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37章:建康南行省

由于康南远离中原,并且背负着扩张领土的特殊使命,一切都要特事特办,因此,康南将仿照热河、西康等省的模式,暂时不执行宪政,并且巡抚的权利极大,简直就是一方的土皇上。赵率教不同于祖大寿、马守应等人,他是联省绝对信得过的人物,放在这个特殊的省份也能让大家放心。

康南的军队也是特殊的,并不属于国防军的序列,而是类似于西路军(罗汝才)、康藏军(马守应)的性质。总之,赵率教当上这个巡抚之后,就是称霸一方的半官方人物了。

朱万化没有给康南定出扩张的界限和目标,因为朱万化自己也吃不准扩张的可行性,只是试验的性质,但实际上,他是瞄准了出海口这个目标的。朱万化也相信,雅江下游的富庶,定然会刺激赵率教的野心。他也要试探民族、宗教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事情只有做起来才可以权衡利弊,想出应对之策。让赵率教这个半官方的人物去试验。如果错了,出问题了,也容易改。朱万化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说不定赵率教等人真能解决问题呢?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忽视。

在康南省的治理、农工商经济方面,朱万化要求与联省一致,所差的就是没有议会。初期那里人口太少,没法建立议会,后期如果成功的扩张了土地,增加的是印度的人口,汉人成了极少数,如果建立议会,岂不是把权力拱手送人?

有关民族和宗教还是严格要求的,特别是哪里有需要改造的伊斯兰教,宗教政策马虎不得,这可是稳定政权的根本。

赵率教在康南省是有全权的,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经过他推荐,联省批准备案的(联省衙门也要任命一两位关键职务)。因此,他就把朱全柱调到了康南省,任命为都指挥使。

朱全柱就是金华石门村“南霸天事件”中受害者娟儿的弟弟,后来为了报恩,改姓为“朱”。在遵化之战中,救援赵率教立下战功,同时也被赵率教相中,做了赵家的女婿。赵率教的家眷全部在台北,赵率教又长年在外,为了关照其家属,朱全柱就被安排在台湾的第二师任职,目前的职务是团长。

赵率教任命了朱全柱,就使得康南成了赵家的家天下了。为此,联省将派出一名布政使,和巡按御史,来平衡监督赵率教的权利。

赵率教到康南上任,要带上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样庞大的队伍要途径西康高原去上任。西康地区纬度不高,但是地势高,海拔一般都有三四千米,山地五六千米也不少,所以冬季还是特别的严寒,赵率教的上任时间只能推后到春暖花开之后。因此,给赵率教的准备时间就充裕了。从崇祯九年底到十年春季,他们有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

除了行政官员,农工商银行的专业人员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建立一支军队,名称就叫做康南军。虽说他们不属于国防军的序列,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朱家一系的嫡系人物,武器装备上就不能等同于祖大寿、罗汝才、马守应等人。赵率教的康南军之主力部队,在装备上等同于国防军,由于赵率教的习惯,其编制也与国防军相同,按照班、排、连、营等等编制。

他们计划,初期组建一个加强营来作为康南军的骨干,番号为:康南第一营。加强的部分是,火炮、工兵、辎重和通信,这几部分都要达到连的编制,当然临时营也是不能少的,并且也是超编的大编制。此外,赵率教本人还有一个警卫连。

一个省级部队,定为营级是不是人太少了?

这就是康南的特殊情况了,那个地方只有到了放牧的季节,才有藏族的牧民,带着牛羊来草场就食,除此之外极少有人,村镇都罕见。这种地方赵率教的队伍一到达,几乎就是唯一的群体,所以,在康南省扩张之前,一个营的力量是超强的,带一个营主要还是为了今后扩军培养基干力量,但是不能再多了,因

为他们从吃的粮食起,所有的都要靠后勤供应,人多了,后勤压力就大。

赵率教的队伍有多少人呢?首批至少万人左右!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携带了大量家属,康南远离中原,无论士兵军官还是雇员,他们的家属必须跟着走,实际上也等于是第一批的移民了,赵率教还有一个移民计划,每年至少要有数万的移民充实康南,移民的来源暂定四川和西康。

康南军的部队预计有两千五百人,官员、农工商、银行等专业雇员队伍不足千人,人员总计三千五百人,他们的家属至少五千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七千人。

目前康南就是一个牧区,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拥有独立的经济、文化,就必须农工商全面发展,因此,队伍中才携带了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康南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温暖潮湿的印度洋暖流吹到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因此,它是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比西藏、西康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赵率教的队伍在宜宾之前可以乘船,从宜宾到泸定可以乘车,过路泸定之后就只能乘坐驮马、驴骡、骆驼了。即便从泸定开始计算路程,到达他们的第一个基地墨脱也是三千里的行程,并且要穿越喜马拉雅山。

这么多的人、辎重需要的马匹、骆驼极多,至少过万,因此康南军的辎重队是个庞大的队伍。联省答应他们:从宜宾到墨脱的后勤补给运输由四川的第七师负责,以减少他们的负担。从墨脱起,再向南就是康南军自己的事情了,墨脱就是他们的后勤供应基地。

