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295章:褒城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295章:褒城大捷

六月三十日,高迎祥亲自前往,与国防军谈判乱民军投降事宜,最后国防军提交了一份十三人的必杀名单,要求乱民军自己处置,并告知这是最后的条件,不容谈判。高迎祥携带这份名单回到了栈道上,旋即召集众首领议事。

高迎祥心情沉重,不愿意说话,就由点灯子赵胜介绍谈判情况,当然焦点就是这份死亡名单。高迎祥示意,先不必出示这份名单,众人就事论事,并告知他们放心,在座的都不在名单之中。

其实只要说出国防军杀人的根由和量罪标准,那名单里都有谁众人也是心知肚明的,乱民军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嗜杀成性,良心犹存的大有人在。

高迎祥在大家议论之前定了一个调子,他说:第一,花皮的军力各位也看到了,和谈不成,众人只有一条路——死。回头找洪承畴拼命?死的更快!洪承畴是不需要废话的,也不会谈判,他就认一个字——杀。这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有点残酷,却是事实。第二,罪孽深重之人该不该杀,要不要对他们讲江湖义气。

其实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态度也表明了,就是没有直说。

众人谁也不说话,这可是杀自己的弟兄啊!平日里称兄道弟的,今日要生死相见了!

冷场了。

其实这些人没有什么义气的,平日里说的义气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自欺欺人的就以为自己是江湖好汉了,他们信奉的是极端的自私,除了自己,从来没有替别人考虑过什么。但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要装样子的。

亭子里很安静,所有的人都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这时李自成站了起来,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很多人都不懂,很疑惑,但是高迎祥懂,他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他也转身离开了亭子。

时间不长,高迎祥先回来的,因为他的部下就在附近,李自成所部要远一些。他手中一个布包,还不时的滴着鲜血。

他只说了一句话:“他杀人太多,伤了天理,今天为了更多弟兄的活路,他应该偿还一点了,也算赎罪吧!他的家人我会关照的,但愿我还有这个能力。”

说着布包丢在了地下,布包散开,那是一颗人头,其实大家也早就看出来了。

“闯王,念名字把,就算是亲兄弟我也会把人头献上来。”

“闯王,念吧!”

“闯王,念吧,以免误杀!”这话是点灯子说的。

......

崇祯六年七月初一,十三棵人头落地,石门栈道上的乱民军投降了,一队一队站成一排,空着双手,在国防军的监督下,走向了俘虏营。

国防军是认真的,对照每一个人头,都要找不同的对象求证,这可是不能假冒的。当然,后面还有严格的审查。

这乱民队伍不是个小数,他们进入栈道时号称十五万,实际上七八万还是有的。

数万人搜身也是个体力活,为了便于检查,在河道弯曲处,选择了水流缓慢,河床较浅的一段河岸,所有的俘虏,全部脱光了衣服,下河顺便洗一个澡,然后光着身子走向俘虏营,好在是夏季,天气非常炎热。当然是有例外的,首先是女人,只好用女兵搜身,进入女人的俘虏营。乱民有名号的大头领,要保留一份尊严,他们也是单独搜身,进入单独的牢房关押。

否则数万人如何搜身、检查,国防军毕竟人力有限。差不多是一比十的比例,小心无差错。

由于管理比较细,这八万人全部进入俘虏营,用了接近三天。好在栈道就相当于天然的牢房,那里的人一个也跑不了。

在汉中的国防军可就忙碌起来。急需做的事情太多了。

乱民队伍中的财物要收缴,清理、分类、点数、入库。单单从他们脱下来的衣服中就清理出大量的黄金、白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栈道上的缴获绝大部分是用独轮车拉回来的,因为

进入汉中的部队没有携带马车。有些物资还原封不动的装在马车上,就直接拉了回来。栈道上是可以行走马车的,相对行驶的马车需要在特别准备的位置处错车。

缴获的物资中最多的就是粮食,渭河平原是大粮仓,粮食当然不会缺少,此外就是布匹、绸缎,贵重的物品还是以金银为主,还有一些玉器、首饰、字画之类的。

比较容易清点的粮食有两万多石,这些粮食基本上够俘虏营吃一个月了。布匹要赶紧拿来做衣服,俘虏们还光着腚呢!估计数量不够。金银倒是没有谈判时赵胜说的那么多,全部折合白银估计有八十多万两,也是不小的数字了,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一年赋税。由此可以想象,渭河平原的西部差不多给搜罗一光了。这次出兵的军费,以及俘虏、民众的安置、遣散费用倒是足够了,而且还有不少富裕。

所有的布匹要拿到汉中,雇佣当地的民众缝制衣服,这些还不够,还要通知长江沿岸各地紧急定制两万套衣服,沿着汉水转运过来。堆积如山的旧衣服也要组织、雇佣当地人筛选、清洗一下,破烂的不要了,八成新以上的还要将就用。总之,10天之内,最多半个月,务必让每个人都穿上衣服,不能总是光着屁股吧?

八万人的住处也是个大问题,夏日里露天住宿也可以,但是遮风避雨,挡蚊虫还是必要的。于是就监押着那些已经确定是普通民众的人,到山上去伐木,枝条也要全部拉回来,建造简易的窝棚。这周围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木材不缺。还要规划固定的厕所区域,特别是战场上的尸体都要掩埋处理,否则炎热的夏季很容易爆发瘟疫。

说道伐木就要提到一个常识,秦岭的山林中有一种漆树,顾名思义,它是漆的来源,也可以提炼蜡油,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但是搭建窝棚是绝对不能使用漆树的!漆树有毒,过敏反应强烈的人,只要从成年的漆树下通过,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皮肤肿胀,瘙痒。尤其是被砍伐掉树皮的树干、树枝,毒性更为严重,睡在漆树枝搭建的窝棚中,恐怕就没命了!漆树木制坚硬,弹性好,经过处理去掉毒性之后,是做扁担的最好材料。所以就要有专人检查,避免吧漆树枝带回来。

......

