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412章:巴图尔的反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412章:巴图尔的反扑

位于嘉峪关以北的准格尔蒙古骑兵处境艰难了,他们的目的是突破嘉峪关明军的防御,杀出一条逃跑之路,但是他们知道很难实现了。本来就不宽的通道,被长城上的火炮控制了一半,而另一半贴近沙漠,虽然没有大的沙丘,也是遍地的黄沙,行军走路还勉强,如果发起冲锋的话,在沙地上马匹很难奔跑。骑兵之所以强悍就是靠冲击的速度,没有速度骑兵还有什么力量?

准格尔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冲出去是最后的一线希望,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次。

蒙古人开始整顿自己的队伍准备前进冲锋。这里距离明军还有十里,整顿好的队伍慢慢的前进,距离还远,马匹不可能快速的奔跑十里。他们始终要远离长城上的火炮,忍受着难于行走的沙地。

蒙古鞑子的进攻太艰难,太勉强。他们脚下的地面有的地方是坚硬的地面,有的地方是松软的沙子,马匹能正常的奔跑吗?

终于他们到达了进攻的出发地,距离明军还有六七里,他们挨过几次炮击,知道这是最后的安全距离了。稍事整理队形,前面的一万人的马队就出击了。依旧是马匹小步慢跑,保存体力,向明军一方靠近。

防御阵地上的国防军,是独立第五骑兵团的两个营和他们配属的临时营。骑兵的士兵很少使用步枪,而是以三眼铳、喷子、马刀为主要兵器的,不适于做阵地防守。但是他们与国防军的其他部队一样,也配置了迫击炮、20直射炮、轻机枪,还有少量的战车,这些就是他们的防御武器了。特别是他们还有四辆重机枪战车,这是今天防御的主力。

骑兵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击溃敌军后可以迅速出击扩大战果,可惜今天他们不能出击,这是阚文明的严格命令。阚文明说:“我们的差事是守住嘉峪关,消灭多少敌人意义不大,各级军官务必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出击可以扩大战果,多消灭敌军,但是自己也会有伤亡。我们还不知道要守到那一天,没有援军、没有兵力补充,如果部队严重减员,我们怎么能守得住?”

阚文明的这个命令不一定正确,但是有道理。每一个指挥官都有自己的打法,战场上不是讨论是非的地方,各级军官务必严格执行。军队就是这样,上级的命令不管对与错,必须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蒙古鞑子一出击就进入国防军的炮击范围,国防军的火炮就开火了,自己的预设阵地,不需要试射,一开始就是密集的炮弹,尚未加速的鞑子骑兵就淹没在炮火之中了。

鞑子的马队想不加速也不行了,他们必须冒着炮火全力奔跑,可是脚下的沙子地面又跑不起来,如果不是最后的拼命,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后退了。蒙古马队还在顽强的前进着,为了让马匹跑起来,不少鞑子兵也不得不靠向长城的一侧,于是长城上的火炮也开炮助战。

随着距离的接近,重机枪、轻机枪也陆续开始射击了,失去了速度的马队成了机枪的靶子,成片的人马像割到的谷子,一片一片的倒下去。鞑子的指挥官纵然不吝惜鞑子士兵的生命也不能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冲锋了,于是蒙古军的后方传来了锣声,这是撤退的命令。在国防军的炮火中冲锋的鞑子兵后退了。

战场暂时沉寂下来,蒙古军并没有退走。实际上他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投降!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鞑子士兵们可能不明白,首领军官们是知道的。河西走廊的两端被堵塞了,南边是祁连山,北边是巴丹吉林沙漠,都是九死一生的险地,不能从嘉峪关冲出去的结果只有两个:战死或者投降。今日不选择,明日还要选择,没有突围逃脱的希望,就只有这个选择。

如果为

了什么目标作战,纵然战死那也是有目标的,蒙古勇士也能是死而归,但是,现在的战死毫无意义。

选择是艰难的,也是容易的,这是生和死的选择!最终他们派出了投降谈判使者,打着白旗,走向了国防军的阵地。当然鞑子的队伍之中也会有忠于巴图尔的亲信将领离队而去,回去向巴图尔汇报去了。

情况反映到阚文明那里,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准备的,朱万化早就有指示,可以接受投降,投降者全部保全生命,一个不杀,但是暂时不能放他们回家,所有人按照这次作战的战俘处理办法处置,那就是:

对于士兵要建立俘虏营地,对他们进行短期的教育和服苦役(修路),然后全部释放。

首领要全部单独关押,进行甄别,其中的危险分子只有两个出路,那就是常年关押或者流放澳国,如果服从流放,可以带家属。非危险分子,可以等同于士兵的处置。

对于投降的,都可以放宽,基本上都可以放其还乡,当然对于巴图尔这一级的首领就不能释放了。

条件是明确的,对于他们也很宽松。可是他们也担心,这个时代屠杀战俘是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但是投降了,毕竟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一批战俘人数不少,两万五千人的队伍,只冲锋了一次,战死的是极少数,剩余的还有两万多人。

国防军命令他们集中武器和马匹,徒手走到国防军阵地的身后,就地建立俘虏营,集中看押。看押俘虏就是临时营的差事了,几千人看押两万多人也不容易呀!

