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9章:辽宁怎么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9章:辽宁怎么了?

崇祯七年的新年一过,辽宁的巨大变化就开始显现出来。

由于辽宁行动的规模大,需要的兵力多。而辽宁的四师除了收复东北地区之外,同时还负担着征日派遣军和开春之后的北方领土的巡视等工作,显得兵力严重不足。因此,大都督府调二师(台湾)一团和三师(山东)二团到辽宁。

二师一团在安东登陆,沿着安海公路(安东——海参崴)北上到达图们,然后转向西到吉林。他们接受吉林的防务之后,将沿着松花江一路向下游走去,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控制整个松花江流域,这一片地区就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核心区域了。

他们的任务就是沿途建立政权,组建武警部队。因此与他们同行的有大批的政务学校的学员和威海警官教导队的学员。在建省之前,这里将临时建立吉林府和黑龙江府两个府,暂时归辽宁省管辖。

修建安海公路的工程队,将从图们开始修建通达到吉林的公路。这一段公路属于比较平缓的山地丘陵地带,比安海公路要容易的多,预计在冬季到来之前,就可以全线贯通。公路交通是政权建设的有力保证,所以必须立即开工。

三师二团在金州登陆,借道清国辖区向北直奔大凌河,接收清国的大凌河防线。然后派出一个营继续向北到达义县、建平一带,保护那里的通道,使科尔沁蒙古能够顺利向辽东半岛运输民众物资。

第四师(辽宁)将在黄海舰队的配合之下,开始组建黑龙江巡视舰队,等到庙街(黑龙江入海口)的冰凌融化之后,开始第一次沿着黑龙江向上游直达贝加尔湖的巡视。朱万化预计他们将可能遇到俄国的“探险者”,这时的俄国探险者还是极少数的人,极其容易对付的。

辽宁的这一套组合行动中,动作最快的就是三师二团,正月十八日他们在金州登陆,二十二日就到达了大凌河。清国的部队在这里有数个军营,分布数十里的范围,较大的一个驻扎有五千部队,其余的驻扎一两千人到几百人不等。

二团用了五天时间,全面接收了这里的防务,重新整顿军营、哨所,建立战地通信系统,并派出一个营,继续向北部的义县进发。当国防军特有的气球升起来的时候,锦州城里的祖大寿终于知道了对面防线的变化。

虽然祖大寿和清国一直处于休战状态,但是毕竟是前线边关,四处巡哨的斥候还是不断的,对面的突然变化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可不要小瞧了祖大寿,在当前的大明帝国之中,从军事力量上说,他们还是一支强军。他的这支地方部队可以单独的与清国的十万大军叫板,纵观天下,其他的部队还真是不行。历史上祖大寿的几次失败都离不开“缺粮”二字,缺到什么程度?到了杀人吃人肉的程度!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不缺粮,不缺饷了,并且祖大寿还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兵力没有伤筋动骨的损失,除了那一次派祖宽去山东来了个全军覆没之外,还真的没有大的失败。所以他现在是兵多将广,力量很强,只是没有得到表演的机会而已。

吴襄、吴三桂父子现在就在祖家的军中,吴三桂还没有得到显露的机会,但是吴襄可是有一个名义上的职位——辽东议会议长。

祖大寿的力量强,气就粗,他甚至敢于向朝廷叫板,说宪政就宪政了!朝廷也奈何不得他,他现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小军阀,只是没有和朝廷撕破了脸。

当然了,花皮的力量他还是知道的,也有所忌惮。

现在的祖家三兄弟就聚在一起商议着。

祖大寿正在说话,他说:“自从花皮收复大凌河之后,这清国就萎靡不振了,这一年来一直不正常,让人有所感觉,又不

知道何故?今天又出了这等怪事,莫不是花皮和清国合流了?”

是啊,辽东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清国远征日本,这个消息朱家是严密封锁的,为的就是不要出现枝节,不要干扰大方向。军事行动全部在海外,国内当然很难知道的。包括朝廷方面,虽然清国自身动态异常,细作、探子、锦衣卫什么的都能有一些消息,朝廷也只能是努力的去猜想,无论如何是想不到东瀛人的身上去。祖家兄弟同样也是想不到。

祖大弼瓮声瓮气的说道:“大哥,花皮都进了鞑子的军营了,还有什么好猜的,摆明了就是一伙!”

祖大弼是祖大寿的同胞弟弟,他可是个大大的粗人,勇猛异常,外号祖二疯子,是个典型的猛张飞。

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现在还有个名义上的职位——辽东的行政长官。

祖大乐说道:“大哥,二哥,我觉得花皮和清国鞑子不会是一路人。但是军国之事多有变化,不能按常人关系论之。今日之事就说明他们有合作之可能,只是我们不知道缘由罢了。要想明白其实也有办法,我们的宁远守军与花皮的觉华岛上的守军来往密切,并且通信便利。大哥不妨给朱大典写一封信,让张弘谟转交。信中表达我军有进攻辽东的计划,谎称正欲用兵,却发现国防军到了辽东,为避免误会,我们只好按兵不动。看看他如何回答,不就清楚了吗?”

