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6章:左良玉

左良玉怎么会在甘肃呢?说来就话长了。

还是在崇祯六年时,左良玉在山西作战。期间山西的乱民分为两股,大部分随高迎祥部在河津渡口过黄河进入了陕西,另一部分以老回回马守应为首,从孟津过黄河进入了河南。

当时的河南,吴甡已经成势,并且由于国防军的支持,河南兵强马壮,并且国防军在河南也有不小的力量,定然容不得左良玉胡来,左良玉自己也认为去河南没有好出路。

当时高迎祥刚刚进入陕西,河津渡口尚在乱民的控制之中,左良玉如果设法强度黄河,定然损失很大。所以左良玉想在山西观望了一阵,等待机会,选择更合适的方向。

就在此时,山西的官府就有了态度——请他走人!

山西巡抚许鼎臣是个比较自私的官员,但是他在维护山西利益还是上心的。左良玉本人傲慢无礼,他的部队更是形同土匪,在山西劣迹太多。当时山西的乱民队伍自己都离开了,地方也平稳了,谁还需要他在这里祸害地方?许鼎臣当然容不得他,于是就下逐客令请他走人。

左良玉在官军中的地位是客军,他是作为关宁军协助剿匪的身份出现在华北、西北的。目前的关宁军就是祖家的天下了,那里会容得他回去?左良玉声名狼藉,名誉太臭了。

山西官府能撵走左良玉吗?能!许鼎臣的杀手锏就是军粮、军饷。缺粮缺饷的左良玉他还不敢公然的攻打山西的城池,毕竟他还顶着官军的身份。左良玉若是老老实实的离开山西,则山西给他一些粮饷,只当是送瘟神了。

山西的北边是卢象升控制的宣大边关,那里并不需要他,卢象升为人正直,也未必能容他,此前他们是打过交道的(是卢象升的手下),彼此了解。

山西的东边是直隶,那是京师重地。即便没有人阻挡他,他也不敢去!原因就是在天子脚下,他的兵如果撒野扰民就会直接惊扰朝廷,到那时他左良玉算什么?是官军还是土匪?

没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陕西,他只好来到河津渡口,等到高迎祥离开之后,尾随高迎祥的踪迹进入了陕西,好歹他还在剿匪。

有人可能要奇怪了,一支官军队伍总会有上司的,请示一下,按上峰的命令该去哪里就去哪里,何至于无路可走啊?

前面说了,左良玉是关宁军调来协助剿灭乱民的,谁是剿匪总司令谁就是他的上司,因此,洪承畴、卢象升都曾经是他的上司。眼下由于崇祯皇帝忌惮洪承畴功高盖主,不让洪承畴进入中原,又正值周延儒前往潼关督促洪承畴进入河南驱赶南阳的国防军之时,崇祯命令,中原剿匪事宜由山西河南两省的巡抚协办。所以,眼下理论上说山西巡抚许鼎臣、河南巡抚玄默都是他的上司,许鼎臣的命令就是让他回辽东,他实在是不想回去。

历史上的左良玉不听号令自行其事那是有名的,无论洪承畴、卢象升还是后来的杨嗣昌,作为左良玉的上司都是调不动他的,他曾经把杨嗣昌气的吐血。杨嗣昌可是极力保举维护他的,给他加官进爵有恩与他。更甚者,他在南明政权期间还干过“清君侧”的事情,实际上就是造反!只不过他病死在了造反的路上,没有成功而已。

这就是左良玉目前的处境,他只能跟着高迎祥的屁股后面走,因为这也是剿匪,勉强算是他的正业。

到了崇祯七年,陕西加入联省,进入了宪政,他如果继续留在陕西,那就是被解散的对象。山西视他为土匪一般,他怎么敢回去,于是就继续向西,进入了甘肃,好在当时的甘肃还是有罗汝才在的,那也勉强算是剿匪。

这就是左良玉驻扎在甘肃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左良玉可是个彻底的文盲,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也真是难为他了,这么多年是怎么带兵打仗的。没文化的将领自古有之,眼下那些乱民首领大多数没有文化,但是,带兵之后也都慢慢的识字了,基本上读写都没有问题。像左良玉这种从头到尾都是文盲的,真是不多见。

甘肃加入联省,进入宪政,甘肃境内的官军将全部就地遣散、改

编。但是左良玉是客军,这就要与他商量了。

联省给他设想的前途有三个:第一,就地遣散,安置返乡或者就业。第二,回到热河,回归旧的建制。第三,自己找一个地方,走人。

不管怎么说左良玉毕竟顶着官军的帽子,国防军不便消灭他。

......