蒙古人的马多,两万多人的队伍马匹就有三四万匹。蒙古人自己还有一些粮食草料,勉强可以应付,但是如果时间长了,这些人马的粮食草料的负担也不小。于是,在俘虏营中开始减少粮食供给,以节约粮食,减少后勤压力。

在北面谈判投降事宜之时,南边又发现了异常,这是巴图尔派出的另一路部队到了。

巴图尔派出的北南两支部队是有时间差的,这种安排自有其用意。巴图尔的算盘是:如果首先出击的北路奏效,冲了过去,那么巴图尔会带领另外一支部队继续从北路突围,那么,南边一路发生的战斗将起到吸引明军,掩护他从北面的突围动作。如果北边的一路战败,那么趁着明军的注意力在北边,南边一路的突围之战会容易一些。

所以北边一路开始进攻的一个时辰之后南路的进攻部队才到达。

首先发现他们的还是位于长城上前出的两个连。

蒙古人的南路位于长城内侧,他们进军的路上,除了嘉峪关之外,其他地方没有国防军的兵力,因此蒙古鞑子就在河西走廊的大路上行走,毕竟大道上行军方便,到达嘉峪关之前他们再拐弯向南侧进攻。他们不知道嘉峪关里的明军会从长城上出击这么远,大道距离长城并不远,国防军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于是鞑子的行军队伍就遭到了国防军的炮击。

就像偷袭北路的鞑子一样,对行进中的南路鞑子兵,炮击也是起到了突然偷袭的作用,炮击会有杀伤,但主要还是制造敌军混乱。

长城上的两个连,炮击长城内侧的敌军,不同于对长城外侧的炮击,他们自身还是有危险的。因为长城是对外侧防御的,长城的外侧城墙都会借用地势,使得城墙更高大,难于攀爬。但是内侧则没有那么险要,有的地方很低矮,隔不远还会有上下城墙的台阶,假如敌军想攀爬还是不难的。正因为如此,城墙上的两个连加强了防御,同时也把兵力后撤,向嘉峪关方向靠拢,以避免被包围。一阵炮击之后,他们就大踏步的后撤了。

遭到了炮击的鞑子队伍,也像长城外侧的敌军一样

,开始向南远离长城。

南边一侧是山地丘陵的地貌,地形起伏大,还有一条河,这里没有遍地黄沙的烦恼,但是河道中的乱石也不好走,特别是冲锋,也不能像平原那样随意奔驰。

他们的队伍到达了南部国防军的防御阵地时,看到的明军严阵以待的阵地,阵地后侧同样是旗帜招展的临时营,这个时候壮一壮军威还是必要的。

鞑子马队的行军没有北边那么劳累,因此,到达后立即组织一万人的队伍,开始出击。

就在这个时候,鞑子的大队之后又来了一队人马,来者就是巴图尔。

巴图尔已经知道了北路的失败,那么南路的这次进攻就是唯一的希望了,他再也不能等待了,于是亲自来到这里,一旦能够突破,他就逃之夭夭了。

战斗的景象也是差不多,同样是炮击,然后就是轻重机枪的扫射。在南边防御作战的是步兵,步枪是步兵的基本配置,因此也就有大量的步枪参战,杀伤力更大了。

即便地势有起伏,好在马匹可以脚踏实地,奔跑中选择道路还是可以保持速度的。

国防军的打击力度很大,特别是那四挺重机枪,交叉的火力封锁着狭窄的道路。

蒙古军在强力的打击之下开始犹豫了,开始有掉转马头撤退的迹象。

在这关键时刻,后面的蒙古军又出动了大约一万人的出击队伍,这是由于巴图尔的到来,准格尔蒙古人拼命了。

马蹄声轰鸣,前面的鞑子一看后队上来了,士气大振倒是谈不上,他们还是知道自己不能后退了,后退就会被自己人杀死。于是只好反身继续冲锋。

正面战场的宽度不足五里,其惨烈是空前的,大批的马匹倒下,人马几乎填塞了狭窄的道路,后面又有源源不断的马匹冲上来,他们终于冲到了地雷阵,地雷也被引爆了。

国防军一方所有的步枪也都参战了,转瞬之间鞑子的马队到了石头阵的位置。冲到这里的鞑子兵大吃一惊,山坡上、河道里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的两三尺,小的也半尺以上,没有马匹下脚之处,这一片石头有十几丈宽(三四十米),快速奔跑的马匹也不能马上就停下来,何况后面还有更多的骑兵在向前冲。于是一排一排的马倒下去,自相践踏的也不少,只是一瞬间大量的骑兵聚集在石头阵的前面。

这里距离国防军的前沿只有五十米左右,到了迫击炮射击的死角,但是更多的掷弹筒参战了。机枪、炮、步枪、喷子、甚至手榴弹都打向了密集的人群。

如果是冲锋的马队,马匹之间都有很大的间隔,炮弹、枪弹就有命中率的问题,现在,人马扎堆了,枪弹、炮弹就没有放空枪的了。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屠杀,真是血肉横飞,河中水量很小,这一下都变成了红色的血水,真的是血流成河了。

后面的巴图尔看不到石头阵,他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眼看着就要冲上去了,结果他的勇士们停在了那里,难道是长生天要灭我准格尔吗?难道是长生天要灭我巴图尔吗?

没办法,侥幸存活下来的鞑子们退了下来,战场上留下了数不清的人马尸体,哀嚎的伤员、受伤没有死去的马匹在嘶鸣。

“前面就是乱石滩!马匹无法通过。”

巴图尔终于知道了真相,本来就难于行进的道路,在堆上乱石滩,真是没有办法了,他垂头丧气的带着残兵退走了。

事后清点尸体,这一战消灭了准格尔蒙古军六千多人,接近参加冲锋人数的一半。

这一回,俘虏营的俘虏们有活干了,掩埋尸体就干了两天,地面不容易挖掘呀。

--- 第41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