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1章:活佛也有贡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1章:活佛也有贡献

朱家栋拿出了崇祯皇帝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圣旨、金印和金册,供奉于香案之上。

然后说道:“这是我大明皇帝对外蒙古活佛的册封凭证,它的作用是大明帝国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地位的确认,确认他是外蒙古藏传佛教的领袖。册封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今后外蒙古活佛的历代继任者,必须得到我大明皇帝的册封才能取得合法的地位,这个权利很重要。

今天大都督把这些圣物交给祖将军,它们就是稳定外蒙古的宝物,是祖将军获取外蒙古控制权的宝物。有了这对宝物,祖将军无需动刀兵,控制蒙古将如探囊取物一般的便利。”

“有这么神奇吗?倘若那活佛不接受册封呢?或者他接受了册封,外蒙古的王爷们不买活佛的帐怎么办?”

问话的是祖大乐。也难怪他有疑问,蒙古人与中原之间的战争、争端打了几百年了,从来就没有稳定过。用一对黄金册封的物事就能解决问题?也太不可思议了。

朱家栋说道:“我们先说活佛能不能接受册封。我家大都督认为:接受的可能性大,拒绝的可能性也有。这是因为,自元朝一来,蒙古人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蒙古是中国的疆土。他们与我们的分歧是:他们认为蒙古人是中国的合法统治者,大明窃取了他们的统治地位。但是大明立国已经两百多年,期间蒙古人也多次臣服,所以大明皇帝的权威在多数蒙古人中还是认同的。活佛能够得到皇帝的册封,就能够增加活佛在蒙古人心中的权威。退一步说,接受册封绝对不会损害活佛的权威。所以说,活佛接受册封的可能性极大。

不接受的可能性就在于,活佛被某一个强力的蒙古王爷间接控制了,其领袖地位受到了损害。而蒙古王爷们对于大明的皇帝的确不能完全认同。大都督认为这种可能性小。

大都督说,只要祖将军对活佛表现出虔诚尊敬,再拿出一点实际的行动来,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祖大寿问:“什么实际行动呢?”

“首先,多给布施,蒙古缺什么?粮食、布匹、日用品,祖将军就带上这些货物,作为布施交给活佛。还有,蒙古草原上建筑物极少,原因就是缺少建筑材料和工匠。祖将军可以带上材料、工匠,在乌尔格为活佛建设一个大寺庙。寺庙对于和尚、喇嘛来说几乎等同于生命。这样一来,那活佛他能不接受册封吗?

大都督说了,在活佛身上的花费,是为了我大明国家的利益,其所有费用,国防军包下了。”

“大都督说,只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接受册封,只要大寺庙建设能开工,外蒙古就握在将军手中了。”

“为什么?”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的祖大弼问了一句,还不安的瞟了一眼他的大哥,生怕又说错话的样子。

朱家栋笑着说道:“原因就在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已经不久于人世了。如果他很健康,以他的地位,大明的一位将军是不能左右控制他的。如果他圆寂了,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需要寻找活佛的替身,就是转世的下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从寻找灵童,教育灵童,到下一世活佛坐床,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期间,祖将军的身份就尊贵了,因为祖将军是前任活佛的虔诚弟子!这个身份在外蒙古就是黄金无价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将军的手段了,甚至下一任活佛完全在将军的掌控之下也是很容易的,那就不是十五年了,是江山万万年!”

这个前景太美好了,但是,美好的前景有时也需要血腥的斗争。

纵观中国的历史,清朝的边疆是比较稳定的,扩展的范围也很大,蒙古、西藏的广袤地域相对比较其他朝代要安定的多,这个册封活佛的做法功不可没。册封活佛的权利也始于清代,当然这也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结果,其中不乏血腥的手段。

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少人都看过,其中有年羹尧远征青海罗布藏丹增的故事。电视剧不是历史,有很多虚构的成分,同样的也有很多史料未能在电视剧中得到反映。年羹尧血洗塔尔寺是历史事实,那么原因呢?年羹尧为何大开杀戒?

