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1章:南京救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1章:南京救灾

南京经过一天的混乱,到了夜间就趋于平静了。但是市面上、街道上的人很多,不少是家园被毁无家可归之人,也不乏到处看热闹的人,还有就是一队一队的官军还在不停的巡视。弥勒教徒们估计已经吓破了胆子,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无数的人在街头嚎啕大哭,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这是悲惨的一夜。

十月十二日清晨,国防军一师一团的官兵已经做好的准备,他们早饭后将进入城内开始救援灾民。首批救灾的要务就是食品和被服,任何时候吃饱肚子总是第一要务,十冬腊月的寒冷天气中,不要挨冻也是必须的。

但是,用马车拉着大铁锅进入市区的国防军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南京城的南部地区又乱套了。无数的民众在街上疯狂地跑着,有的人手中拿着各种抢到手的物品,乘着混乱打砸抢的群体事件发生了。

起因很简单,被毁坏的民居建筑中总会有一些可用的物品,主人收拾非常正常,但是任何时候都会有贪财的小人乘人之危。即便在文明的现代,安定的法制社会,也会有人哄抢肇事车辆中的货物。菲律宾遭到台风的灭顶之灾后,会有无数的人砸抢大小商店和富裕的人家,有的甚至是手持武器去抢劫。一个暴徒的抢劫,不但没有人制止,反到有上百人跟着去抢。这里既有人们的信仰、文明、教育的问题,也有人的本性、本能的问题。有的人一天多没有吃饭了,饿急了,想吃到一口食物,更多的人是贪心和从众,其中还不乏邪恶的弥勒教徒的作恶和报复。还有就是南京已经乱了一段时间,特别是昨天的大乱,不少歹徒已经抢上了瘾,稍有骚乱他们就会冒出来。

市面上有那么多的官军为何制止不了呢?这里就有官军的素质和习惯的问题,也要看领兵将领的能力。明代的官军可没有维护治安的义务,他们巡逻是战斗的延续,他们的差事是抓捕匪徒和弥勒教徒。并且在昨天的战斗中,官军的兵丁们不少都发了横财,办差也夹带之私肥。市面上发生张三抢了李四的东西与他们何干?如果发现了抢大户的事情,官军还不知道帮谁呢?恐怕参加抢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些行动,军官们是控制不了的,有的军官自己也未必干净。这还是南京本地的官军,在自己的防区,在家门口,他们不能明目张胆的抢劫,这要是换个地方,或者外地的官军,那么抢劫的主力恐怕就是官军了。

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好人多,坏人也不少,如果再出现别有用心者的挑动,混乱很快就会加剧。

这个事态变化很快就报告道大都督府,朱万化太了解这种事情了。现代社会为什么救灾抢险的主力都是军队?学校的学生,企业的工人也是有组织的队伍,并且数量庞大,为什么不用他们呢?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更强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武力!对于宵小者、乘人之危的暴徒们,军队可以立即武力镇压!这才是关键,只有稳定社会的前提才能救灾!报纸新闻上不宣传这些就是了,但是当政者心里是很清楚的。

朱万化用大都督府的名义,给南京小朝廷发出了强制性的建议:他要求南京的官军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之内必须撤出闹事混乱的市区,对于延时不能撤出的官军,国防军将执行镇压!

这个建议是为了避免国防军与官军的直接冲突,当前救灾要紧,多余的冲突麻烦要尽量避免。

他命令一师一团装备轻武器,一个时辰后全副武装出动,按区域分片分割市区,武力镇压,不要怕误伤!不要不敢

动手!

随后他有给距离最近的长江舰队下令,集结所有接近南京的部队、武警甚至是保安镖局,全力进入南京支援。仅在浦口就可以在一个时辰之内调动一个陆战队营和一个大编制的武警营,加上一师一团,就有至少五个营的部队可以在一个时辰之内进入市区。

慌乱不知所措的南京小朝廷,对于国防军大都督府的强硬最后通牒式的“建议”很愤怒,也很无奈。

愤怒是自然的,国防军的大都督府有什么权利对南京小朝廷指手画脚,如果官军不撤,这个建议书就等于是宣战书!朱万化过于狂妄了!但是想反抗还做不到,聚宝门在国防军的手上,那就等于所有的城门都在国防军的手上。国防军让打开那个城门都得老老实实的打开,不然的话,从城内进攻城门,以国防军的军力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想一想南京眼下的局面也是很无奈,官军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也清楚,指望官军平息这种混乱那是越平越乱。

官府也不是不能平息地方之乱,可以利用士绅的权利和影响力来平定,官军的弹压只是在全局上不造成叛乱即可,不会细微到保护每一个百姓。军官也可以重新整顿部队,严肃军纪军令。官府也不是不能救灾,施粥就是官府的常用办法。但是现在这些都来不及了,国防军马上就要进城。

官员们也知道,国防军的军纪非常严厉,他们的士兵绝对不敢坑害百姓黎民。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可以迅速地平息这种民间之乱。

因为惹不起国防军,也是为了快速的平息南京的局面,他们不得不下令撤出官军的队伍,否则国防军一进来就必定大开杀戒,这就成了两军交战了。

到了上午十点一师一团的队伍,排列着整齐的列队进入了聚宝门,长江舰队陆战队的一营和一个武警营是从西部的清凉门进入城中的,因为北半部南京城并没有乱,从北部入城就不大合适了。清凉门守军还算配合,没有发生冲突,否则一团定会过去攻打城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客气。

进城的部队全部是轻武器,枪支就是喷子和左轮步枪,一律上散弹,其余的就是盾牌和长短木棒。

部队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展开,把半个南京城分割成数个小块。喊话器架在车上,沿途喊话:

“我们是国防军,我们宣布,南京市区戒严!军事管制!市民不准上街!街上不准行走!抢劫者杀无赦!”

