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60章:过一把火车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60章:过一把火车瘾

车厢里的座位都是两两相对的,头一节车厢里都是官府的要员,为了避免混乱,每个座位前的桌子上都放置着一个名牌,写着姓名,所有的人都按名牌就坐。朱万化自然是坐第一个位置,他的对面就是工部尚书刘遵宪,他代表朝廷而来,地位尊贵,由朱万化亲自作陪。他的随员坐在后面的车厢里,到达济宁,完成使命之后,他将从那里登船返回京城。

在朱万化就任督军之前,在官府的眼里朱万化是极少露面的人物,绝大部分官员都不认识这位督军,刘遵宪也不例外,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朱万化,因此,不时的瞄上一眼,像是怕忘记了似地。

车厢里除了这位朝廷的代表之外,都是联省的官员,因此,也就都穿着联省的官服。

如果是从远处看,联省的官服与朝廷的官服区别不大,都是大红色的,都是长衣服,在明代短衣服不严肃,除了军服都不能设计成上下衣的短服装。但是官帽的区别就大了,大明的官帽大家都见过,就不说了。联省的官帽与军官的高筒礼帽相似,只是颜色为大红基调配金银线丝绦装饰,那丝线用料是黄金还是白银就要看品级了。有金扣,有帽徽,帽徽是缩版的大明日月旗,类似青天白日徽章的样子,只是牙数不同,颜色不同,日月旗中的太阳是上下左右四个大牙子,间隔里还有四个小牙子,是铜板冲压,景泰蓝工艺,闪闪发光。这个官帽比大明的官帽可是气派多了。那官袍近看则区别不小,联省的官袍不是那么肥大,简洁贴身,没有前胸后背的补子图案,而是换了胸牌,肩膀处有类似肩章的装饰,显得很英武。特别明显的区别是有衣袋,可以装物品,不必袖里藏金了。衣袋也是官服的装饰,并不累赘。

朱万化的督军大礼服与官服区别不大,只是增加一些装饰,另外配一个绶带,绶带是权力的象征(这是西洋式的)。朱大典穿的是将军军服,也比较突出。

刘遵宪的大明官服反而突出了。他也是头一次看到联省的官服,看着也是新鲜,好看,很威武,不过有点改朝换代的意思。

朱万化与刘遵宪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但是周延儒、梁廷栋、卢象升、任赞化、王元雅、孙元化、吴甡、毛九华等等官员与刘遵宪可都是老熟人了,彼此聊的很热闹。

坐在对面的洪承畴和朱大典也是认识刘遵宪的,因此就主动的搭话,互致问候。

上车之后,车上的乘务雇员(列车员)提着热水壶,给每个桌子上茶。茶叶是今天特意准备的,车上供应免费的开水,可不会有免费的茶叶。

水碗很大,是那种特制的很厚的瓷器,短粗的圆筒形,连个把手都没有,其上部一圈青蓝色的双横线算是装饰。可是瓷器质地并不粗糙,也是很精细的。做成这个样子的目的就是稳当、抗摔打、保温,属于傻大黑粗的造型。杯子上有铁路的标志图案,下面还有一行四个字:“押银一厘”,另一侧也有四个字:“通车纪念”,杯子底部有崇祯八年、济南的字样。

这些大佬级的官员们用一回这种水杯,也算是体恤民情了,很难得。不过茶叶很好,冲上之后,满车厢的茶香。

周延儒现在任工房侍郎,他一直做大官,这些民情有些不懂。他端着这个手指头厚的杯子,放到嘴唇边上,喝水的感觉怪怪的,这个杯子的确太厚了。其实他不知道,这个杯子的设计者可是他们的督军大人,除了实用的理由之外,他要的就是这个情调,让你用一回,永远忘不了,总是记着坐火车的感觉。

这也不是朱万化的发明,那是前世的他,小时候乘坐老式的绿皮火车,车上就提供这种杯子,他是在怀旧!一切都“现代化”之后,这种服务就没有了。

品一品茶,周延儒就发现了那几个字,“通车纪念”意思明白,“押银一厘”是什么意思?他问坐在对面的马士英,马士英看了看摇头一笑,说“不解。”

这些人也真是,两个字还说的文绉绉的。

他们的对面坐着孙和京,这几位都是侍郎,座位就安排在一起了。孙和京是追随朱家的元老级人物了,于是周延儒就问孙和京。

孙和京看看说道:“出门在外,喝水没有碗,火车上就借给客人使用。可是客人

顺手带走了怎么办?火车客运要计算成本的,乘务雇员也有保管之责。于是,谁要用这个杯子,先拿出一厘银的曙光币或者两个铜板做抵押,下车之前还回杯子,则收回抵押钱。这就叫‘押银一厘’。”

一厘曙光币约等于两个铜板(合人民币5角)。两个铜板的一个杯子,可不就是大路货吗?

