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8章:形势大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8章:形势大好

回到河南的吴甡彻底的坚定了追随朱家的信心,因为他切实地明白了朱家父子一心为国、为民,堪比圣贤。相比之下,当今的皇帝,朝堂上的大臣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心中还有没有国家利益?民众利益?

河南必须改革,必须走上宪政之路!

他直奔南阳,召集亲信、幕僚和钱继功这一系的军官,秘密会议,统一认识,坚定加入国防军、建立议会的信念。当然,对于不坚定者,不赞同加入国防军者,也都遵照朱家告诫的自愿原则,不为难、给出路。但是他们需要暂时留在南阳,这是作战保密的需要。

经过几天的准备,崇祯七年九月初一,吴甡、钱继功带着部队出发,直奔开封,他们夜行昼伏,秘密开进。在开封城外汇合了山东派来的一个营的国防军之后,吴甡本人先一步进入开封城,以便掌握动态,方便临场指挥。

吴甡是河南布政使,府衙就在开封,因此,他进入开封十分正常,也很安全。他们所谋划的行动并没有暴露,开封还是和平的城池,并不是临战的状态,因此,跟随着吴甡的一个排国防军士兵,身着鸳鸯战袄,充作他的亲兵队,也就进了城。其他各处也不断的有钱继功的部下化妆进城。这些进城的力量就是用来突袭并控制城门的。

开封自古就是军事、政治的重镇,古都城,其城墙坚固,防御体系完善,几乎可以与京城媲美,真要是强攻,不论胜负,那就是大规模的战争了,这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九月初五凌晨5点,天色微明,正是人们最困顿的时候,开封兵变如期发动。

已经混进城的除了一个排的国防军之外,还有三百多钱继功的兵,这支队伍就直奔南门而去。南门是开封的主要城门(名称为南薰门,挺绕口的,就叫南门得了),官衙等主要的官府都在南半部。

毕竟是正规部队,动作快且安静,他们冲上了城墙也没有遇到抵抗。和平环境之下的城防非常松懈,守城的士兵被堵在城门楼子之中,全部做了俘虏。一个排的国防军立刻在城墙上展开了防御,保卫住这段城墙的局部,保证大部队安全进城。

钱继功带来的部队有一万人,估计城中刘永福的部队有五千人,绝对优势的兵力搞突然袭击,胜利的把握就大多了。

5点刚过,一万人的部队就顺序进了城。国防军的任务是沿着城墙向两边发展,占领全部城防,配合他们的官军有1000人。另外国防军出动一个火炮排,携带两门82迫击炮,10门掷弹筒,跟随攻击兵营的部队助战,如果顺利拿下兵营,就稳定了大局。

钱继功的部队对于开封城非常熟悉,兵营以及各处官衙都分配了兵力,因为进城顺利,并没有发生战斗,所以城里的人们只是听到“啪,啪!”的脚步声,各个官衙和城里屯兵的兵营就被包围了。

进攻兵营的部队一刻也没有停留,用手榴弹炸开营门,大队的人马就涌入了兵营,还在睡梦中的五千营兵就做了俘虏,极少有反抗的。原因是钱继功的进攻部队喊话说的清楚:“兵变了!不反抗的是兄弟!反抗必杀!”

兵变在明末的军队中是常事,一般都是为了索要军饷,几乎每一个士兵都有兵变的经历。这种事情于己无关,何必管闲事!

糊里糊涂之中,刘永福的兵匆忙穿好衣服,不慌不忙,也比较有秩序的就被集中在兵营的空地上了。五千人的军队和平解决。

刘永福有自己的府邸,不会驻在兵营里。他在自己的家里也做了俘虏,同样被抓的还有巡抚玄默。

对待玄默就非常客气了,不但不能捆绑,连呵斥都没有,执行抓捕的军官都客客气气的,一口一个“玄大人,请!”

