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272章:长见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272章:长见识

朱万化在海参崴接到了台湾来的电报,西班牙的使者到达了台湾,他们奉命来与大明谈判。

朱万化很高兴,能来谈,就表示了诚意,谈判成功就大有希望。朱万化答复:按既定办法、方针谈,谈判主使为南洋贸易船队总掌柜孔有德,副使为第二师教官朱明秋。同时指示他们做好详细的记录,随时做好总结,为下一步与红毛人的谈判做好准备。

......

朱万化知道,从现在开始西班牙的美洲银矿的产量将成下降趋势,这个情况对于西班牙不利,对于朱家也不利。利益决定立场,朱万化要帮一帮殖民者。

可以预见过不了几年,由于白银产量的下降,西班牙将付不起南洋的过路费,不得不改走其他的道路,或者停产,朱家就收不到这笔银子了。就像蚂蚁圈养蚜虫一样,朱家也要扶植西班牙这个蚜虫,帮他们一把。

帮助的办法就是指明要害,解决劳动力。朱家的付出就是说一句话,出一个主意而已,不算什么,可是却解决了美洲银矿的大问题。如果美洲银矿的产量提高了,朱家水涨船高,自然要提高过路费。

美洲银矿产量下降,就是因为殖民者残酷地迫害剥削印第安人,致使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西班牙人现在还不能预见这种迫害和白银产量的关系。朱万化把这个利害关系说明白,相信西班牙人并不蠢,这笔账他们能算清楚。如果他们能够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从而保住银矿的产出,也算是朱万化对于印第安人做一点好事吧,也许能够为印第安人多保留一些人口,而不像历史上那样被灭绝了种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也许西班牙人会把菲律宾的人口移民过去,这也是不错的结果,因为这样就降低了菲律宾土著人口的比例,对于南洋的华人也是好事。朱万化相信,西班牙人还不敢把菲律宾的华人充作劳工移民美洲,有大明国防军在这里他们不敢!

......

与西班牙的谈判谈了二十多天,到四月底总算是谈完了,关键的一项就是白银,条约规定:

“大明帝国从大明历崇祯六年六月一日起,按年度征收西班牙过往南洋船队的贡税,额度是每年25000公斤白银。每年贡税最后缴纳期限为大明历十二月底,缴纳地点为台南港。”

原定谈判底线是20000公斤,孔有德谈得不错,提高了5000公斤。25000公斤折合大明的计量单位就是八十万两,达到了大明比较富庶的省份一年的赋税水平。

既然西班牙人服软交了银子,接下来的条款就是:

“大明帝国保证西班牙船只在南洋地区的安全;从优处理西班牙战俘,全部释放,并返还俘虏的非军用船只;保护西班牙同大明帝国的正常贸易。”

朱万化发电报祝贺他们谈判成功,给孔有德、朱明秋等谈判人员记功、奖赏,例如孔有德、朱明秋都获得了一所豪华宅邸的奖赏。

然后让朱万雄(他已经从山东回到了台湾)把事先准备好的信件交给西班牙使者,这封信论述了:美洲殖民地对待土著人的政策与银矿劳动力关系的分析,提出稳步增加白银产量的途径。明确指出,虐待屠杀印第安人的后果就是殖民地的衰落,缺乏劳动力将是美洲殖民地的致命弱点,除非殖民者自己去充当劳工。

朱万化希望西班牙人维持白银的产量,因为这关系到了大明的利益。

除此之外,朱万化告诉在台湾的几个兄弟,根据对西班牙谈判的结果,制定对荷兰的策略,研究成熟之后,就开始驯养荷兰这个肥蚜虫。

......

崇祯六年四月初八,就是洪兵与国防军交手的第二天,洪承畴在军营中听着郑亦升叙说着这一场阻击战的经过,汇报完了,郑亦升就跪了下去,他说:

“老

爷,奴仆无能,打了败仗,请老爷责罚!”

洪承畴部下的将领都是他的家人、仆人、亲属,所以自称‘奴仆’,称呼洪承畴为老爷。而不是大人、大帅之类的称呼。

洪承畴笑着说道:“行了,起来吧,你没有打败仗,是花皮太强了。这一仗虽然不算是胜仗,但是你还是有功的,功劳就在于你验证了我们的新列阵、新战法,并且从中可以总结不少需要改进之处。为将者无论胜败都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方能长进。

比如你现在知道了大量的伤亡产生于何处,那么下次就可以避免。你说花皮在作战中利用地物快速的隐蔽自己,而我们的士兵却是傻呆呆的站在那里,还以为自己是耀武扬威。这就是我们日后练兵需要的改进之处。你说到花皮进攻之前可以打出大量的开花炮弹,那么我们今后作战就要知道躲避,以避免大的伤亡。还有其他的,要好好总结,这可都是用命换来的教训,这才是为将之道。”

郑亦升跪在地上忙不迭的叩头,说到:“奴仆跟着老爷就是长见识,奴仆一定好好的回忆归纳,好好的总结。”

“好了,我们看看你缴获的火铳吧,你现在会用了吗?”

