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161章:改革不易

中华日报当前的重要话题就是三个:其一,农业技术,水利设施、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温室技术。其二是工商业的动向,新的作坊工厂,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其三是依法纳税,纳税光荣。

从三月份中华日报发行创刊号以来,报纸已经发行多期,它的很多话题都牵动了社会的神经。

最热门的莫过于山西乔家在山东屯粮一案,人们纷纷指责痛骂乔家,并传说乔东家不堪债主逼迫已经自杀身亡。多数人都说乔东家死有余辜,抱同情之心的甚少。由此也可以看出掌握话语权之重要,朱家完全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之上。

官绅一体纳粮的反应就复杂了,黎民们说,早该如此,凭什么纳税的只有我们。当然他们中间几乎没有识字之人,他们的消息来源是街头巷尾的议论。他们的出发点是为自己感到不公平,其他的他们未必关心。纳粮纳税的数额虽然不大,但是,士绅阶层养尊处优已久,觉得纳税就是丢了面子。“天下还有没有尊贵卑贱之分了?”他们常常理直气壮的问这句话,似乎他们生来就是尊贵的。

特别是朱大典通过友人找到了一位坚决反对士绅纳税的人,此人是礼部的一位官员。他写了一篇反驳士绅纳税的文章被登到了中华日报上。文章引经据典的一篇宏论,说自古至今贵贱有别,上下有序。之乎者也的一通论说,引得士绅们一片叫好之声,当然也有大骂这篇文章狗屁不通的。于是,不管赞同的,反对的,都按着报纸上的投稿提示,纷纷寄来自己的文章。这一下这一版的内容就丰富了,几乎每一期都是正反两方面的文章一起登,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当然,关注的都是士绅阶层、达官贵人、朝堂上的官僚,报纸发行量猛增。底层的黎民不识字,不能看报纸,只是听别人议论而已。

报纸上又发了一个报社公示,说:欢迎写文章、发评论,不管你是什么观点,只要文章好,刊登上报,我给你润笔之资。

农业技术、工业经营、商业营销、广告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轰动效应,却指导了人们实际的生产经营。报社也收到过赞扬的信件。

中华日报的地位日渐巩固。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已经察觉到舆论的重要作用,他们虽然不懂得‘话语权’这三个字,其作用还是明白的,于是就有人上疏说,朝廷也应该办一份报纸!

......

办完这些事情朱万化就准备动身离开山东,前往台湾了。离开之前,他又和父亲朱大典商议了关于台湾建省上报朝廷的奏疏内容、分寸和上奏的时机。另外,召集济南新建的工厂区的各级管理人员开了个会,指出他们的工作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会上,他告诉学校的负责人:学校当前的任务是用短训班的形式,为工厂培养一批管理人员。长期的任务是,逐渐形成一个正规的工商管理学校的基础,为培养更多的工商业人才做好准备。

他对机械加工厂的人说:你们的任务最轻松,因为你们就是为其他几个厂子服务的,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管理层也要注意,亲兄弟明算账,设备维护保养是要收费的,经济上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你们的加工能力很强,但是,由于设备不配套,不能形成生产产品的能力。你们的产品——铁锹,它仅仅使用了很少的设备,这个产品是让你们盈利生存的。你们的生产能力还有很大的过剩。我不要求你们盈利多少,因为你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周围的百姓开一开眼界,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机械加工的工具,可以做出很多产品。也许今后你们能找到适合你们的产品,能够有更多的盈利,那就更好了。但是要注意不要制作武器,这是个原则,谁违反了,定然严惩!