吴甡赶到巡抚衙门,面见玄默,向他解释“兵变”的原因。其实解释也很简单:“我河南官军已经全体加入国防军了!”这一句话就说明了所有的问题。

吴甡说道:“巡抚大人受惊了!我向你道歉!大人来河南也有两年了,不用我说,河南的事情大人您也是知道的。我河南已经决心走宪政之路了,为了避免刀兵冲突,同胞流血,我们暂时扣留了河南的全部官员。如果大人愿意支持宪政,现在倒是一个机会,国防军方面也不会

亏待于你。否则,待河南事态平稳之后,我们会送大人平安出境,大人的家眷财物我们都会妥善保护。”

玄默苦着脸说道:“哎!其实我早有预感,知道河南并不平稳。哎......你们也有你们的道理,就当我是局外人吧!有了这个事,我也只能辞官回家了。”

其他的官员也都被软禁在家中,一般都没有打骂,没有捆绑,更没有借机抢劫财物,打砸的事情也很少,除非遇到了反抗。

控制了开封,第一步要稳定全省,山东抽调了两个团的武警,和一个团的正规部队(山东已经有一个团在辽宁,还需要一个团看家,所以只能派出一个团),紧急进入河南,并且各营的临时营立即招兵充实扩编,奔赴河南各地,稳定局面。

在稳定的局面下,处理各级官员,凡是想离开河南的,都可以礼送出境了,包括刘永福和他的营兵,愿意走的全部送往直隶。他的三万多人有两万人多人愿意留下,这里毕竟是家乡,还是故土难离啊!结果吴甡把刘永福和他的一万属下送往直隶,并且送给他们部分钱粮,当然武装是要解除的。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以南阳的独立一团为基础整编部队,建立第九师,整编河南武警部队;各县选出、指定议员,成立各级议会,这些都是程式化的内容了,就此从略。

......

到了年底,十二月初,中华日报首先公布了陕西成立议会的消息,按照与洪承畴的约定,没有公布陕西拥护基本法,进入宪政进程的消息,也没有公布陕西的国防军第八师成立的消息。这只不过是把信息的强烈程度下降了一点而已,实际上进入宪政的步伐已经迈了出去。

同时,河南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一切整顿就绪,所以河南成立议会,拥护基本法,进入宪政的消息也就公布了出来。

随着这些消息的公布,报纸上也发布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但是却小心地避开了宣讲基本法和宪政的话题。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崇祯五年正月签订的正阳门协议!在那个协议里,规定了国防军方面停止宣传基本法,停止宣传宪政的条款。

对此朱家父子也是没有办法,当初只是以为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有设定一个时限,也算是失误吧!尽管失误,也不好违背,只能今后再设法弥补。至于扩展成立议会的省份,这个很容易解释:陕西、河南是自愿选举议会,走向宪政的,并非朱家所为,即便去年的浙江宪政也是浙江本省士绅推动的,总之政治上的事情可以变换很多说法的。

好在这几年朝廷似乎忘记了,一直也没有拿这一条来追究。但是,总不能因为正阳门协议就不发展了,将来最好找个理由,用时限废掉它,毕竟也已经过了三年。

陕西、河南的消息刺激太大,于是朱家父子又拿出澳王国的消息来冲淡这个话题。这一方面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澳洲来了消息: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基本控制了整个澳洲,成立了澳王国,高迎祥自封为国王,并且尊大明为宗主国。他们打算过年之后派出使者,进京觐见皇帝、朝贡,为此征求国防军大都督府的意见,问是否可行。

这当然是好事情了,借此机会也应该向全国民众交代一下这些人的去向了,毕竟这也不是个小事,早晚要公之于众的。当时不公布可以说为了保密,避免干扰,现如今没有保密的必要了,还是隐瞒事实,那就是愚弄大众了。

于是随着前两条消息之后没有几天,高迎祥建立澳王国,自立为国王的消息也就上了报纸。为了说明澳国的方位,介绍澳国的基本情况,也为了让大明的民众打开眼界,中华日报上首次刊登了两张地图。

中华日报有专门的板画匠人,图画也是经常刊登的,但是登载地图,可是头一遭。原因就是:在这个时代,准确的地图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非必要时绝对不能刊登。

第一张地图是澳王国与大明的相对位置,并标注了距离—— 一万里,大明的部分,标注的极端简要了,只是注明了北京、南京、台湾以及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流,其余一概省略了。