“回老爷的话,奴仆找了几个机灵的,试着验看使用,已经能打响了。”

他们拿到的是两支喷子和三支左轮步枪,这两种枪都是左轮机构。喷子是拉护木上弹,左轮步枪是拉枪栓上弹。这种枪械还是第一次到了外人手里。

郑亦升指点着如何装子弹,如何发射,如何上弹。此前,洪承畴已经见识过新式火铳了,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两种枪械要比新式火铳要强,上弹快,几乎可以连发,这一点就比新式火铳强的太多了。这还不是国防军最强的武器,国防军的火炮更厉害,并且便于携带。

手榴弹也缴获了十几颗,这种东西洪承畴见过,使用更是简单,可比轰天雷好用多了,携带也方便,朝廷的部队中已经有人使用了。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就凭这些枪械火炮国防军就是天下无敌了,再加上新列阵、新战法......想一想也是不得了啊。如若朱家夺天下,何用等到今天,早就改朝换代了!那么朱家算是朝廷的忠臣吗?想到这里,他就想不通了。

单是朱万化的那封信细想起来就令人费解,河南、陕西并不在朱家的控制之下,可是朱家的一举一动都在为河南着想,也在为陕西着想,这不是大大的忠臣么?可是朝廷三番五次的征缴他们,这不算是本末倒置吗?大明的天下,还要金华朱家处心积虑的去维护,他凤阳朱家反倒是无关痛痒,完全乱了套!

想一想大明朝廷,再想一想自己,前途迷茫啊!

郑亦升请示缴获的武器如何处置,洪承畴说道:“枪弹不多,无法补充,用完了,枪也就废了,与其使用,还不如让大家长长见识,你带上几个人,到我洪兵各营宣讲花皮的战法,并且用这些枪支做演示,以后遇到了,就能有所准备,这也算物尽其用了。手榴弹也一同带上,每个营都实枪实弹的演示一遍。”

“奴仆遵命!”

......

崇祯六年四月初十,周延儒统帅的西北官军终于占领了南阳农牧场。与其说是占领不如说终于走到了农牧场,因为农牧场根本就没有人,自然也就不会发生战斗。

洪兵打的那一仗是洪承畴私下里决定的,属于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汇报的那种,周延儒根本就不知道。

国防军撤了,周延儒派洪承畴去追击,他对洪承畴说:“彦演兄(洪承畴字彦演),花皮不战而退,想必是惧我天威。然我军又不可久留河南,大军掩杀不知何日能还。因此欲请彦演兄挥军掩杀,除了洪兵,西北诸军尚无人能当此任,万望兄勿推辞。”

洪承畴和周延儒同岁,今年都是40岁(按大明的

算法是41岁),故而互相都称之为‘兄’。

洪承畴说道:“玉绳兄(周延儒的字),花皮遁走也就罢了,何必要追?皇差就此交代清楚了,还是撤军要紧。须知,桃花汛眼看就过去了,时间紧迫呀!”

“非也,今日我退兵,明日花皮又回来了,你我如何交代?即便追杀不到,赶他们远一点也是好的。彦演兄放心,有兄在前边奋战,我自当速速回军,以安陕西。”

圣意如此,洪承畴无法,只得带兵追击去了。其实洪承畴知道,只要他不挑战,花皮不可能与他交战,朱万化的意思在信件中表达的明明白白了。

周延儒进入了农牧场总部的那个大院子,看着里边一排一排的房子,也不像是大衙门的样子。这种规模的官衙一般都要有一个宏伟的门房,里边有个影壁,然后是正堂、二堂、后衙,两边设门廊,辅助的跨院等等。鼎鼎大名的农牧场总部居然像个兵营,也分不出个主次来。

新鲜的东西还是不少,各个房间里的水龙头他们就不认识,当然水是没有了,水塔不上水,水管里就不会有水了。厕所里面都是水洗设备,他们也没见过,当然也是没有水。洗浴的浴室设备,他们更不认识。地面墙壁都贴着瓷砖,他们更是没见过。好歹这里是知名之地,官军的军官兵丁不敢在这里放肆,他们知道监军大人是要住在这里的。

这里也有留守人员,周延儒看不明白,问旁边的人也是不懂,于是就命人找来农牧场的看守人,让他讲解,周延儒听着也是啧啧称奇。正是听得有味道的时候,有人慌慌张张来报,说是在叫做水库的地方发生了战斗,有数十人伤亡,我方官军已经占领了水库。

普通士兵不明白水库是什么,作为朝廷大员的周延儒是知道的,只是没有亲眼见过而已。这就出奇了?他的部队进入农牧场范围之后一个国防军的影子都没有,怎么会发生战斗?还占领?荒山野外的占领什么?

“对方是什么人?跟谁打?”

他不得不问,难道国防军没有完全撤走?还会不会再发生别的战斗?

“回大人话,对方是南阳卫所的部队,已经被打散了。”

南阳卫所的部队怎么会在那里出现?同是朝廷官军怎么会打起来,而且有伤亡!

“为什么?”

“回大人话,小人不知。”

周延儒想了想,看看天色还早,这才到中午,于是说道:“走,看看去!”

这种事情作为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坐下来听汇报就可以了,至多派个人去看看,亲自去看就太没有身份了。

他想去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在朝堂上不止一次地听说水库的好处,就是没见过,不知道水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现在有这个机会长长见识也是好的。于是命令备轿,点了一些随行人员就奔水库去了。

农牧场总部在山区边沿,水库在山里,路程不近,有20多里。并且中途还路过水泥厂。

刚出农牧场总部的大门,就看到对面两三里外有一片围墙,也有个大门,围墙很长里边就是山,来的时候没注意,现在一出门就在对面,一眼就看到了。于是周延儒问道:“那边围墙里是什么地方?”

朱家最早到达这里就是为了开采镍矿,所以办公区域就在矿区的门前。

“回大人话,那边是采石场。”

“采石场?石头做什么用?”

“回大人话,石头是烧水泥用的。”

这是农牧场撤离时嘱咐留守人员的说法,实际上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石头有什么用,因为这是保密的。

“水泥是什么?”

“回大人话,水泥就像是白灰那种东西。”

“哦。”

似懂非懂。

--- 第27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