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402章:黄河隧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402章:黄河隧道

崇祯九年二月二十日,朱万化视察黄河隧道工程。

在章世照的带领下,朱万化、周延儒等人顺着河堤向工地走去,工地上除了章世照,还有河道衙门派过来的官员,他们也跟随在旁边。

章世照做工程经验丰富,工地组织的很有条理,一万多民夫有条不紊的在工地上干活。民工的组织也是也是严密的,一个大队3000人,再划分成六个中队,每中队500人,再划分成100人的小队。小队就是基本的工作生活单位了,每个小队居住一个营地,十几个窝棚,设三名伙夫。各级都有队长,队长是专职的,不用干活,专门分派工作,并现场监工。担任队长的很大一部分是从武警部队借调来的,原因是军人纪律性强,组织能力强,因此很多队长都是穿军服的。

工地上的小队长最显眼,他们脖子上挂一个哨子,手里拿着一根短木棒。不停的走动,不停的呼喊着。

朱万化问道:“队长拿个棒子还打人吗?有没有打伤的?”

章世照笑了,回答道:“督军大人不知道,这些民夫基本都是农民,很不好管理,人多性情杂,偷奸耍滑的也不少,不动手是不行的,太不像话的也开除过。不过真要开除他们,他们就会下跪求饶,哭的也很可怜,真是可怜又可恨。不过督军大人放心,这些队长都是军人,手下有功夫,只能打疼不能打伤。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多了,绝大部分民夫都能好好干活,刚开工时很乱了一阵子。”

“这些队长是什么待遇?”

“小队长月薪五两,吃小灶,发一套工作服,不过他们的五两薪水有二两要上缴部队,这是规矩。他们都愿意干,部队的饷银照拿,这里每月多出了三两也不少啊,他们还可以打酒喝,军营可是不能喝酒的。”

“民夫没有工装吗?我看他们穿的都很杂乱。”

“有,每人一套,但是他们舍不得穿,每半个月休息一天,休息时就都穿出来了。”

说着话,他们来到了外堤。

隧道口开在黄河大堤上,略低于大堤。修隧道还属于实验阶段,不知道能否扛住洪水的冲击,一旦隧道垮塌,洪水就会顺着隧道冲出来。为了防患于未然,隧道口的外部加修了一道防护堤,这就是外堤。

外堤开工较晚,现在高度还没有一半。它所用的土是隧道施工挖出来的土方,用独轮车,或者肩挑,运输过来,夯实就可以了。迎水的一面,打桩加柳编制的粗席子。

隧道的入口部分已经完工,入口的路面与外部大地基本持平,进入隧道后路面略为降低,黄河是架空河,河床较高,隧道的这个高度已经可以保证隧道从黄河底部通过了。

朱万化问章世照:“从隧道中可以走到河床里吗?”

“可以,但是很难行走。”

“走走看吧,过不去再回来。”

隧道是两孔,一孔公路,一孔为铁路预留。

走到内部就看到表面都是大块的石头砌筑的,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未经加工的石料砌筑的表面很粗糙,别是一番风格,也很漂亮。

在现代,破碎石料已经有很先进的工具了,像家庭装修使用的大面积石板材,加工得非常规整,现在朱家的能力是办不到的,差距在切削石料的刀具上。目前朱家的冶炼工业练不出那么优质的工具钢,高硬度的工具钢是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冶炼出来的,需要大型的电炉。

所以隧道使用的石料,不是大小划一,方方正正的石料,需要砌筑的工匠现场选料拼接,用大量的水泥砂浆灌实,外墙面砌砖,加防水层。

已经封顶的隧道里点着高亮度的气死风灯。走了不远,前面的隧道尚未封顶,就看到

了施工的过程。

圆形(抛物线形)的顶部是预先制作的木材 型板支撑着,在型板上砌筑石料,工地上木材用量也很大。砌筑石材有技术难度,都是大工匠。

在这里就看到了防水层。防水层的材料本来是把植物胶融化了加入木炭粉末,在大锅了熬,涂抹到砖砌的外墙上。采用砖砌筑外墙就是为了平整,便于刷胶。

章世照说道:“督军大人,树胶是很普通的商品,到处都可以买到,但是我们用量太大了,一个城镇的胶都买来也就熬一锅。我们去年修的运河隧道只有150米长,对付一下就过去了,这里就没有办法了。后来我们从浙江运来一批橡胶,橡胶的防水性能非常好,并且数量充足。可是太贵了,工程造价就要提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朱万化知道在现代用的是沥青,价格便宜效果好,现在没有石油产品,即便有石油也没有冶炼设备,总不能拿原油当沥青用啊?也只好这样了,只是可惜那些橡胶了,能做多少大车轮胎呀?

朱家在琼州(海南岛)建的橡胶园还是太小了,要加大从美洲进口橡胶的数量了。

隧道上附加的竖井通道按原设计方案是三里一个,作为测试的一段工程只有一里的长度,也建了一个,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洪水,冰凌来检验它。

这种竖井在河床中露出地面的部分不算高,不足两丈(约5米)算上地下的部分,整个高度不到三丈(约8米),远远的看去就像是一个桥墩。

这个竖井已经建好了,内部是木制的盘旋楼梯,正在安装折射阳光的部件,隧道排水的水泵、排水管也将安装在这里。由于隧道的其他部位正在施工,这里倒是上到河床地面的一个方便通道(竖井的功能之一就是逃生通道)。但是它外侧的梯子过于简单,只是固定于墙体的竖直的铁梯子,稍有坡度,有危险性。搞得那些护卫们很担心,劝阻朱万化不要走这个梯子。

朱万化笑一笑说道:“我才三十多岁,又不是七老八十,这个梯子还走不了?”

