雅江的三条支流,雅江以西地域不大,有一条支流,再向西距离不远就是不丹王国了。雅江以东很宽阔,有两条支流,最东端还有一个大集镇,名叫查隅,那条支流就叫查隅河。

随后,在今年还要分两路向雅江东西两岸分别出击巡查,最远将到达查隅,在那里会设立官府,建设一个小城池。这就是今年康南军的全部军事任务。

余下的就是基本建设和开辟新的村庄,建设房屋,开垦农田准备农耕了。

康南军的到来稳定了大明帝国的西南疆界,从此,这里就不是不设防的国土了,也不是肩扛着几只破火铳,就可以随意的划走一片土地的地方了。

--- 第45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