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253章:啊!白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253章:啊!白银

国防海军一艘护卫舰就俘虏了西班牙的一个船队,他们如果四散奔逃的话,护卫舰只能击沉或者抓到一两艘船,西方人还是太老实了。

其实西班牙人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他们四散奔逃,大明的军舰为了泄愤就可能击沉一两艘舰船,船只的损失是一回事,船员性命不知要损失多少,大家一起做俘虏,也等于挽救一批人的性命,这个帐还是划得来的。西方人虽然在殖民地残酷地屠杀土著人,可是却普遍比较珍惜自己国民的性命。

这一战击沉的船只只有一艘,击伤一艘,另外俘虏了四艘大型商船,两艘战舰(其中一个带伤)和两艘辅助船只。

护卫舰上没有西班牙语翻译,因为这是突发的遭遇战,事先没有准备,所以只好用汉语喊话,让他们把船开到湄公河口,他们居然听懂了,因为西班牙商船上有懂得汉语之人。

过了一会,两艘半潜艇也过来了,三艘小船押解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船队,向湄公河口驶去,场面显得怪异,西班牙人看着这三艘铁甲小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尤其那两条小型船只,外形就像大鲸鱼(潜艇的样子)。

他们回到湄公河口的当天傍晚,支援舰队也过来了,郑芝龙带着一个小船队也过来了。

支援舰队带队的是舰队司令谢鹏举,舰只有旗舰琼州号巡洋舰、两艘护卫舰和两艘炮舰。

谢鹏举邀请郑芝龙登上巡洋舰,郑芝龙上过国防海军的军舰,但是最新的巡洋舰他还是第一次登上来。上船后他还是要求参观一下,也没有太新奇的东西,只是船更大了,火炮的口径也大了。

之后谢鹏举在指挥舱招待了他,还做了几个菜,虽说是军舰上简单的军粮,毫无奢华,也很可口。军舰上不能喝酒,以茶代酒气氛也是很亲热。

郑芝龙说了一些感谢的话,话题就逐渐的转到政务上来。

郑芝龙来到这里已经将近一年了,稻米也收获了两个季节,现在他是粮食充足,士气高昂,打着大明官府的旗号,扩张起来十分顺利,正是乐此不彼的时候,因此他首先就问南海舰队的基地金兰湾现在有多大地盘了?扩张了多少?

谢鹏举说道:“郑大人,金兰湾与你的金瓯差异非常大,你这里难得见到一个山头,可是金兰湾的周围都是山地,行走、驻军、建设都很艰难,首要的是建设公路,没有路寸步难行。”

“谢将军说的对,我这里一座山的影子都没有,一马平川,河网密布,坐上船四通八达。有人的地方可以见到民居稻田,没有人的地方草木繁茂,遮天蔽日,那水草都有两人高,只要有人,这可都是良田那!”

谢鹏举说:“扩张地盘需要设立哨卡和防御阵地,还需要军队驻守。我们的陆军编制是一个团,就是2500人。经过接近一年的整编训练,有了一个团的正规军,外加一个团的武警部队基本满编了。两支部队加起来也不够郑大人手下的一个零头。按照我家大爷的指示,我们也积极向周边扩展地盘,无奈行进艰难,只是占领了周边方圆400里的范围。半年前来自黄河河道工程的移民大约一万六千人,还算来的及时,充实了一些人口,但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你们金瓯的人口众多。”

郑芝龙说:“我的部下家属多,他们又带来不少亲朋好友,尊你家大爷的嘱咐,我们在福建广东又召集了不少移民,所以现在的人口已经有二十多万众了。但是人还是不够啊,很多良田都无人耕种,这里真是好地方

啊,稻米一年三熟也没有问题,粮食到处都是。不到一年,经我的手运往台湾的稻米就有八十万石。我的军队原来就有一万多人,现在扩编了,不过两万多人,没有你说的那么多。”

国防军的在金兰湾的人数对于郑芝龙不是什么秘密,因此,谢鹏举说的是实情,可是郑芝龙没有说实话,他粮食不愁,自然会大力扩军,目前已经有四万之众。谢鹏举心中有数,也不必揭破他,以冷兵器为主的军队对于国防军也不算什么。

谢鹏举说:“我们也发现金兰湾向北,有几块像样的平原,我们打算逐渐向北试探,一旦遇到北交口的官府官员,那就只好停止了。

郑大人,我们的平原地不多,但是我也发现这里的土地肥沃,特别适于稻米的生长,我哪里一年两熟绝对没有问题,困扰大明的粮食,在这里从来就不是问题,遍地都是。郑大人那里的收获自然就更多了。郑大人现在的地盘大多了吧?”

实际上交口省这时的势力范围仅仅到达舰港一带,所以金兰湾还可以向北扩展一些富庶之地。

“谢将军,不瞒你说,向东北方向,就是沿海地区我们两家已经快连上了。谢将军可以画一条线,我们不越界就是了,这个边界由你来定,我听你的。”

好快呀!郑芝龙果然野心不小。谢鹏举拿出来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沿海的潘切、藩朗之间有山脉,就以此山的主峰为界,山南边的潘切归南交口,山北边的藩朗归金兰湾,如何?”