孙和京也有点奇怪,周延儒当过内阁大学士,竟然不懂“押银一厘”?

可是周延儒很满意,喊过乘务雇员给他一钱银的曙光币,说:“给我打包装上四个杯子,多的银子赏你了。”

一钱银合人民币50元,也不少了。

弄得那个乘务雇员不知所错,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大官,可是铁路上没有卖杯子的规矩呀!亏得这个小伙子还算聪明,连忙退回钱币,说道:“杯子我马上去取,算是纪念品了,银子不敢收,谢谢大人了。”

有个说法叫做“大俗大雅”!这个杯子俗气到了极点,那就是大雅!

车厢内的醒目之处挂有招贴画,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广告意识,不会张贴广告的。刘遵宪的眼前就有一幅画,他盯着看也是看不明白,但是文字还是认识的,“蒸汽机原理图”这几个字就说明了图画的内容,但是图画还是不懂。

坐着尴尬,总要有个话题,特别是朱万化,总不说话让人觉得拿大了,不礼貌。他看到刘遵宪盯着那幅画,于是就来了话题。

朱万化说道:“刘大人,火车的动力就是蒸汽机,为了普及蒸汽机的知识,所以挂上这幅画。让人们知道了蒸汽机的原理,火车就不神秘了。

蒸汽机的道理与常见的风箱是一样的,只是风向相反。风箱是向外吹风,推过去,拉回来,风口都会吹出风,而不是一呼一吸,这是因为它里边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蒸汽机是把风吹入箱中,风力推动活塞、杠杆前后运动。它的里边也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因此,杠杆就运动不停了。杠杆推动车轮,火车就前进了。”

刘遵宪看着图,听着讲解,似乎是懂了。

朱大典说道:“可权兄(刘遵宪的字),火车的轮子和轨道都是钢铁制造的,因此,火车与马车比较,行动的阻力就小了,如果同样用马来拉动,在铁轨上,马力可以拉动更重的货物,跑得更快。这个道理有点像舟船与马车的比较,几个纤夫可以拉走一条大船,可是同样的货物装在马车上,那几个纤夫是拉不动的。”

正说着话,火车开动了,坐惯了马车的人,乘坐火车,那感觉就会特别强烈。火车平稳的滑行,只有微弱的颠簸,还有轨道的接缝处会发出有节奏的震动声音,桌子上放的杯茶稳稳当当的纹丝不动。

看着玻璃窗外的景致,火车行进速度越来越快了,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也接近马匹奔跑的速度了,现代的人们可能觉得很慢,对于明代的人,这已经是了不起的速度了。

看着窗外的景致,朱万化又不失时机的宣传这条铁路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它是北方的东西运输大干线,经济上、军事上的意义重大。刘遵宪听得频频点头,他心中开始惊叹朱家父子胸怀天下,心为百姓了。难怪朱家兴旺,朝廷里的大员多的是,又有谁这样为国着想了?

因为是首次开通仪式,全线绿灯。火车直达济宁,只用了一个时辰(两小时)多一点。

在济宁下车的时候,每一位大员都得了打包好的四个大杯子,作为首发车次的乘坐纪念品。这些大员非常满意,像得了宝贝似地抱在怀里。

还算他们识货,这个杯子,用不了几年可就是价值连城了。今后这种杯子不会缺,但是“通车纪念”和“崇祯八年”那几个字值钱,有这几个字的杯子再也不会有了,因此数量少之又少,只有这次乘车的几位官员手中有货。好东西就讲究个物以稀为贵,这几只杯子是绝品,并且纪念意义重大,焉能不值钱?