还有烧柴、炉灶、做饭,如此等等杂乱的事情很多,这些麻烦事就体现了一个将领的能力,其实领兵打仗的将领能把这些杂物处理的井井有条,那才是好将领的本事。所以现代的军队都有参谋处,参谋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参谋长的职责主要是处理这些琐事,别以为参谋长都是给主管出谋划策的,那是误解。

审查俘虏更是需要时间,通过审查的要给一个出路。

对于被携裹的民众,无罪的乱民们,有两个出路:返乡、移民。有罪的乱民只有一个出路,到台湾关押,也包括做苦役。

要求回乡的民众就比较方便了,修复栈道之后,发给路费自己就回去了。

国防军事先已经收留了200多人的栈道专业维护人员,现在就用上了。14营出动一个工兵排,再带上难民中跳出来的200劳动力,组成了一个施工队,带着大小十几辆车,一路向北沿途修复栈道。洪承畴还堵在栈道北端,他如果能来汉中,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毕竟他现在是陕西的巡抚,起码汉中的官员都要老老实实的听命。

栈道的修复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原因就是,乱民烧毁的大部分是栈道上层的木板,木板之下还有横梁,横梁之下是楔入石壁的粗大梁柱。这些关键的梁柱,大部分是可以保存下来的,需要彻底更换的不多。有这批专业的栈道维护工匠在,修复的工程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需要关押的乱民之所以要运输到台湾关押,是朱万化给他们想到的一个出路:海外移民。

和平解决乱民军是突然出现的,此前的确没有这个准备。原来的处置方法,就是罪大恶极的杀,首领人物均在杀头之列,罪行

小的做苦役。

现在情况变了,总不能让他们终身做苦役把,有些人即便是做苦役也不放心,比如李自成这种人。这就要想一个妥善的,让所有人放心的,也更人性化的出路。

于是,朱万化就想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地方历史上就是英国人流放罪犯的地方,这些罪犯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殖民地,驱赶屠杀了当地的土著,渐渐的就形成了新的国家。

那么这些放到哪里都不放心的人,不如就送到那个地方,即给了他们非常人性化的出路,又不危害社会,不是两全其美吗?数百年之后,那里就是华人后裔的天下了。至于将来那里是个什么国家,对大明如何?起码不会比英国人后裔的澳大利亚更差。至于那里有什么财富,有什么资源,还不是现在考虑的事情。

所有这些还在规划之中,更进一步的细则还没有考虑完整,所以朱万化也没有对朱明秋等这一级的军官传达,乱民首领是身不由己的一群,用不着征求他们的意见,相信监狱里的囚犯对获得自由有强烈的渴望,他们不会选择地点的,何况那里真的不错,说世外桃源也不过分。

把这些人转运到台湾还是很方便的,汉水就在眼前,从汉水乘船可以直达武昌,由于南阳的独立第一团暂时驻在老河口,所以这一段的安全完全没有问题。

在武昌那里换乘更大的船到达上海,然后换乘海船到达台湾,这一路都很顺畅。

要求支援运输船只的电报已经发出,现在朱家不缺船,内河的大小船只、海上的商船多得很,足够使用。

还有一件事,就是报捷,朱大典和朱万化对此倒是不上心,这个捷报报给朝廷也没有多大意思。按照朱万化的观点,这个大捷并不是解决乱民问题的结束,而是刚刚有了一个有利的开端。下面需要做的是如何恢复西北的局面,恢复农业生产,恢复工商业。如何解决民众负担过重的问题,如何能够在天灾面前让黎民百姓有活路,安居乐业,而不是遇到天灾就造反!不解决这些问题,仅仅平定几伙乱民,就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后面的造反大潮还会一波接一波的到来,围剿是没有穷尽的,直到西北彻底的断绝了人烟为止。

因此,朱家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此事,也没有上报朝廷,他们这样做,也是有意的为洪承畴留有余地,如果有必要,这个功劳会分给他一部分。

栈道修了差不多一个月,终于修复通行了,这个速度可以说是神速了,这完全得益于那两百多名专业的工匠,另一方面洪承畴在栈道的北端也是一直在紧张的施工抢修。

通过修复的栈道,七月二十四日,洪承畴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来到了褒城,他已经从维修栈道的众人口中知道了褒城大捷,乱民已经全部剿灭。这让以剿灭乱民为己任的洪承畴大大的舒了一口气,彻底的放心了。

国防军四川派遣军教官在军营接待了洪承畴,军旅上的事情也真是变幻莫测,上个月洪兵还在河南与国防军对阵,这才过了一个月,洪承畴就与国防军握手言欢成了友军了。

洪承畴从朱明秋这里证实了乱民军首领已经全部成了俘虏之后,笑呵呵的说道:“朱教官,我要祝贺贵军大捷呀,西北乱民军大部被围歼于此,从此西北平定了,除掉了我大明的心腹之患!这可是不世之功,惊天动地呀!老夫我祝贺贵军,也祝贺朱教官及麾下将佐立下擎天大功!可贺可贺!”

朱明秋正色说道:“洪巡抚此言差矣,这群乱贼是被洪巡抚击溃,并一路追击到汉中,我国防军不过是在前边拦截一下而已,至多是配合陕西官军作战。洪巡抚莫要陷我于不义!若如此,我家大都督会治罪于我的。这个功劳洪巡抚不要了吗?”

“哦,......”洪承畴卡壳了。

朱教官这话已经摆明了,这就是朱大典的态度!

--- 第29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