这不是中间线,是偏北的,大半的地盘都给了郑家,并且给他的都是富庶地区。郑芝龙当然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其实这是朱万化的意见,谢鹏举照本宣科而已。要是让谢鹏举做主,这条线肯定会向南不少,不会那么便宜郑家。

郑家的扩展地盘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西部、北部他也在极力扩张,已经到了吴哥王国的境内,就是后来的高棉、柬埔寨。照这个势头,以后还有没有柬埔寨就不好说了。

谢鹏举暗想,这个事情要向大爷汇报,不要出了差错。

最后谢鹏举说道:“郑大人,在这个河口,我们击沉了一艘佛朗机人的兵舰,这是我军的战利品,几日后我会派人过来打捞,还望郑大人给予方便,”

“好说,好说!这是应该的。”

其实谢鹏举知道,那艘军舰已经断为两截,散了架子,毫无用途了。但是下面的军官汇报,西班牙船队的每一只船,包括军舰,都装有大量的白银,他打捞的是白银!并且不是小数字。

内河河道不深,打捞极其容易。朱家的潜水员都配备了氧气瓶,使水下作业更持久,工作效率更高。打捞的船只上有起重设备,沉船上的火炮也可以打捞上来。

郑芝龙做海盗多年,也可能能够猜到一些。谢鹏举不管郑芝龙感受如何,反正到手的白银不能丢掉。

......

俘获的西班牙船队,正是从美洲返回的船队,美洲的主要货物就是白银,那里有巨大的白银矿。不但船上货物丰富,白银数量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每一只船上都有,包括军舰,他们把压仓货都换成了白银了。

船只为了稳定,在船只的中心底部舱室,安装有固定的重物,有用大石块的,也有用铸铁的,这就叫压仓货,它是船只结构的一部分,一般是永远不会动的。它的原理与我们常见的不倒翁的原理相同,作用是保持船只稳定,不倾覆。

西班牙

的船队从美洲装上白银,到达吕宋的马尼拉,在那里用白银购买大明的货物,主要是丝绸和瓷器,由于朱万化的到来还会有玻璃、镜子、明磁和铁料(朱万化不允许出卖钢铁加工后的产品,朱家的生铁锭、低碳钢锭质量高,所以他们要大量的购买铁料)。这是他们需要的主要货物,其他的还有南洋诸岛出产的香料、玉石、木料(紫檀木)。从16世纪初起,数百年的时间里,西班牙的船队一直在不停地这样干,年复一年的运输着白银。国防军俘虏的就是这样一支船队。

这个船队的白银有多少?说出来吓你一跳!大约四十五吨!折合成大明的计量单位,就是144万两!

从美洲出发时是50多吨,在马尼拉换货物用去了五吨白银,就是16万两。

这个数字是极其准确的,因为船长,货物的老板都在俘虏之中。沉没的那艘军舰上就有将近四吨的白银,合12万两白银,谢鹏举能不打捞吗?

他还想把今天立功的几名军官叫来臭骂一顿:谁让你击沉了?俘虏多好?不是省了打捞的麻烦?败家的东西!

但是他不敢骂,这事情还要尽量保密,这个数量太惊人了。

难怪那么多人冒死做海盗,海盗肥呀!

难怪泰西人不远万里,到亚洲、非洲、美洲去殖民,殖民地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呀!

啊!白银!

......

谢鹏举安排一艘护卫舰,停在湄公河口内,西班牙战舰沉没的位置,警戒看守,又重新安排了巡逻编队,然后带领舰队,押送着俘获的船队,返回了金兰湾。在船上,他用加密电报向五爷汇报了这件事,特别是缴获的白银数量。使用加密电报是因为事情重大。

俘虏如何处置也需要请示,因为他知道大爷对于外国人处理的政策有很大的差异,自己不能自作主张。

......

让我们回到朱万化的书房,朱万化又找来了朱万文、朱万杰,加上原来在这里的朱万雄,四兄弟在一起密议。

在他们到来之前,朱万化已经翻阅了一些资料,抄录了一些数据,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为了便于讨论,朱万化首先介绍了历史的背景,只有搞清前因后果,才会有合适的处置办法。

朱万化说:“现在的世界上,航海的大国就是荷兰,我大明的人称之为‘红毛’或者‘红夷人’。但是100年前的海上大国不是他们,是西班牙人,大明称之为‘佛朗机人’。”

“在100多年前,通过东西方贸易,就是我以前讲过的丝绸之路,泰西人获得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他们的达官贵人非常喜欢这些货物,可是又没有什么出产可以交换的,于是大量的黄金、白银就流向了中国,导致泰西各国的黄金、白银短缺。在古代金银就是货币,金银短缺,也就是货币短缺,没有货币经济是不能正常运转的。为了取得更多的黄金、白银,他们开始四处寻宝,于是就利用他们强大的航海能力,到世界各地去搜罗宝藏。在这个背景下,航海能力最强的西班牙人到达了美洲,在美洲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白银矿,并且当地的叫做印第安人的土著人善于冶炼白银,白银就是印第安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金属,就像我们使用铜器一样。”

“就这样,西班牙人在美洲占领了广袤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主要出产就是白银。”

--- 第25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