张弘谟是祖大寿的部将,镇守宁远城。

祖大寿说道:“这个谎怕是不好说,清国已经臣服做了属国,与朝廷还有明文协议,我们怎好贸然说用兵?没有个理由不行。”

场面沉默下来,都在努力想着办法。

祖大弼不耐烦了,说道:“打就打,还要个吊毛的理由哇?鞑子上个月不是还抢了我们一个屯吗?”

他们双方休战,小摩擦还是有的。即便同是大明官军也难免有摩擦。

祖大寿乐了:“对,粗人有粗办法,就拿这件事说事,他们不能白抢了我们,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于是祖大寿的一封信就送到了国防军大都督府。

朱家早有对策,就等着祖大寿找上门来,这封信来的正是时候。事情重大,写信就不妥稳了,于是就派出了朱家栋作为使者秘密出访锦州。

朱家栋现任山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辅佐朱大典处理山东的政务,朱家对朝廷的几次谈判,都是派他做使者的,也是办外交的老人了。

朱家栋的使命就是说服祖大寿收复热河,建立热河行省,进一步控制外蒙古,这也是朱家的一个大战略。为了增加他出使的分量,朱大典给了他承诺支援(有偿支援)部分武器装备和粮食、布匹的权利。

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朝廷颁发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金印、金册以及圣旨。经过朱家的努力,加上朝廷对于平定北方的愿望,朱家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拿到了这些宝贝。现在要派用场了,于是朱家栋也就带上了这一对宝贝和圣旨。

由于渤海湾冰凌的封锁,朱家栋依然走的是金州登陆,经辽东半岛到达大凌河的路线,直奔锦州而去。

国防军在辽宁的动作朝廷知道吗?当然知道!

大明朝廷运行了两百多年,它的机构是完善的,情报系统当然也不是虚设。吉林、黑龙江一带的消息未必灵通,但是,辽东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国防军在金州的活动,特别是国防军接手了清国的大凌河防务的消息,朝廷都会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

是啊,辽东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国防军与清国合流了?连朝廷都不信!可是目的为何?谁也不知

道,因为他们不知道东瀛的事情。

但是朝廷又能有什么反应呢?只能是很无奈。

过去的事实证明,国防军一直在不遗余力的稳定大明的局势,朝廷已经从焦头烂额的局面中恢复过来。经济形势好了,有银子、有粮食;清国也臣服了,不闹事了;西北也平稳多了。

崇祯皇帝知道,国防军,或者说金华朱家,要的是皇帝手中的权利!这与造反何异?可是朱家有不像造反的乱民!

朝廷的大臣们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们的反应是复杂的,从理性上讲,赞成的居多。可是,反对国防军的也不少,有的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比如像温体仁之流;也有无限忠于皇帝的愚忠分子。

温体仁以陷害人为己任,但是他也没有能力陷害朱家。

这样的朝廷只能是无奈的观望,毫无作为!

例如,国防军在汉中的褒城又设立了一个据点,朝廷是知道的,可是朝廷有什么办法呢?毫无办法,国防军在汉中又没干违法的事,不造反,不抢、不杀,干的都是生产纳税的正事。反对?没有道理,赞成?从心里就不愿意。更怪的是:西北的十几万乱民,去了汉中,朝廷上也是闹的沸沸扬扬的。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国防军也去了汉中,那十几万乱民从此就没了消息!灰飞烟灭了!

你说与国防军无关?打死也不信!

......

二月初八,经过联络,朱家栋带着自己的助手和一个排的警卫,越过大凌河,来到了锦州城,开始执行他的秘密出使任务。

事情到了这一步,征日派遣军的事情就不能对祖家兄弟隐瞒了,基本上实话实说,当然也要告诉他们,暂时还需要保密,不可大肆宣扬。

此言一出,祖家三兄弟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上。天下竟有如此奇异之事?

半晌,祖大寿问道:“皇太极那些鞑子们就甘心放弃辽东?辽东可是他们世世代代的老窝呀?”

朱家栋答道:“祖将军,他们不甘心又如何?我国防军又没有逼着他们去,那是自愿的!这就是一个选择:留在辽宁就要老老实实的做大明的子民,想称王称霸就得移民海外,找个称霸的地方去!没办法?他们就是想当王爷,就是想称霸!改不了这个野心,那就只好走了。依祖将军之见皇太极能在辽东称王吗?”

话不多,也算解释透了。

祖大弼脑子慢,有点绕不过来,他说道:“在辽东就不能吗?他不是称清王了吗?不是进贡了吗?皇帝老儿不是册封了吗?”

祖大寿瞪了他一眼,说道:“别胡说,你懂什么?今日能称王,不等于明日还能称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是祖大乐说的。

祖家兄弟开始想自己的心事了。客观的说,他们现在没有称王称霸的想法,但是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做个顺民。

祖大乐说道:“可是我们兄弟就尴尬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没有了清国,朝廷要我祖家兄弟何用?我们兄弟怕是想做一个顺民也不容易了。”

这话有些幽怨,还隐隐的有对国防军不满的意思。

祖大寿觉得不妥,连忙说道:“朱大人,”

他一着急,称呼也变了。不过叫大人也不为过,因为朱家栋是山东布政使,这个官也不小。明代重文轻武,从官阶上看,的确比祖大寿高。

“朱大人此来必有良策,不妨教导一二。”

“祖将军客气了,称呼大人,在下不敢当,你我不如兄弟相称,可好?”

“好好,朱兄说的有理。”

--- 第319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