第二张图就是澳国的详图了,山川河流主要城市都标注了,并且标明了它的

东西南北的尺寸。

这三条消息连续抛出,无异于在大明帝国的大地上引发了一连串的大地震,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均被惊得目瞪口呆,全国鼎沸,一片哗然。

报社已经预感到消息重大,都是加大数量发行仍然供不应求,中华日报的发行量一下子就创下了最高峰,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份。这个数量在后世不算什么,可是在大明就不得了了。

要知道,大明全国人口只有七千万,按当时的识字率百分之五计算,认字的人(不是知识分子标准,认字而已)不过350万人,中华日报的发行地域远达不到全国的范围,这个数量绝对超记录了。就是说认字的人已经不止人手一份了,一个人买两份的大有人在!

连茶楼酒肆的生意都是特别的好,不认字的人还是多数,茶楼酒肆就是他们最好的消息来源。当然了,这种口头信息在唾沫横飞之下难免走样,在澳国,中午的太阳在北面倒是没什么,别弄成阴曹地府就行了。

朱家发布澳王国消息的决策绝对正确,第一,它冲淡了宪政的冲击波。第二国防军和朱家的形象高大了起来,无形中使这两省的宪政都向正面加分,大家都觉得:靠近、追随国防军,那就是正确的化身了。

这些乱民首领在大明普通民众心中的形象就是恶魔!一方面是官府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是乱民自己烧杀劫掠、**妇女的劣迹所致。绝对不会有后世那些“学者”所说的:百姓们箪食壶浆的迎接“起义军”,那是闭着眼睛说瞎话。百姓们恨不得让他们下地狱!

“去了澳国了!好啊!一万多里,这辈子也回不来了!”

“太好了!下地狱才好啊!”

“那地方太阳在北边,已经出了天界!可不就是地狱吗?”

“国防军好啊!把魔鬼送到魔鬼的老家了!哈哈哈!”

“听说高迎祥做了魔王?是真的吗?”

“......”

朝廷的大臣们当然不能这么胡说,不过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是不敢恭维,说出的话也有些不着边际。

“我以前就说过,去了汉中的乱民不能灰飞烟灭,肯定是花皮搞得鬼!”

“那花皮也真有本事,把这十几万人给弄到太阳南边去了。也难怪这么多人都跟着花皮跑!”

“国之不幸啊!这议会又多了两个省,天下危亦!”

相当一部分官员是理解议会和宪政的,甚至可以说是赞同,可是他们绝对不敢说出来,说这种话搞不好脑袋就搬家,这可不是玩的!心里想一想就够了。

有一位倒是有点眼光,他说道:“山东、河南、陕西,中原大地被拦腰截断,北边可就剩下直隶、山西了。南边的数省可就断了联系了!天大的危局!”

其实南北大动脉——运河,就是经过山东的,要说截断,那早就截断了!但是朱家可是从来就没有截断南北的联系,只要不是大规模的部队,民众、官员随意通行,粮食、税银都畅通无阻,即便官员去济南城里也不会有人盘问阻挡。

说截断,那只是他们自我感觉罢了。在他们的心里国防军随时可以掐断这个通道。

温体仁就是这么想的,如果没有河南、陕西的变化,他还没觉得危机,还在得意于自己成功地爬上了首辅的宝座,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得意于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和能力。现在他不敢得意了,整人的劲头一下子就没了,心气也没了,前途堪忧啊!

崇祯皇帝更是灰心之极,原本混日子的打算也混不成了。他还独自一人去太庙哭自己的八辈儿祖宗。这朱家的天下还有救吗?直到这一步他也不会认真地想一想是否可以放弃皇权?一千多年来中国就没有一位皇帝能够自愿地放弃皇权,他们连想都不想!在他们的心中皇权比生命更重要!看看清朝末年的宪政与皇权的斗争就知道了:连皇族都派出考察团,考察西方各国的宪政,就说明皇族都认为应该执行宪政了。可是当权者还是坚持不放下皇权,直到灭亡!清朝之后的大小军阀们哪一个不是吧权利捏的死死的,一刻都不肯放松!宪政不容易呀!

--- 第34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