他对纺织厂的负责人说:你们的设备布局不是特别适于生产,但是你们的生产能力很强,是必须要出产品,要盈利的。你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出售我们的纺织机器。这一项盈利更大,意义也更重大。

他对编织厂的负责人说:你们几乎没有设备,但是,你们是盈利的大户。对社会上平民的教育作用也更大。

朱万化告诉他们,山东下个月就会组建一个曙光贸易公司的分公司,地点

就在灵山卫(就是青岛),那里是天然的良港,但是现在还没有开发。山东乃至河南、安徽东北部的货物都可以由此进出。你们的草帽辫的产品是他们需要的大宗货物,不要愁销路,贸易公司会包销你们的产品。

灵山卫到山东各地的道路,贸易公司会出资修建,第一条路就是到达济南的。

还有一个问题你们要特别注意,就是防火,和生产安全。纺织厂也同样,你们的原料、产品都很容易燃烧。所以,你们各级掌柜的就要制定一套制度,防止火灾,安全生产。在这个厂区里要成立一个12个人的专业防火护卫队(一个班),直属厂区管辖,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日夜不停的巡查,防止火灾,也管理其他的安全事项,设立岗哨。

四月二十五日,收到了河南的消息。把即将动身的朱万化又留了几天。

这次是吴甡和谭镒二人一同来见朱大典和朱万化。他们在客厅商议朱家出兵进入河南剿匪事宜。

吴甡说:“河南巡抚吴光义大人已经答应了延之兄的条件,并且已经张榜公告,从明年起官绅一体纳粮,和号召减租减息,各个府衙也已经得到通报,要他们准备房舍建邮政所,并保护邮路的安全。工商之事也已经在士绅中广为宣传。我们特来通报此事。”

话是这么说,朱万化觉得有些夸张的成分。河南同意这些条件不假,因为这些条件很宽松,并且很多都是给河南生财的,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但是,动作未必如此之快,一体纳粮之事又推到明年。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明年轮到哪一位坐这个河南巡抚的交椅就不一定了。定条件时就忘了给个时间限制,吴光义是见缝就钻,可见也是官场的老手了。仔细想来除了办邮政所,河南等于什么也没答应。

朱万化心中不满,抬头看着朱大典,说:“父亲......”

朱大典一抬手制止了朱万化,他是官场的老油条了,岂能不知道这里的道道。他知道朱万化聪明,一眼能看出问题来,但是毕竟缺少历练,说出来的话就未必得当了。

朱大典微微一笑,说道:“鹿友(吴甡的字)、廉直(谭镒的字)两位仁兄,行可(吴光义的字)做事老到,执一方之政,稳重有余。河南地处中原,虽然有山贼匪盗滋扰,毕竟没有西北之大股民乱,也没有辽东之烽烟。今辽东大凌河军情紧急,频频向朝廷求援,而朝廷至今毫无动静,二位仁兄可知为何?”

二人互相看看,似有明白的意思,又似不懂朱大典何意。没有说话。

朱大典也没有等他们说话的意思,接着说道:“钱粮二字而已。打仗打得是什么?打得是钱粮!朝堂上站的都是国之栋梁,不知道用兵吗?没有钱粮一个兵也调不动。除非城池失陷,边关崩溃,到那时饿着肚子,手拿木棒也得上了。这个月朝廷得了山西乔家囤积粮食29万石,尚未运到京师,这种罚没的赃物不能指望每年都有的。各省赋税才是正道。

倘若辽东战事吃紧,我山东营定然北上辽东戍边。如此危急之时,我山东营不敢盲动,还请二位转告行可兄,请他原谅。”

说完话,朱大典微笑着端起了茶碗,并不喝水,只是端着。谁都明白,这是送客。

谭镒抬起手来,嘴角微微的动着,似乎还要说话,还是吴甡老到,抬手拉起了谭镒,躬身施礼,说道:“我们会尽力的,最终会有个结果。叨扰了。”

二人转身走了,第二天吴甡带了一队护卫,骑着马急急的奔开封而去,临走时他给谭镒留下一句话:“跟着山东走,就是河南的出路。不出十天,定然给你送来好消息。”

利用这两天的时间,朱万化又视察了正在组建的部队。

在济南城外的一个大兵营里,驻扎着威海独立营、新兵营,总数七千多人,营中正进行着紧张的新兵训练。朱大典以巡抚的身份掌握着山东的大权,征召新兵十分顺利。都是清一色的精壮,山东自古至今都是优秀兵源地,果然名不虚传。