六月初一,济南到济宁的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估计在今后的若干年里,会有不少人为了过一把坐火车的瘾,而来到这里,坐上两站,搞不好那个喝水的大杯子会成为抢手的纪念品。但是“通车纪念”这四个字是不会再有了,那一批杯子成了绝版。

有一个关于和珅的故事,说的就是文物的价值。故事说:和珅的管家给他寻来两只笔洗,“笔洗”就是毛笔写完字之后,装上清水,把毛笔上的墨汁洗掉,所以叫做笔洗,形状是开口比较大,不太深的杯子形状。

这两只笔洗一摸一样,年代久远,据说是唐代某一位皇帝的藏品,世上只有这两个,是绝版!当然值钱!

和珅拿在手中把玩,的确是好东西,处处透着精巧别致。猛然间和珅举起一只笔洗,用力砸到地上,“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和珅吩咐管家,把地下的残渣再细细的敲碎,分不同地点掩埋掉。

管家惊得张大了嘴巴,这么好的东西说砸就砸了,不是和大人与谁生气吧,可是看着乐呵呵的和珅又不像。因此,就愣在那里,连和大人的吩咐也忘了。

和珅看他发愣,就告诉他:“好东西不能成双,有了第二只笔洗,它就永远不值钱。现在是孤品了,其价值连城啊!”

文物就是这样,成双成对的肯定不值钱!那个通车纪念的大杯子也是越少越值钱。

......

山东段的铁路竣工了,也正式开通了,济宁到开封的铁路也已经勘测完毕,选定的线路,开始征地施工。由于整个线路沿着黄河的南岸,并且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黄河的这一段是高架河流,就像高架公路架在大平原上,因此它没有支流,一条都没有,得益于此,这一段铁路也没有桥梁。修建这样的线路,最繁重的劳动在哪里呢?那就是石料场。

铁路的路基修建完毕之后,就要铺大量的碎石,碎石之上是枕木和铁轨。碎石料的用量是巨大的。

在石料场上,开山凿石用炸药,破碎石料有粉碎机。但是放到粉碎机里的原料,大小是有限度的,这就要人工破碎了。粉碎机里出来的碎石还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石料要分类,无用的要抛弃填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强劳力,工作也极为艰苦。中国的农民是能吃苦耐劳的,为了补偿他们的付出,石料场里工人的薪水也很高。

但是这一次朱家有了新办法,他们为了修建吉林、黑龙江地区的公路网,从日本引入(实际是向清国购买)了5000人的日本壮劳力,原因是吉林、黑龙江地区人口稀少,召集不到劳工。借此机会河南的工地要来了500名日本壮劳力,充当石料场的劳工。

日本人很好用,老实、听话、不偷懒、好管理,优点多多啊!这就解决了石料这一项最困难的工作,并且费用低。实质上这就是一批廉价的奴隶。

朱万化还是有些不忍,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干,以十年为期,十年之后给他们自由,并负责安置他们生活。

......

铁路通过运河的隧道也开始施工了,之所以急于修建这段隧道,是为了取得修建隧道的经验,为筹建黄河隧道做准备。

其地点就在济宁的西北方,这里原来的运河河道就有一段弯道。正好在这个位置,取运河东侧的一处修建隧道。待隧道完成之后,在隧道处开挖新的运河河道,使运河从隧道上方流过,原有的旧河道就填埋废止了。这种方法比保留原河道少了一道工序,并且取直了河道,一举两得。

隧道的关键有两项:第一要防漏,防止运河的水渗漏的隧道中,第二是隧道里的排水工程。

排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用地下管道引导到更低洼的地点,使其自动排水;另一种是用水泵抽水。在大平原上为了保险,就只能采用水泵抽水了。如果防护的好,也不会有大量的水灌入隧道。

防水的办法就是增加多个防水层了。这个年代没有石油(四川是有的,极少量的自流井,但是没有石油炼制设备,当然也就没有一系列的石油产品),因此就要选用植物油做防水材料。

这种大揭盖的施工方法就是土方量大。

崇祯八年的五月,运河隧道、济宁到开封间的铁路同时开工了,这是青西铁路的第二段工程。

--- 第360章完 ---

年过完了,该努力爬格子了。Try and try again(努力再努力)!

从今日起,恢复每日更新一章。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