他们到达康南的第一年,粮食、布匹、工具、生活用品,总之,一切物资都要靠四川的供应补给,以后能自给到什么程度,全看他们自己努力了,预计的前景很好。

康南军有一个辎重连,一百多人,他们还管着一个运输队,大约三四百人。这就是康南第一营所属的加强辎重连。

加强的康南第一营的直属火炮连,拥有两个82迫击炮排,共有82迫击炮12门(一个班两门炮)。一个混编排拥有20直射炮两门、轻机枪两挺、五门掷弹筒。

受运输的限制,他们所有的重武器,必须是驮马可以运输的,因此,重炮、重机枪一概没有装备。

工兵兼舟桥一个连也是加强的,舟桥的装备携带不了,要到康南自行解决。通信一个连,拥有交换电话装备和三部无线电台以及数个光通信大锅,此外赵率教的官邸还拥有一部无线电台,通信能力极大的加强了。

康南军的服装没有沿用国防军的军服,而是以国防军制式的鸳鸯战袄为主,其原因第一是要区别于正规军,其二,高海拔地区的日温差大,长衣服更暖和。康南军的临时营,干脆就直接穿上了藏袍。因为赵率教有意的在西康省招募了不少的藏族士兵,这些人基本是刚解放的农奴,忠诚度高,战斗力强,他的临时营中藏族士兵占了半数以上,穿藏袍就是必然的了,当然他们的藏袍也是军用被服厂设计缝制的,是统一的军装,不是藏民个人的藏袍。

藏袍的长度到达膝盖,很宽大,砸腰带,质地为兽皮罩布面,早晚气温低的时候,穿上很暖和,日间气温升高了,就退下一个臂膀,正午炎热时,两个袖子全脱下来,用袖子砸在腰间。它是高原气候的产物。

旧时代藏民的服装(藏袍)、佩戴的饰物、藏刀都是很讲究的,有一个说法:藏族人的私人财产都在身上,就算把帐篷烧掉了,家毁了,也没有关系,只要藏袍穿在身上,大部分私人财物就带走了。

他们临时营的人数远远的多于正规营的士兵,所以康南军一出动,远远的看去就是一支藏族人的队伍。

康南军第一营是骑马的龙骑兵,而它的临时营却是地地道道的骑兵。武器是三眼铳和马刀,缺

少的只是重装备。

康南省能有多大的作为呢?我们拭目以待。

......

朱万化进爵一等公是六月的事情,按说对于朱万化的吹捧、抬轿子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舆论的主力中华日报上大块的吹捧文章已经没有了,常规的宣传中虽说免不了经常提及朱万化,大多都是新闻性的,督军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经常上报纸,但是这些文章构不成抬轿子的风潮。

出人意外的是,在崇祯九年底,直隶(原南直隶、即江苏)的苏州却是异军突起,先后出现了围绕着朱万化的著书立说风潮,什么“朱国公言”、“朱公说”、“如若文集”都出来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钱谦益署名的著作“朱公论政”了。

钱谦益自从崇祯初年被温体仁、周延儒排挤出京,就已经在家乡住了多年,这种风流文人是闲不住的,除了聚会友人,搞一些诗词歌赋,招妓喝花酒之类的**文雅之事,他们还搞起了书院、论坛,评说政治。

钱谦益是晚期的东林党领袖,东林党在魏忠贤的时期被严重打压,损失很大,一度销声匿迹。崇祯登基后剿灭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也为东林党恢复了名誉,此时正是东林党的恢复时期,因此东林党日渐活跃。钱谦益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把朱万化抬出来研究或者说吹捧的。

东林党兴起的原因就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社会政治不满,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有分歧就有争斗,并逐渐演变成明末激烈的党争,这种局面形成之后,在党同伐异的斗争中就逐渐的变了味道,成了因人而争,因党而争,不是因事而争了,成了彻底的朋党混战。

此时的东林党正在急待恢复,是拼命的聚集党徒,扩大影响之时,朱万化的一系列作为正好合了他们的口味。

东林党的所有作为都停留在议论、党争上,没有做过一件实事。而朱万化没有参与任何党争,做的都是实际的事物,他的言论也是各种实践中的指示、命令和对于命令的解释。就是说:东林党务虚,朱万化务实,他们的虚实界限很分明,客观上成了互补的两股势力。

从理论上说,朱万化所做的一切,东林党人最容易接受,其绝大部分主张他们是重合的。对于朱万化主张的宪政中的几个核心政策中有一些他们就曾经主张过,比如减租减息,降低农民的负担,与民休息的政策。有一些因为牵涉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没有主张过,或者只是个别人主张,并非东林党的主流,如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但是,在朱万化的实践中,他们看到了效果,限制了士绅的利益,并没有剥夺士绅的利益,他们也是可以赞同的。对于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权架构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政权限制了皇帝的权利,一批忠君臣子不好接受。但是他们也不会像皇帝、皇族那样激烈的反抗,有一些激进的东林党人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有圣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圣言摆在那里吗?道理完全可以讲通。搞一个议会,天下之事百姓说了算数有什么不好?何况东林党人完全可以参加议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自己有了说话的地方,不是很好嘛?

朱万化可不是一般的士绅,也不是党人,而是手握军政大权的督军,执掌着半个天下。东林党人鼓吹朱万化的学说,做的再好,再卖力气,他们也是配角、吹鼓手、抬轿子的轿夫!绝不会像旧的东林党那样,成为领袖,对此他们应该是清楚的。所以钱谦益之流的做法,就有了卖身投靠的意味了。

对于东林党人的投靠,朱万化认账吗?且听下回分解。

--- 第437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