年羹尧出师之时是负有皇命的,雍正皇帝命令他要找到章嘉呼图克图并带回来,同时灭掉反朝廷的僧侣。

章嘉活佛与哲布尊丹巴活佛地位相同,只是教区不同,章嘉的教区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一带,哲布尊丹巴的教

区是外蒙古。

年羹尧血洗塔尔寺是剿匪的需要,也是寻找章嘉,消灭反中央政府僧人的需要。塔尔寺就是章嘉的坐床寺庙。如果这一个派系的僧侣、喇嘛拥护中央,也就不会有罗布藏丹增起兵反中央的事情了。

年羹尧的屠杀是彻底的,除了塔尔寺之外,天堂寺、夏玛寺等周围十几座寺庙均被血洗,僧侣、喇嘛、活佛被屠杀殆尽。年羹尧必须斩草除根,因为这是皇命。血洗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已经不听中央政府的话了,当然要杀掉。这是告诉他们:只有听话的才能活下来,才能当僧侣、当喇嘛、当活佛!对年仅八岁的二世章嘉没有杀,被年羹尧保留下来,带到了北京,他完成了雍正皇帝交给他的任务,带回章嘉的功劳是很大的。血腥的斗争换来的是中央政府控制了章嘉,也就换来了内蒙古的安宁。

去过承德的人都知道,那里除了有皇家的避暑山庄之外还有外八庙,这些庙宇就是各地的活佛朝见皇帝时居住的别院,由此就可以看出,清朝的皇帝是多么重视这些活佛的作用。

宗教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手段,它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维持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祖大寿说道:“如此说来,我还要尽早的去乌尔格朝拜这位活佛了,他叫哲什么巴,这个名字够绕嘴的。”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对,对,我是得好好记一下。如果去晚了,见不到,岂不要耽误大事?”

“祖将军能如此想,真乃国家之幸,在下也十分钦佩将军的胆略。为了保证祖将军的安全,我国防军可以出动一个营的兵力,沿途保护。此外,我们还会为将军准备好觐见的礼品、建筑大寺庙的建筑材料和工匠以及银两,为此还要出动一个辎重队。我们祝愿将军马到成功。”

国防军出动一个营也是破天荒的了,大都督出行不过是一个连的护卫。但是外蒙古确实风险太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无异于深入敌后的大本营。由于任务重要,还特意给他们配了一辆无线电通信车。

国防军对于关宁军的武器支持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国防军对外输出的武器仅限于新式火铳及弹药、手榴弹,后来又增加了新式的三眼铳。对于关宁军也同样是这些。

骑兵使用三眼铳就是起源于关宁军,所以他们对于改进的三眼铳特别感到兴趣,要求数量也大的多。可是由于清国攻日派遣军对于三眼铳的大批需求,限于生产能力,朱家就只能分批逐步提供。所以就定下首批500支及配套的弹药,以后按月提供,每月的数量是300支,一年的时间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此外,手榴弹的需求量也很大,祖家兄弟认为手榴弹是对付蒙古骑兵的利器。新式火铳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对于祖家,这些装备都是收费的,但是朱家的军火价格低,例如新式火铳,其价格不足老式手工打造火铳价格的一半,已经是非常低廉了。

祖家部队的潜在对手就是蒙古各部,这些装备就使得关宁军具有了比较大的优势。

对于热河的支援,除了军事装备还有粮食、布匹、日用品等物资的支持。国防军还要支援农牧业专家,奶肉类制品、皮毛制品工厂作坊等技术支持,使将来的热河省的工商业、农牧业能有较大的发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祖家没有提,朱家也没有提。那就是:祖大寿也是打着宪政的旗号的,形势上他还有一个议会。但是,大家都明白,他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是个幌子。朱家不便戳穿他们,也希望着有朝一日,他们能够真正的走向宪政。祖家自己当然就更不敢提了。

这次会谈之后,祖大寿的态度特别积极,他把接收科尔沁的事务完全委托给他的三弟祖大乐,并找来吴襄协助。他自己就迫不及待准备启程去外蒙古的乌尔格了,他也是担心老活佛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了追求目标,有了理想,他也想做开疆扩土的有功之臣,他也想名留青史,他觉查到了自己的价值。

吴襄就是吴三桂的父亲,祖大寿的亲妹夫,目前他的地位还不高,祖大寿是看在亲戚的情分上提拔他,给他一个机会,也希望他有所表现。

......

我们再说说老回回。

老回回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了,所以我们也就要更多的关注他,在崇祯七年的新年里,他在干什

么?有什么打算呢?