以身试法的人总是有的,已经抢上瘾的人不会因为一句话就老实的。甚至还有用石头砸广播车的。喷子、步枪也绝对不能客气,开枪就打。“砰,砰!”的枪声就响起来。只要真的动了枪,见了血,市面就会立即平静下来。

大街上凡是有嫌疑的全部抓捕,分区建立俘虏营,审查立即进行。找来当地的士绅、父老辅助审查。审查的重点:第一,是否弥勒教徒,第二是否有杀人、强奸罪行,第三是否破门入室抢劫财物,第四抢劫上了瘾,还没有来得及跑回兵营的官军。这四种人全部押送到城外兵营,交军事法庭审理定罪。对于拒捕者立即开枪,坚决镇压!

在审理中抓到几个弥勒教的骨干,南京的头子杨坛主居然被抓到了,对于这种人国防军绝对不会客气,坚决杀!

对于平静下来的地方,要有选择的走访,目的是尽量的抓捕漏网者。

平定混乱的时间很短,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市面就全部平定下来。

下面的重点就是救灾了。

在吃的方面

古代普遍的做法就是设粥棚施粥,因为它简单易行,国防军也离不开这种方式,但是国防军把这种方式发展了,让它更合理一些。第一天施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部队已经分片隔离了各个地区,那么就要在这一地区调查。其实这种调查也是很容易的,因为被破坏、被抢劫的民居商铺是很容易分辨的,这种调查就确定了他们都需要什么。那么第二天的施粥就有了对象,可以到这里吃粥的就要有个凭据了。没有凭据又要吃粥的,那就要询问调查一下了,该补充的补一下,不该补的就拒绝施粥了。这种粥棚开不了几天,为难民考虑,他们不能总是依靠施粥生活。所以就要按照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给以帮助,让他们能自己生火做饭,进入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按需要发放粮食,锅灶。

同样重要的御寒衣物、被子,也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按需要发放的。这样才能针对性强,效果好。

救灾的物资,第一师一团出动的时候是有所准备的,带来了一些,但是远远的不够,此前,大都督府已经责成了朱颜的贸易公司组织了一批货源,利用长江航运调运物资,包括粮食、服装、被子、日用品、帐篷、建筑材料等等,还要开设临时的商铺。曙光银行也接到了指令,携带资金,带领业务人员,在南京设立临时的办事处(此前,曙光银行在南京没有业务)。

贸易公司的货物是要付款的,亲兄弟要明算账,贸易公司可以供货,但它不是慈善机构。款项就要由台湾、山东等几个省的官府先捐助支撑起来,然后让河道慈善会立即展开新的募捐。

无家可归者,先要搭建临时的窝棚。连窝棚也搭建不起来的就要支援一顶帐篷。

损毁的房屋要重新建设起来。主人没有能力的,国防军就要赠送一批建筑材料,搭建一个简易的房屋,当然这种房屋就非常简陋了。有能力重建房屋的,国防军也给予适当的帮助。

被毁的是南京的商业区,商铺大多还是有能力重建恢复的,这些人有可能临时资金短缺,曙光银行过来就是办贷款的,这些贷款可以很快的恢复商业的运作。

最后就是城市中有一批赤贫的贫民,有一些是这次战乱造成的,甚至还有孤儿和孤寡老人,这些人就是动员移民的对象。现在移民的方向也有了多种选择:台湾、交口、辽宁等地都能接收移民,并且都有很好的移民政策和安置办法。

短短的十几天里,国防军又调动了两个营的国防军,和一个营的武警,还有部分保安镖局的人进入南京,使部队总数达到了八个营,这可是国防军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出动。

国防军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南京的战乱地区迅速的安定下来,并且开始快速的恢复。

中华日报也不失时机的配合宣传,河道慈善会也运作起来,帮助灾民重新恢复自己的家园。

所有这一切,在大明的天下,那是绝无仅有的,民众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称国防军是大救星!民间艺人也自发的编写曲目、唱段颂扬国防军。当地的士绅父老多次出面劳军、赠送匾额、万民伞一类的东西。“国防军是仁义之师”的口号响彻了大江南北。

二十天之后,就是十一月初,当国防军陆续撤出南京市区时,南京的市民万人空巷出动欢送国防军。南京有声望的士绅父老,还有在乡的养老、致仕的官员们,联名上疏南京小朝廷,要求挽留国防军常驻南京。这个结果南京小朝廷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 第31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