进入了十月,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

经过一系列的磋商讨论和准备之后,联省派出了一个人员众多的使团启程前往甘肃。

联省执政副官兼兵房侍郎朱万武作为使团团长,工房侍郎周延儒作为副团长,成员多达两百多人。

使团成员中有:联省议会派出的组建甘肃议会的人员;兵房、大都督府、陆军总监处派出的组建第十师和武警的队伍,其中包括了部分军校教官、基层军官、武警教导队的学员等;吏房派出的重组甘肃官府衙门的人员;工房派出的有关农业、水利、工业、商业、救灾赈济方面的专家;最后就是曙光银行、贸易公司的业务人员。这些人涵盖了甘肃初期改制工作的各个方面。

因为毗邻甘肃的青海省的一角,就是西宁地区是国防军收复不久的国土,因此,连带着也要整顿这一地区的政权。

执行护卫任务的是山东第三师调来的一个营,朱万武觉得还是老部队可靠,并且朱万武曾经参与山东部队的组建,并且亲自指挥过他们作战,很熟悉。

使团中还有一名特殊的成员——朱钰。按周岁,现在的朱钰十岁半,按照明代的计算方法(虚岁)他就是十二岁了。

他怎么会出现在使团中呢?他不是还在上学吗?

这是他自己要求的,理由是他要出去看一看,增加阅历,长见识。他说:“我也不小了,当初五叔(朱万雄)还没有我现在大呢,就做了水军总监了。学业可以回来在补上吗,大不了今年的寒假我补课。”这倒是实话。

朱万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他也愿意儿子出去闯一闯,多长一点见识比死学硬背的书本知识强。可是老太太不干,说甘肃乃危险之地,不安全,不能去。这个道理不大站得住脚,此行预计没有什么风险,何况去那么多人,还有国防军一个营的护卫。因此,经过劝说,老太太还算勉强同意了。

第六独立骑兵团的主力已经到达兰州城外驻防,组建了临时的学习、训练的基地,准备收编甘肃的官军队伍。

联省使团到达兰州之后,首先与甘肃官府主要的官员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改制的各个步骤。第一个要解决的必然是军队,第十师的组建整编就陆续开始了。

甘肃省各处的官军队伍的主要军官,陆续的向兰州集中,分批研究布置部队的解散、收编、安置。左良玉也接到了通知,让他前往兰州商议他的部队的去向问题,左良玉的处理也就提上了日程。

即便朱万武不通知左良玉,他自己也是要来的,自己的前途能不关心吗?他与国防军无冤无仇的,基本没有接触,也没有摩擦,因此,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全。何况兰州他也常来,林日瑞也见过不止一次,熟人很多。

于是他就带上他的儿子左梦庚和三百人的亲兵队来到了兰州,他的亲兵队被挡在了城外,他命令他儿子左梦庚带队在城外扎营,他自己带上两名护卫,进城去见朱万武。

朱万武接见了左良玉,朱钰也在座。

经过介绍,当左良玉知道这个半大孩子就是朱万化的长子朱钰时,特别的行了一个单腿下跪的礼。他对朱万武尚且拱手而已,这个单腿下跪的礼节就比较重了。

朱钰并没有躲避,而是笑着说:“左将军,礼重了,免礼!”

