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3章:各有一本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3章:各有一本经

崇祯七年正月二十九日,怀宁境内。

国防军的两个连用半天的时间,在这个河网密布的地区广泛出击,在枪炮声中,岳西军的抢劫行动被遏制住了。当场击毙三百多名匪徒,俘虏七百多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其中就有来自南京军火工厂的新式火铳、弹药和手榴弹,缴获的财物也不少,尚未统计,解救了一百多名被劫掠的女人。

晚饭时间,国防军集结起来,吃饭休息,集中处理俘虏,清点缴获,总结经验,研究明天的战法。

长江舰队给他们的命令是:明天继续今天的作战方式,但是不要过于分散,在怀宁地区寻找岳西军的大股匪徒,打击的力度要狠,能歼灭的要力争围歼。

这个命令还是来源于大都督府,本来应该有更好的策略,迫于形势而无法实施。进攻大别山中岳西军的老巢是个好办法,但是国防军的兵力不足,拿下岳西县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国防军如果驻守岳西县,则后勤供应线太长,并且一个孤立的县城也控制不了整个大别山区。

从聚歼出山的这一部匪徒的战术来看,堵截其退路是最好的战法。但是国防军只有两个连,堵截了退路,就要用官军做围剿的配合。其一官军尚未到达战场,什么时候能到还不知道;其二,官军剿匪的同时,这里的民众也就成了他们抢劫破坏的对象,面对为祸地方的官军,国防军是管还是不管?这也成了难题。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采用最简单,暂时最有效的办法了,哪里有匪徒,就像哪里出击!尽量多的杀伤岳西军,战斗结束之后,选择合适的地点留下观察哨,然后就撤军。

出山的岳西军是先甜后苦,让国防军给收拾了。李岩带的那一队情况又如何呢?

从岳西到霍山那是150里的山路,李岩找来两名向导就向北进发了。他的任务是扩展地盘,因此,沿途的重要据点,比较大的村镇就要留下人员驻守,还要任命收粮收税的师爷,还要定下联络的办法。他还有开通交通的任务,所以,遇到过于艰难的道路,还要停下来,简单的施工处理一下,便于今后部队通行。

山中的大村寨都是有自己的宗族势力的,有的还有自己的武装,不服的人总是有的,更何况李岩还要杀富,不杀富军粮军饷何来?因此战斗也就难免。山中土财主的武装那里是李岩的对手?血腥的杀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他这一路也是杀得鸡飞狗跳的。

大山之中难免也会有土匪山大王,李岩的办法就是收编。同意入伙的收进来,成为岳西军的一员,不同意入伙的就打一仗,端了山寨了事。也有一些土匪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不成气候的山寨就一把火烧掉了,有价值的都派兵驻守,取个名字标注在地图上。

大山之中是不会有官军的,除非官府特别出动剿匪的部队,因此这一路上李岩也没有过强的对手,他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山区的边沿,出了山就是霍山县城了,行动出奇的顺利。但是李岩没有出山,他可是不想主动的找麻烦。这一路收获也不小,抢到了不少的粮食财物,于是就原路返回了。

像这种在山中扩展地盘的行动,李岩还要进行多次,整个大别山区地方也不小,其中的主要道路,大型的村镇岳西军的势力都应该到达。

当李岩回到岳西城的时候,出山“发财”的也都陆续回来了,一队队的狼狈不堪。抢到手的粮食绝大部分又丢失了,抢到手的女人也是丢失的一干二净,揣在怀里的金银财宝还能剩下一些,这恐怕是唯一的收获了。丢失的弟兄很多,经过各队统计,出山时的一万人,回来的不足七千,损失了三成,新装备的火铳丢失了300支左右,手榴弹更不知道损失了多少,与收获相比因该说损失惨重。

他们只是怪自己命不好,遇到了花皮,却不知道检讨自己目光短视,只盯着眼前看得见的利益,而不去看整

体形势。李岩也不宜多说,说多了有点炫耀自己先见之明的味道,同时他也要顾忌到老回回的感受,因为老回回也是支持出山的。

所以李岩对于出山的损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老回回禀报了自己这次出行的收获。他拿出自己新画的大别山区的地图,对照地图介绍了新获得的地区,村镇、山寨、土地、人口、道路都标注的很清楚。

老回回心中惭愧,想当初他完全支持出山抢劫,对于窝在山里颇有看法,只是没有公开反对罢了。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李岩收获丰厚,并且为岳西军开辟了一条新路。出山的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李岩真是非常人也!

这时候,李岩又说话了,他说:“侯爷,出山的队伍不但惊动了官府,也惊动了花皮,从眼下的形势看,岳西县城已经不安全了。无论官府还是花皮,一旦出击,岳西县城就是第一目标。且不说我们能否守住岳西城,面对官军我们防守的本身就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为今之计,应该做出放弃岳西城的打算,做好撤离的一切准备。撤退的方向就是我们刚占领的北方山区,一百五十里的路途,左右纵深数十里。我们随便选一个方向就可以安全地转移,并且不需要分散力量,官军是不敢深入大山追击的。”

老回回问道:“岳西不战而弃,太可惜了吧?”

“侯爷,不会的,我们不会不战而退,仗是要打的,并且力争打好。为将之道,未虑胜,先虑败。首先做好战败的应对办法,真的败了,我们能够从容撤出。撤兵的难度大于进兵,如果事先没有谋划,临阵必然大乱,损失就大了。”

“公子真乃吾之子房也!”马守应大为感慨,也不惜褒奖之词。让坐在旁边的牛金星、宋献策心里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倘若官军进攻,公子如何迎敌呢?”