护卫们只好先下去几个人,到下面保驾。

周延儒比朱万化大上两三岁,也是年轻力壮之时,走这个梯子也不成问题。

一行人来到河**,这里可是工地的中心地带,周围都是忙碌的民夫。

章世照介绍说道:“这河**主要是两队民夫,一队在回填已经建好的隧道,使其掩埋在河床下部,并修整这一段河道。另外一队在挖掘河床,引导出一段新的河道,竣工后隧道的上方要有水流通过,以便检验隧道。”

这就纯粹是土方工程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土方量巨大,多余的土方还要送到外堤那里。

章世照说道:“我们预计是四月初全部完工,比计划要求的四月中旬提前了半个月,因此,即便出现意外,也不会耽误工期。请督军大人放心,汛期之前这里一切就利索了。完工后,我们会安排一个工匠小队在这里维护,武警也会安排守卫。”

这么重要的隧道是需要一个专职的机构来管理它,这个机构是投资的隧道公司设置的,但是隧道对于国家太重要,不能完全掌握在企业的手中,所以带有半官方的性质,就是有驻在的官员监督。它本身是企业商铺的性质,是要赢利的,投资就要收回回报嘛!它要有跟多雇员、工人,还要有武警部队守卫(这就是官方的了)。为了支撑管理维护的费用,也要收回建设隧道的投资,所以建成后是要收过路费的。

黄河隧道的筹备阶段,曾经在河南等省动员过民间资本,但是,没有出资者,他们看不到修隧道能赚银子!如果慈善捐助,他们倒是可以捐一些行善,投资是不敢的。因此就成了朱家的独家

公司。

......

济宁到开封的铁路修的很快,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试运行,大部分路段已经正式运营了。现在河南段的铁路,因为路基工程的相对工程量小,几乎没有桥梁,所以路基的土石方工程完成的很快,只是铁轨产量跟不上。如果铁轨充足,河南段的铁路进度还会快。

鞍山的冶炼厂已经基本上建成投产了,现在就可以考虑建设新的冶炼厂了。为此,朱万化又给工房、辽宁提出一条建议,让他们共同勘察论证茂山冶炼厂的建设。茂山就是辽宁、朝鲜的交界处,已经被国防军占领,划入辽宁管辖。茂山的铁矿、煤矿都已经开采了,目前是供应安东使用的(安东的冶炼厂就是为了利用对朝鲜的矿石贸易,而就近建设的冶炼厂)。

如果茂山的冶炼厂建设起来,钢铁的紧张状态就可以缓解。茂山到安东、到海参崴都有公路,产品可以通过公路运出来。运输钢铁成品要比运矿石划算的多。

......

黄河隧道就是为了应对崇祯九年即将到来的干旱而匆忙开工的。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省都有同样的大型基础工程,联省为抗灾做了充分的准备,为此联省衙门的投入很大,已经出现了赤字。

这也难怪,联省刚刚成立一年,只收了一年的税,还要考虑上交朝廷一部分,家底薄,支出大,赤字就难免了。

不过朱家有办法,说实在的,朱家的财富,说富可敌国都是谦虚了。

朱万化提出的扩充、升格工房的方案中有一项,就是把曙光银行变身为国家银行,暂时归工部的商业司管辖,这一项就是为了增加联省衙门的经济实力。如果联省衙门手中有银行,就可以执行赤字经济,就可以寅吃卯粮,因为,银行可以给联省的官库贷款,还可以操纵货币杠杆使其有利于联省的经济。

这一次,曙光银行一次就拿出一千万两的曙光币贷款,投入到联省的官库之中,其中现银五百万两,另五百万两用粮食、布匹、钢铁和各种工具、机器抵扣。随之而来的以粮食为主的大批的货物就陆续进入官仓,并且都是优惠的批发价格。仅仅这些货物投入市场,联省衙门的利润就会超过一百万两,再加上交易税那就更多了。返回来的银子就可以还贷,所以联省衙门的赤字经济过的也是蛮舒坦。

这种借钱过日子的方式,也就是赤字经济,纯属于现代的经济模式,大明年代的人是没有这个观念的,否则明末的朝廷也就不会那么窘迫了。“借钱也可以支撑政权的运作!”这种观念大明的官员们是想不到的,联省衙门的当家人洪承畴就非常惊讶!过了一阵子,他的结论也是令人惊讶:他彻底的把朱万化当神来对待了,认为这是“天降大任”之人。

救旱灾不要忘了蝗灾,朱万化知道福建是旱灾加蝗灾,他也知道蝗灾是伴随旱灾而产生的,前些年北方多年旱灾,而蝗灾却很少,那是由于干旱过于严重,蝗虫的生存也成了问题。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北方几省的蝗灾很可能会闹起来。因此,今年开春时,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省的官府都收到了指令公文,要求各省因地制宜的规定出临时的奖励办法,全力引导民众大量的饲养鸡鸭,以预防夏秋季节可能出现的蝗灾。

相对南方人爱养鸭,北方人则喜欢养鸡。南方的鸡鸭可以放养,北方干旱地区就比较难了,只能用饲料圈养。泾河流域植草种树,只要有草有树,倒是产生一个便利,可以放养鸡鸭。

今年就是用饲料也要养鸡鸭,一旦发生蝗灾,而没有鸡鸭,那损失可就大了,蝗虫可以吃得大地上寸草不留,植草、种树都白干了。

--- 第40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