操场上喊着口令,一队队的士兵正在操练队列。朱家的新兵训练,队列是主要的科目,队列训练完成,新兵的训练也就完成了。大部分的军事技能安排在部队的日常训练中。

这一批新兵已经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下一步就要分配到部队了。他们将组建一个团编制的山东营。威海独立营扩充到团级编制,剩下的组建两个营编制的武警部队,名称为山东民团,他们将驻扎到山东省的各个府城。

视察部队训练之后,朱万化接见了各个部队的主官、教官,鼓励他们努力练兵,要练出一支强军来。他还特意安排各部队的教官,给每个山东士兵的家属发放军属证。家属凭证件可以在当地朱家的产业中优先得到一份工作,以安定士兵。

吴甡到底是不简单,他说动了河南巡抚吴光义。各个府县立即发告示,今年秋收就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并且筹划按山东的方式改革税收。此前说的已经发告示等确实是虚言。吴甡还组织了一批有影响的士绅,随他一起前往山东,查看山东的示范产业,接受一点新知识,开阔眼界。吴甡用他的亲身感受到处宣讲,成了发展新经济的代言人。他确实被山东的改革,新产业,新经济震撼了,使他在萎靡不振的大明社会中看到了希望,他也振奋起来要有一番作为。

历史上的吴甡的确是一位很有见识的人物,只是命运不济,终生没有大的施展。他与专权的宦官斗,与周延儒斗,被免了官,几次起落。这些历史这里就略去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相关资料。

吴甡马不停蹄五月初二就返回了济南,连夜告知了河南的反应。第二天朱大典父子再次见了这两位河南的使者,这一次相见双方都非常高兴,事情终于落到了实处。

朱家父子是看到了河南的重要战略地位,自古就有逐鹿中原的说法,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不是虚言。在近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神来之笔,一举定鼎中原是尽人皆知的。

明末的河南地域是很大的,包括了安徽北部地区。稳住了河南,西北的民乱就是个局部问题了,堵死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对于乱民来说,唯一的漏洞就在四川了,但是,那里即便出了问题,也只是延缓李自成、张献忠的灭亡时间,并不能影响中国的大局了。有了稳定的河南,直隶、京城就有了依托。即便没有朱家强有力的军力,大明朝廷也可以击败后金。河南的人力物力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人口、物产、财富绝对是甲天下。

朱大典说:“我们的邮政和通信先进入开封,一个连的兵力随行,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现在就组织入豫的部队,半个月之内即可进入河南。南阳护场队也会尽快调动起来。你们的各府县官衙,现在就要开始上报本地土匪山贼的基本情况,河南官府定出首批需要剿灭的土匪名单,和基本情况,以便于我们安排作战计划。”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朱大典是舆论先行,情报先行,通信先行。这种观念绝对超越了时代。

现在朱家的部队已经可以随着行军,布置黄河中的水下电缆了。邮政人员到达开封时,电报通信立即可以开通。第一批进入河南的一个连,是从尚未组建完毕的威海独立团抽调的,剿匪期间他们将负责邮政、通信的警卫。另外就是给南阳护场队(南阳独立营)传达剿匪的命令。

河南面积很大,朱万化打算安排驻防于威海的浙江护路队一营,与南阳独立营一起来担负河南剿匪任务,两个营按河南西部和东部大约划分一下,分工合作。

一营是在粮食之战中接替威海独立营的防务,从浙江调来的(威海独立营,现在在济南等待扩编)。他们是经过遵化之战,收复东江镇,收复台湾等大型战役锻炼出来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朱万化通过电报,命令浙江的一营走水路,到龙口,换乘运输粮食时集结起来的30条内河大船前往开封。现在是夏季,内河船只可以挂风帆侧风行驶,速度虽然不快,但是可以日夜不停的行驶,因此,预计七八天可以到达。其中一个连在濮阳下船,负责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剿匪。因此,朱万化给他们三天准备时间,五月初七出发。威海的防务交给威海武警部队。

谭镒将随同山东的第一批人员,就是邮政通信人员,走黄河水路返回河南开封,吴甡将留下来等待河南的士绅考察团,并带领他们在山东考察学习。

--- 第16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