“侯爷,总的说来就是守岳西之地,不守岳西之城。这只是个总的原则,具体打法,要到了临阵之时,按照敌我态势,临阵应变。正所谓兵无常形,哪有一招包打天下的?敌军未到,我军只是做准备而已,战法现在还没有。”

“守岳西之地,不守岳西之城,我实在听不懂,请公子解释一下!”说话的是贺一龙。

“贺将军,我这也是管窥一斑,未必有什么长处,说来大家切磋。岳西之地我们得来不易,并且对我岳西军也很重要,所以不能轻言放弃,敌人来了是一定要打的。但是岳西城乃山中一孤城,坐守城中,无异于坐以待毙,能守一天、守一个月,能守到永远吗?如果我们放弃了岳西城,官军能够永远大军设防吗?何时他们不备,我们再取回来也不是难事,更何况这大别山中并非只有一个岳西城,我们取别处又有何不可呢?那又何必死守一城?所以我们守不守城,取决于当时的双方态势,有利,我就守,无利,我就退。只要有机会我们上去打一仗,打则必胜!不能必胜,我就不打。在这大山之中他奈我何?”

这一番话可是相当的有水平了,听得这帮土鳖们大眼瞪小眼,最后竟然情不自禁的拍起掌来,一片赞许之声。

这个李岩不是穿越者吧?哪来的如此智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一查李岩在历史上给李自成出的那些个主意,无论军事的、政治的,那一条不是当务之急?李岩确实是一个智者,文武全才,只不过他错误地投到了李自成的门下,本事越大死的越快!

现在他投到马守应的门下,情况稍好于李自成,但是,马守应心无大志也是个致命的弱点。更可叹他遇到了朱万化,那就是命运上天注定了。

马守应听得心中很受用,手捻胡须,笑眯眯的。

牛金星心里想到,李岩非一般人物,有他在,还能有我的位置吗?

宋献策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忽悠人了。

李岩赶紧又补充说道:“两军阵前,引兵冲杀,还靠各位将军,我李岩出谋划策尚可,上了军阵,百无一能,各位

将军不可妄自菲薄!”

众首领听得心中舒服。这要是换了李自成坐在这里,今天李岩的表演就能让李自成动了杀机!

......

时间到了二月初,岳西军被打出了怀宁,退回了山中,按原计划,国防军该撤军了。但是,大都督府的一条命令,他们不但不能撤,还要增兵。这是为何?

为了救灾!

这是朱万化的意思,朱大典尽管看过很多书,明白很多事情,但他未必有灾后救助民众的意识,来自后世的朱万化是知道灾民需要救助的,否则很容易造成二次的灾难,给民众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灾后必须救助。

救灾不是一线的战斗,新兵都可以出动,在这附近国防军只有长江舰队的部队,也只能就近调集他们了。前面说过,长江舰队的陆战团正在大力的扩军,这一带虽然只有一个营和九江的一个团部,但是部队不少,努力的凑一凑,就出来了10个连(算上了原来出动的两个连)。由于大都督府的重视,长江舰队也不敢怠慢,舰队教官邹振江,陆战团教官李达亲自带队到救助第一线,并且出动了一个船队,带来了大批的救援物资。

受灾的面积很大,这些兵力还是有些不足。

救灾的第一步,还是稳定社会秩序,大的村镇都派出了驻军,维持秩序,这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上难免有乘人之危的小人,乘火打劫。先来的两个剿匪连队,没有敢打散,还是集中在一起,以防不测。

还有一个紧急的步骤是朱大典想到的,那就是事先警告前来剿匪的官军,不要求他们救灾,只要求他们不要捣乱。因为从南京官府发出命令,出动官军到怀宁剿匪,到现在已经超过五天了,算算日期,他们也应该陆续的到达怀宁境内了。所以这个工作必须提前做,真的出了事再处理就晚了。

国防军与前来剿匪的官军没有直接的联系,也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国防军就在各处交通要道、码头、大的村镇,广贴告示,内容就是警告官军:侵扰这里的土匪已经被赶走了,已经不需要剿匪,请他们不要进入这一地区。如果进入这里,绝不允许扰民!并且严正地警告:如果出现杀人、放火、强奸、抢夺民财的情况,国防军将奉命坚决镇压,并追究带兵将领的责任!

警告很严厉,一点不客气!并且那两个作战的连队,就放在了可能发生问题的位置上,一旦需要,立即能够出动。

这一次救助,施粥就不必了,这里是富足之地,真正没有饭吃的情况很少。救助的目标是失去了家园的人,让他们得以简单的安置,不至于流离失所。

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匪徒们抢劫的对象中,富裕的农户居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财产多,另一方面,岳西军的头头也要求抢夺富户。粮食、布匹、金银等浮财被抢是正常现象,但是房产、地产拿不走。可是岳西军有一个习惯做法,把土地、房屋顺手送给的当地人,美其名曰“济贫”。这种分配是很随意的,多数情况就是把房契、地契随手丢在大街上,并且高声地吆喝,谁抢到就是谁的。有的就随手塞到看热闹人的手里。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

人群也是各有不同,有认为这不义之财不能要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怎么好意思霸占别人的财产?有的就把房地契偷偷的藏了起来,等待着,日后或许有机会。有的则明目张胆的以此为依据,强行的霸占了别人的财产。房产、地产,对于任何一个人也不是小事,争执是必然的,动手也正常,闹出人命都不稀奇。这些小人手握着契约文书,声言打官司都不怕,我有文书在此,我怕谁?

这个情况,现场的邹振江都处理不了,只好上报到大都督府。这种事朱大典处理起来轻车熟路,但是,事关重大,他还是电报通知了朱万化。

朱家父子如何处理这段公案,且听下回分解。

--- 第32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