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195章:西路军进入山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195章:西路军进入山东

河南、山东交界这一带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千里沃野,一望无际。卢象升的大军平静的走了两日之后就进入了山东地界。在交界处有一个哨卡,因为是主干道,又处于平原地带,所以这个哨卡很大,拒马有数十个之多。

拒马就是用长长的粗木料捆绑成三角形,一丈多长,在战场上可以有效的阻挡骑兵的冲击,所以叫做拒马。

路口立着一块大大的木板牌子,牌子上贴着告示。哨兵人数不是很多,手拿红缨长矛,在站岗。看到大队人马远远的过来了,数万人行走起来也是尘土飞扬,烟尘蔽日。哨兵们明显有些慌乱,他们都是卫所兵的装束,一个军官走过来安抚这些哨兵,情况稍微稳定了。那个军官手中挥舞着一个三角形的小旗子,另一只手举起来,看那手势的意思似乎是叫对方人马停下来。

这时双方距离大约四五里,人的形状可以辨认,面部、服装基本看不清,喊话更是听不到。西路军的先头部队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停下来,还是冲过去。西路军领头的小军官心里也是犯嘀咕。我们是来征战的,对面就是“匪区”了,按说应该是刀枪林立,双方对阵,喊打喊杀的。怎么看着不像打仗的样子呢?又挥舞旗子又招手,什么意思吗?

第一个发现这个哨卡的可不是先头部队的小军官,这么大的一支军队,卢象升又是善于用兵之人,怎么能不侦查敌情贸然行军呢?大军前后左右的斥候(侦查兵)必然要派出的。斥候们早就发现了哨卡,并且及时地向中军报告。前锋部队事先不知道这个情况,首先是斥候们没有把这个哨卡当回事,几个拒马几个哨兵,在大军面前顶什么用?其次,他们向中军报告,并不需要向担任前锋的小军官报告。中军指挥者也没有当回事,自然也就没有人通知探路的前锋部队了。

这时一个将领发现前面不走了,骑马跑过来,问怎么回事?打头的小军官指着对面说,前边情况不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敢贸然前进。那个将领手搭凉棚,远远的观望也是觉得新奇。或许我们西路军进兵太快,山东还没有防备?攻其不备不是很好嘛?

哪里有攻其不备呀?朱大典开封送粮的事情他给忘了?也许是碰巧不知道送粮之事。

想到这里,他就下了令:“你们这个百户过去,看看什么情况,先占领那个哨卡再说,山东的哨兵都抓起来,有反抗的杀无赦!”这个先头小队是河北的一个百户。

百户官听到命令,心里也有了底,看着对方就是十几个人,觉得是个便宜仗。于是就催动人马,亮出刀枪,挥舞着大小旗帜向前大步走去。大平原上视野非常开阔,那个将领看着哨卡方向,也没有什么严重敌情,于是催动人马也继续前进。

三四里的距离不是很远,所以不多时已经接近哨卡,距离只有一里(500米)左右了。作为先头部队的这个百户官,刚要下达跑步前进的命令。哨卡方向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喊声,这是喊话器喊出的声音:

“前面的官军听着,立即停止前进!派联络官过来,我家老爷有话需要传达。”

这一句话反复的喊了多次,其声音之大,后面带领大队人马的将领也听到了。不少官军士兵有点害怕,不由得队伍就停了下来。在空旷的原野上,这么大的声音像是天神在

说话。

那个将领看着前方的哨卡,依然还是那十几人的岗哨,晃动着三角旗子,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他也大声的喊叫:“向前!冲过去!抓住他们!”

尽管有些害怕这个声音,那个百户还是催动自己的士兵开始跑步冲锋,并且为了壮胆,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着“杀!”。

守卫哨卡的是一个排的正规军带30多人的卫所兵,站在前面的就是排长。他的任务是送出老爷的一封亲笔信,警告从河南来的西路官军:一、进入山东境内不可扰民;二、以定陶县城为界,不得越界深入山东腹地;三、大军不准进城,只能野外扎营;四、在定陶城下为他们准备了1000石粮食,拿到粮食后,立即撤兵回到河南境内。

那个木板上贴的就是这个内容的告示。在这里设一个哨卡,一是当面说清楚,二是显露一下实力,给西路军一个警告。

排长看着他们依然冲过来,就命令那十几名站岗的卫所士兵整队后退,他们身后大约一里有几辆马车和一些马匹,这些哨兵就撤退到这里,脱离了战场,他们心里稍安。

毕竟是战争,完全没有伤亡是不可能的,把伤亡控制到最小,已经不容易了,这一个百户的几十人就只能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了。如果仅仅是对付冲过来的几十个人,用一两只喷子或左轮步枪,击伤几个人,就足以吓退他们。但是有可能招致对方组织更大规模的进攻,伤亡就会更大。所以,这第一次打击就要有足以震慑对方的力量。才能避免更大的伤亡。