朱万武有点不得劲,心说这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怎能随便受这个礼呢?左良玉抬高了朱钰,就等于是贬低了自己。朱万武与朱钰他们叔侄在家里常见面,他还只当朱钰是小孩子。

可是左良玉不同,虽说他是文盲,报纸可是有人给他读的,朱万化是个什么地位他哪能不知道?如果朱万化是王爷,朱钰就是世子,如果朱万化做了皇上,朱钰就是太子!反正

朱钰是朱家的法定继承人,那个地位可是比朱万武高多了。这种表示亲近、崇敬的机会难得,他当然要注意礼节。

朱万武也没有客套,直截了当的就给他摆出那三条出路:第一,就地遣散。第二,回热河,回归旧的建制。第三,自己另外找一个地方离开甘肃。

对于左良玉来说就只有一条,那就是找个新地方安身。就地解散是不可能接受的,他靠的就是这支部队,军队没有了,他什么都不是。国防军已经摆明了态度——不能收留他,这一条他自己也估计到了,军纪严明的国防军怎么会容得下他呢?重新回辽东投靠祖大寿也是不行的,时过境迁,现在的热河那就是祖家的天下,他回去能否保住性命都难说,即便祖家收留了他,已经称王称霸当老大惯了,怎能重新当小弟?

现在的问题是去哪里?再向西,就是蒙古人的地盘了,找蒙古人去玩命他可是不想。整个北方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只能去南边。可是国防军能放行吗?最近的路也要通过上千里的国防军辖区。

于是他试探着问:“朱大人,朱公子,我的部队若是前往湖广,国防军能够借道给我,放我过去吗?”

左良玉不担心国防军吃掉他,一来他们无冤无仇,二来,国防军若想消灭它,不用费那个事,在甘肃就解决了。

朱万武早有准备,算定了他要去湖广,因此他说道:“左将军,贵军若是开往湖广,我军可以借道给你,但是第一要求你按着我们指定的线路走,第二,你要严格约束军纪,如若在我联省境内出现扰民之事,那是要按我联省的律法处置的。若有伤人性命、**女人之罪可是要杀头的,并且要追究军官的责任。话不好听,我们必须说在前边,勿谓言之不预也!”

左良玉心中打了个冷战,国防军果然不讲情面,但是眼下的处境连自己的小命都捏在人家的手里,还能说什么,能借道,就是最大的恩惠了,自己的部队是什么德行自己还不知道?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厌恶自己的军纪,他也是知道的。

他又试探着说道:“我的部下心太野,我一定会全力管束,绝不给朱大人找麻烦。此外,贵军可否助我一些军粮?实不相瞒,我军粮饷两缺,若是兵丁吃不饱饭,军纪实在难于约束,借我个胆子我也不敢通过贵军的防地啊!”

“你缺多少粮?”

左良玉一听有门,连忙说道:“我部尚有一万五千人,眼下甘肃饥荒,我手中几乎没有余粮了。由此到湖广差不多是一个月的行程,至少要三千石粮食我才能走过去呀!”

情况甚是可怜,他的一万五千人的数字与国防军掌握的情况差不多,他没敢说谎,否则,行军队伍一动,其数量就都摆在了国防军的眼前。按国防军掌握的情况,他几乎快断粮了,他没敢多要,怕国防军不给。

朱万武说道:“我联省会沿途供应你们粮草,军粮总数为五千石,草料五百车,如此助你到达湖广,可是够用了?”

五千石粮食是一万五千人一个月的口粮。

左良玉大喜过望,甚至有些感激涕零了。他的部队有一半是骑兵,就是所谓的关宁铁骑。这些粮草够他一月有余的用量,俭省一些可用两个月了,只要到达湖广还会缺粮吗?那可是鱼米之乡啊!

在左良玉的眼中粮食是多么的宝贵,如果粮食充足他何止一万五千人,数万大军他也有了。

“谢朱大人!谢朱公子!另外,朱大人,以您只见,我走哪一条路好呢?我们也要有个准备。”

“左将军,你部从甘肃沿着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陕西的宝鸡境内之后,我军开始接济你们粮草。你们穿过陕西直达潼关,出潼关之后奔南阳,过了南阳就进入湖广了。这一路行程两千多里。你的骑兵不少,马匹也不少,预计20天可以到达。怎么样,这个路线可好?”

“好,好,安排的很周全。再次谢谢!今后但有可驱使之处,尽管说话,我左某定然奋力向前!”

感激是真的,后面的话只能当做客套了。

--- 第386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