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168章:试着修铁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168章:试着修铁路

安排了对外、对内贸易的事情之后,朱万化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处置刘香,二是生铁过剩。

六月初五,为了对付刘香,他找来了朱万杰和朱万雄,商议的结果是:由南海舰队担任这次剿匪任务。直接派出舰队,武力侦查和剿匪同时进行。南海舰队现在的驻地是台南,由朱万雄亲自赴台南布置作战任务。

按照朱吾安提供的材料,刘香的主要巢穴在离岛和担杆列岛。离岛在后世的香港本岛西边,属于香港的一部分,这时英国人还没有到达这一地区,自然也就没有英国人占领香港之事。担杆列岛在香港的南部。它们堵在广州海湾的出口处。对于海盗来说是个极佳的位置,过往船只很多,光是保护费就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这次剿匪行动之后,在海南岛的文昌建立新的海军基地。这样南海舰队就有台南、海南岛两处基地了。

为了提供这次作战地区的各种地图,朱全柱领导的参谋处又忙碌起来,他们要在朱万雄出发之前绘制完成这些地图。

经过几天的考虑,生铁过剩也有了办法。就是建铁路,用生铁铸造铁轨!还要设计机车,就是火车头,设计车厢,新建铁路专用的机车车辆厂。

为了降低机车车辆生产制造难度,减少铁路建设的工程量,朱万化选择了轨距一米的窄轨。中国历史上成规模的窄轨铁路有四处,第一处是四川经襄樊到湖北的线路,此线路拖延了若干年始终没有建成,在经济上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但是,它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可是太大了。它成了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另一条是云南到越南北部的铁路,这条铁路在抗战前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部分路段现在还在运营!第三条是在山西境内由阎锡山修建经营的山西省内的窄轨铁路网。阎锡山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搞经济建设可是一把好手。山西在他的治理下是军阀混战年代的世外桃源,山西也是各路豪强眼中的大肥肉。当时山西富到什么程度就不说了,只说一点:山西的兵工厂不但能生产步枪子弹,还能生产冲锋枪、机枪,能仿制日本山炮,甚至生产过那个年代的坦克车。在中国,当时除了张作霖,没有第二个军阀有这种能力。

最后一处窄轨铁路就是台湾,它是日本殖民时期的产物,现在还在运行使用中。

窄轨的机车小了,牵引力自然就小,车厢底盘、机车的结构就简化了不少,这就便于制造了。再经过善于凑合的朱万化之手,就能简化到适应当时的生产能力,把它们制造出来。

生铁做轨道缺点就是强度差,可以把轨道设计的粗笨一些。第二就是生铁不能轧制,只能铸造,因此外形尺寸精度低。对此朱万化也有办法,就是不用砂型,改用钢模铸造,提高精度,然后用人工打磨、截断不规则的头部、钻床打孔,进行简单的二次加工。这样的铁轨当然跑不了高速火车,时速30公里以下是不会有问题的。乘坐的感觉肯定会颠簸一些,但是有铁路就比没有强,与马车相比,运输成本就低多了,速度也高多了。

台北到基隆只有40多里,修一条实验铁路,试一试,不行再修改。下定决心之后,六月初八,朱万化就找来了孙家兄弟,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朱万化在介绍了他的全面方案后,他们首先研究的是铁轨,铁轨简单却是修建铁路的关键,没有铁轨铁路就无从谈起了。工厂里轨道车不少,基本概念大家都有了,讨论起来就方便多了。

朱万化说:“工厂里的轨道是工字型的轧制型钢,生铁没有那么好的强度,因此我设计的铁轨是丁字形的,粗笨了很多,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孙和京说:“提高铸造精度和手工打磨总是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不如干脆制造一台龙门刨,专用于加工铁轨的上表面,成本可以算一算,未必就不能接受。粗略的算,一根铁轨的加工费不会

超过一两银子吧?如果是这样,我们能够承受的起。”

孙和京现在管两个事,一是与通信交通有关的工业,加上钟表,这一部分工厂大部分在基隆,二是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朱万文一直在管理着教育,但是他因为媳妇待产,还在浙江,暂时没过来,所以台湾这边由孙和京代管。

孙和斗也支持,他说:“台北到基隆20公里。作为试验我们铺设单轨,按一根铁轨10米算,需要4000根铁轨,铁轨的加工费不会超过4000两白银。与铁路造价比这是个小数。”

朱万化说:“好,咱们就造一台龙门刨,专门加工铁轨。但是钢模铸造还要试一下,铸造精度高,也会减少很多加工量。”

孙和京思想很活跃,他又说:“工厂里的轨道都是有接头的,接头处有缝隙。车轮压过缝隙时就会有震动,钢的塑性好,所以钢轨可以承受这个冲击,用微小变形抵消冲击力。铸铁的轨道能承受的了吗?会不会产生局部破损呢?如果有破损问题就严重了。”

铁轨是一段一段连接起来的,后世那种无缝长轨是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的,最主要的是防爬技术,就是防止轨道因为热胀冷缩有微小的爬动。现在朱万化是做不到的。

朱万化说:“气温的高低会引起铁轨长度的变化,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吧?”说着他看了看所有的人,见他们都点头了,他继续说:

“因此,一段一段的铁轨就要预留缝隙,来吸收热胀冷缩的长度变动,否则这个膨胀的力量就会破坏铁路。所以这个缝隙必须有,冲击就是必然。我们还没有做实验,按我们的知识可以想象,这个破损可能产生。所以润雨老弟(孙和京)提的很及时,这的确是个问题。”