一里地就是五百米,跑步前进用不了多少时间,当他们进入到70米的距离时,排长拿起挂在胸前的口哨,短促急切的哨音吹响,旁边的号兵也吹响了军号。一个排有二十几支左轮步枪十几支喷子,都是可以连续射击的武器,全部用散弹射击,70米的距离,至多每人打两三发,就足够了。

此外,一个排有八门掷弹筒,暂时没有使用。因为步枪散弹一般不致命,炮弹的杀伤力就大了。

“砰!砰!”的枪声响起来,只是一瞬间,哨卡前烟雾弥漫,黑火药的烟雾还是很大的。枪声很快又停了下来,待烟雾慢慢散去时,哨卡前一片狼藉。只听到伤者的一片哀号声。

散弹杀伤面大,杀伤力小,所以伤者居多,死亡的很少,何况射击时都压低了枪口,打的是下半身。

这时喊话器的声音又响起来:

“前面的官军听着,立即停止前进!派联络官过来,我家老爷有话需要传达。”

这句话反复的重复着。

这一回,喊话奏效了,他们终于听明白了什么叫做“停止前进”,不但大队人马停下来,还在缓缓的后退。他们第一次经受这种打击,太恐怖了!哨卡上居然只站着一个人,但是两侧上百步的距离上都有隐隐约约的人影在晃动。

可不要以为朱大典就布置了一个排的力量。在这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孤零零的一个排的士兵,岂不是危险了?被人家包围了怎么办?

这个排的左右五里的距离上,还各有两个排的兵力隐蔽着,保护这个哨卡的侧翼安全,在他们的身后七八里的地方,是这个连的连部,军事上这就叫掎角之势。这个连的后面,定陶县城附近驻扎着这个连的所在营。西路军的后面远

远的跟着的,是在河南剿匪的一营。

所以表面上看是一个排在前台表演,他的背后是有支撑的。

这时喊话器又有了新的内容:

“前面的官军听着,你们可以派人救助阵前的受伤兵丁,但是不准携带武器!”

这句话也是反复说了多遍。在大明这个时代这种举动是很少有的,那个时候哪有讲这种人道主义的?

自己的士兵总是要营救的,所以犹豫中还是派出十几名兵丁拉着几辆车出来营救。

西路军遇到这么大的伤亡,是要报告的。得到报告的卢象升来到了阵前,他也看到了刚刚营救回来的伤兵。受伤的部位大部分是腿部,70多人只死了一个,三个重伤,没有受伤的有20多人。他心里明白这是对方手下留情了。

他不由得把负责前卫的军官呵斥了一顿:“你耳朵聋了?你听听,山东的哨卡叫你们过去一个人联络,他们有话要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就没有胆量派一个人过去?敌情不明就排上去一个百户,行军作战就这么简单吗?”

那个将领被训得满头大汗,跪在那里不敢动弹。他是个河北的千户官。

卢象升不再理他了,回过头招呼一个自己的幕僚,带上两名士兵,向哨卡走去。

那个幕僚带回来朱大典的亲笔信。

前面是客套问候的话,后面的内容就是告诉卢象升:

“从直隶到山东数百里出征,已经向朝廷表明了你已经遵旨而行。到定陶差不多也进入山东100里了,你如果想打一下,可以攻定陶城,只要你攻打的有分寸,我定然不会使你有什么损失和伤亡。最好是不要打,大家都相安无事。你撤兵回去也可以圆满交代了。”

“以下三点请卢将军要注意:一、进入山东境内不可扰民;二、以定陶县城为界,不得越界深入山东腹地;三、大军不准进城镇,只能野外扎营。”

“我在定陶城下为你们准备了1000石粮食,以补充军需。”

看到这封信,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是打得什么仗啊?又给了1000石粮食,剧本都编好了,纯粹是给崇祯同志演戏看那!

再抬头看去,哨卡已经撤了,拒马都移到了路边,一派欢迎光临的模样,怎么看也不像两军对阵的样子。

五六十人的一小队山东士兵成分散队形交替着退走了,到了远处,都骑上马,上车,赶着马车走了。

卢象升大小战阵也经过不少了,这样的仗还是头一回打。

他命令扎营,暂时不要走了。他要找今天对阵的兵丁,问一下情况,挨了打总要知道对方手段吧?在此之前他还真是看不上火铳,他认为实战上火铳用处不大,火器中只有火炮还有些作用,但是火炮太笨重了,行军携带不便。另一方面火炮在大明还是个稀罕物件,大部分在边军、京营的手里,一般军队是没有的,卢象升的天雄军就没有火炮。

他还要问一下随军前来的京营神机营的火铳队,据说神机营的新式火铳就来自浙江朱家,这只火铳队有500人,如果用好了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因为在此之前卢象升没有在意火铳的作用,所以从直隶到山东这一路上他也没有想看什么火铳。

--- 第19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