大别山有点像一个不太规则的三角形,它的一条比较整齐的底边沿着九江、安庆段的长江北岸蔓延,成西南向东北的走向,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就是武胜关的方位,覆盖着方圆五六百里的地域,是中原腹地的屋脊。

老回回号称的五万人马,现在就处于这个三角形底边的东部地区,他们现在占的地盘跨越了四个县(岳西、桐城、霍山、英山),县城也占了一个,就是岳西。这几个县有属于南直隶的(安徽),有属于河南的也有属于湖广(湖北)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是个几省交界之处。

岳西县属于南直隶,按说贼人占领一个县城也是件大事,朝廷怎么能不闻不问呢?这就要看是哪里的县城了。要是南京附近的县城可就不得了了,朝廷的大军肯定会来围剿。但是深山里的县城就差多了,朝廷能够知道,也能有所反应,但是未必很迅速。何况这一带山区一直也不太平,贼众闹事也已经是常态化了,所以老回回的队伍在这里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李岩搞回来军火也有两个月了,他抢到手的东西真不少,成品新式火铳有两千四百多支,子弹三万多发,手榴弹850箱。此外还有一些半成品和部分生产装备。

经过老回回马守应和众头领商议,每一伙乱民队伍都组织了专门的火铳队,一般都是各位首领的亲兵队,有的几十人,有的一两百人,老回回的火铳队人数最多,达到了五百人,他们都装备了新式火铳和手榴弹。然后由李岩组织他俘虏来的军火工厂工人做教官,训练火器的使用。

不过这支军队再叫乱民也不太合适了,他们的性质有所变化,老回回自称岳西侯,并且自己定名为岳西军,以后就用岳西军称呼他们吧。

从火铳的分配也可以看出来,老回回比较合群,他主张有好处大家均沾。在这一点上他与李自成决然相反,李自成是唯我独尊,容不得他人。

李岩又用抢来的装备和工人组建了自己的军火工厂,他的工厂可以维修火铳,生产部分弹药和手榴弹。但是这种生产有一个前提,就是重要的原料用尽了,就不能生产了。比如子弹的包装专用纸张,引火药捻的专用纸张,人工制造的遂发火石,充作弹丸的钢珠,手榴弹的拉火等材料。还有他们抢来了部分钢管,也抢来了拉刀,是可以制作一部分枪管的。

李岩也研究了替代的办法,比如新式火铳是可以像老式火铳那样装黑火药,铅弹丸,用火绳引火发射。笨一点,总比不能用要强。制造手榴弹弹头的浇注铸铁模具他也抢来了,自己开化铁炉就可以铸造弹头,填充黑火药,也安装一个木柄,安装引火绳,用火绳点火,然后扔出去,就像老式的轰天雷那样使用也是可以的。

他们的工厂还不仅仅限于这些,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例如抛石机。这种东西自古有之,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是李岩有新的创意。

李岩深感没有火炮的遗憾,大明的官军是有火炮的,只是数量少,又笨重,很少用于野战。国防军有火炮,李岩也是知道的,但是国防军的火炮什么样,威力如何,李岩一概不知。他也没和国防军交过手,花皮的火炮如何厉害,他只是听说而已,于是他就想到了抛石机。抛石机可以抛石头,当然就能抛手榴弹。他现在可以自己制作手榴弹的弹头了,于是就用轰天雷点燃引火绳的原理制作带火绳的弹头,十个弹头是一组,放到抛石机里,点火之后抛出去,这不就是火炮吗?

由于他抢来了一批钢材,所以他的抛石机在关键部位用上了朱家先进的钢材,马车的轴承是可以买到的,卸掉车轮把轴承用在抛石机上,抛石机减小了体积,增加了威力。体积小,重量轻的抛石机可以装上车轮,用马拖曳行军,也可以拆卸开来用两批驮马驼运。

经过试验他制作的抛石机,一次抛掷十枚手榴弹头,抛射距离达到了半里多远(估计是300多米),比国防军的掷弹筒射击距离还要远一点。他的抛石机缺点是准确性差,只能是大概的方位,射击距离不算太远,有时候还不太安全,有失误自伤的可能。优点是抛出的十枚弹丸像天女散花,一打一片,火力威猛,强于一般的火炮。

总之,通过李岩的努力,老回回的队伍可以维持一个小规模的火器部队了。火铳、手榴弹俱全,还有了初级的火炮。

--- 第32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