大家都在思考着。孙和斗说话了:“我想到一个办法,看能不能行?在铁轨的两端,镶嵌一块300毫米长的方钢,用螺栓紧固在铁轨上,与铁轨同时加工,保证它与轨道平直。这样接头处就等同于钢轨了。”

“好办法!”大家异口同声的说。

接下来,大家又根据朱万化给出的草图讨论了机车、车厢底盘、连接挂钩、车厢的制动,还有车站设置、道岔、客货运输等等。总算有了个眉目。

朱万化最后说:“车辆厂,包括轨道加工,枕木制作,都由镜之弟负责组建。铁路线路勘测,施工由润雨老弟负责。资金和铁路运营管理方面,成立一个铁道公司让行政长官倪汝学去安排,把资金筹措出来,我朱家拿大头,广泛募股,也试着搞一个股份公司。有关的技术管理文案很多,我会按照你们的需要逐步提供给你们。”

的确,铁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技术上,管理上都很复杂。比如说,需要运输客人,也需要运输货物,这就有了客运和货运。现代的铁路,客货运输都已经非常专业,不但列车是分开的,大的车站也是客货分开的,甚至线路都分成客运专线、货运专线。朱万化要建设的铁路可是没有那么专业,甚至一列火车都是客车厢、火车厢混搭在一起。车站同样是客货共用的,连站台都是客货混用。

“另外,就是预先要研究出一套铁路的运营管理办法,在运营实践中在不断的修改完善。特别是单轨铁路,两个车站之间只能有一辆火车运行,要研究出可靠的管理办法,不然的话两列车迎头撞上,可不得了。”

说一个有趣的知识:

20世纪60年代以前,火车站的调度办公室里,喊得最响亮的,也是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某某道要牌!”这个“牌”就是某一条线路的通行权利。两站之间的一条线路,只有一个通行权利。这个“牌”在谁的手里,谁就可以通行,管理上是最严格的,否则就要撞车!繁忙的铁路上来往车辆不断,这个通行权靠人的大脑记忆不行,写在记录本上也不行,于是就使用这个“牌”。这个“牌”也非常神奇,它的形状像一块银元,比银元要

大。把它放到一个机构之中,锁上之后就拿不出来了,表示这条线路就被占用了。直到火车到达了下一个火车站,空出了这条线路,这个“牌”就会自动跳出来,表示这条线路可以再被别人使用了。它是相邻车站之间的连锁机构,在电子科技、通信技术比较原始的年代里,它是火车安全调度的保障。

现代的火车调度技术,缩短了通行权的区间,因此,在两个火车站之间就有多个区间,同方向的列车,可以允许多列同时行驶,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

散会后孙和京没有走,他对朱万化说:“前些天大哥视察工厂,基隆那边没有过去。电机厂里无线电研究的这一部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也有很多问题,想请大哥过去指导一下。”

“哦,好哇。明天我们两人一起去。现在情况如何?”

“说来惭愧,这东西我一直不信,也没有当回事,由着他们去搞。大哥你不要怪罪我,我对大哥绝对忠心。可是无线电太玄乎了,开始时我真的不敢相信。今后我保证,大哥你要是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也相信了。......”

“润雨老弟,今天怎么了?我没有那么神圣。不说这些了,说说情况。”

“啊,是这样,昨天他们把我叫去,现场拿了一套设备走出一百多步远,啊,不是,看我又说‘步’了,到150米外的一块空地上,支了个桌子,开始试验与电报房联系。我亲眼所见,联系上了!我问他们联系的最大距离,他们说,就这么远,再远就不行了。”

朱万化听了,兴奋的睁大眼睛,呆住了。这不是有了无线电了吗?有线电报的载波也就迎刃而解了。太好了!他一下子抓住孙和京的肩膀,大声说:“太好了!通信的大问题都解决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

六月初九,兴奋的朱万化和孙和京来到了位于基隆的电机厂,电子管的研制工作,就是放在电机厂里。

主管电子管研制的是杨田华,他原来是负责轴承和车辆研制工作的,很聪明,特别是有组织技术工作的能力,条理性很强。于是朱万化就把他调来主持电子管研究工作,他果然不负所托,又做出了大成绩。朱万化准备好好的奖励他。

在现场,朱万化、孙和京一边看着他们制造的设备,一边听着杨田华的讲解。从电子管的性能,单一电路的实验,一直到整台机器的组装,过程非常详细。最后又重复了孙和京那天看到的实验。

孙和京听得云中雾中,不甚明白,但是朱万化听明白了。路子正确,存在缺陷。信号传递不远是因为信号的功率不强,电机要改进,主要的是生成信号的电子管要改进。

他仔细观察那个电子管,努力的回忆着前世自己见过的电子管的模样。朱万化是机械上的行家里手,对于电子方面的知识也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电路原理上懂得一些,对于电子管的结构就是个外行了。但是真正的电子管他见过,这就比现在的人有了不小的优势。

仔细的观察还是发现一些问题。他对杨田华说:“屏极上的孔,大小和密度按不同的尺寸多做几只,再实验。另外就是更换功率更大的电机实验。”

他指着天线说:“你们这个天线叫做散射天线,明天我给你们一个定向天线的图形,你们换成定向天线。散射就是向四面八方发射,定向天线,就像我们灯光信号的那个大锅,它朝一个方向发射。信号集中了,就会发射得更远。”

“你们改进实验的重点,在那只电子管上,性能的好坏主要看它,电路上的各种器件也要做一些调整更换实验。”

朱万化又指导了印刷电路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一团乱麻一样的导线连接线。另外就是仪表盘上的几只电表的安排等等。最后又宣布了给他们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 第16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