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二:初露峥嵘_第122章:刘爱塔兄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初露峥嵘_第122章:刘爱塔兄弟

崇祯三年九月初二,平定皮岛叛乱的威海民团船队从威海出发了。

......

说到皮岛之乱,刘兴祚、刘兴治兄弟就必须要介绍一下。

刘兴沛、刘兴祚、刘兴基、刘兴梁、刘兴治、刘兴贤、刘兴邦等七兄弟(刘兴沛、刘兴邦非亲兄弟)早年作为大明官军将领,长期守辽东。开原城被建州首领努尔哈赤攻破,刘氏兄弟全部投降后金。这时努尔哈赤尚未称大汗,建奴尚未建立后金国,刘氏兄弟算是早期投降建奴的汉人。

这个刘兴祚也算传奇人物,投降后金之后,还取了个女真名字叫爱塔,因为颇有才能,渐渐为努尔哈赤器重,一直升官到副将,管金州、复州、盖州等地。辽南地区都归他管,权利还是蛮大的。

刘兴祚也是良心尚存之人,他反叛后金,复归大明,是因为努尔哈赤对对汉人几次残酷大的屠杀唤醒了他。

天命六年初入辽东之时努尔哈赤还不算穷凶极恶,还承认部分辽东汉人的自由民地位。说他还‘不算’穷凶极恶,并不是不杀汉人,是说尚属于一般名族征战的屠杀,屠杀战俘、屠城、屠村的事情也没少干。

他为了解决女真的居住问题,让其与汉民合户居住,结果原来的房东毫无例外的变为了房客的奴仆,房客成了主子,使得后金与汉人的矛盾尖锐对立起来,辽东民风彪悍,不能忍受奴隶的地位,反抗和叛逃都激烈起来。

努尔哈赤为防止汉民叛逃,强行迁移集中汉民,违者即杀,而且路途不安排好食物住宿,到了移居地也无足够田地和房屋分配,使得无数汉人死在迁过程中,仇恨继续扩大,汉人的抵抗更加激烈。

努尔哈赤不检讨自己虐待汉人的政策,反而怪罪汉人不够温顺。在这种背景下,到天命九年,努尔哈赤露出了疯狂的本性。他面对汉人的反抗毫无办法,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下命令杀‘无谷之人’,汉人每人口粮不足七金斗者(金斗就是后金用的斗,后改为四斗),一律捕杀,他声称“视无粮者为仇敌,彼等之中有我何友”,意思是说没有粮食的汉人就是我的敌人,你们没有粮食的人能成为我的朋友嘛?,这话已经毫无思维逻辑可言,换句话说就是二傻子顺嘴胡咧咧。

建奴本就是掠夺成性,见了有粮食的人就抢,被抢光了粮食就成了‘无谷之人’,就该杀。到后来更加干脆,理由都不要了,努尔哈赤下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就是分路出发,见人就杀。

这几下折腾之后,汉人已死大半,剩余的人惶惶不可终日,逃往辽西或辽东海岛的更多,看到还有人不顺从,努尔哈赤接着就再来了一次‘甄别’,所谓甄别,就是看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做奴隶。这次甄别就更加要命,连女真族的人有隐匿汉人的也要获罪,甄别下来,剩余汉民又死掉大半,屠戮之惨,惨绝人寰。

这些事情办完后,努尔哈赤还是担心,便把剩余的辽民编丁为庄,十三丁立一庄,送给备御(就是最基层的军官)以上军官为奴。就是说,含有十三个成年男人的族群算作一个单位,发放给基层小军官做奴隶。辽东几乎再无自由的汉人,而剩余汉民人数已由原来的五百万锐减至三四十万。

这种屠杀完全是针对平民百姓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灭绝种族罪!是反人类罪!与近代的南京大屠杀有何区别。

这便是努尔哈赤在辽东的施政所为,即便不算他的几次屠城,也是骇人听闻的暴行,煌煌史书斑斑血泪,却仍有做学问的历史学家总结出努尔哈赤的“十大功绩”!也算是奇闻了。

客观的说,努尔哈赤就是聚集了赫图阿拉女真之一部,然后开始东征西讨,最后他带头造了明朝的反。除了杀人他没干过别的事。

女真人后来的事情:后金渐渐成了一方势力,最后夺取了中央政权,那是他的后代的办的事。努尔哈

赤除了五大三粗,打打杀杀,说话颠三倒四之外,他对中华文明有什么贡献?

......

努尔哈赤一辈子最大的政治表现就是它起事造反时发表了闻名后世的七大恨,其他的业绩就是杀人,跟政治没什么关系了。全文载于下,大家看看:

七大恨之一: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二(有关叶赫)

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

四(有关叶赫)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五、

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

六(有关叶赫)

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七(有关叶赫)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

这七大恨,有四条是关于叶赫的。自宋代时的金国起,女真族繁衍扩散于中华大地的北方,散布的群落极多,叶赫部是女真比较大的族群,东北的叶赫仅为叶赫的一个分支。努尔哈赤属于赫图阿拉部,也称建州。努尔哈赤与东北的叶赫部同处一地,努尔哈赤到处扩张势力,他们就成了对手。努尔哈赤整天瞪着眼睛看着叶赫部,谁要是稍微的对叶赫表现友好,努尔哈赤就恨得牙痒痒。所以这七大恨中的四条是一点意思都没有,与邻里村妇吵架搅理大同小异。

除此之外,第一条说:大明把他祖父杀了。他祖父名叫觉昌安,觉昌安父子(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死于明边将李成梁之手。故事复杂,这里不说了。七大恨里,就这一条还勉强。不过李成梁俘虏了努尔哈赤,又放了他,这个恩德努尔哈赤‘忘记’了。

另外,第三条说,我杀了朝廷越界到我这边的人,朝廷就杀我的人。这就是边界摩擦,小规模战斗,似乎扯不上恨不恨的。

.第五条说:柴河三岔那个地方是我守卫的地盘,明朝不让我收粮食。

女真人是不种地的,他说的收粮食,就是抢粮食。收税也轮不到他,因为他们最正统的官衔就是建州卫军官。卫所本身与行政不搭边,卫所的军官和收农业税风马牛不相及。

这就是努尔哈赤一生唯一的一次政治表现,就这水平!

......

努尔哈赤在辽东的作为让刘兴祚慢慢反感、愤怒,努尔哈赤的残忍唤醒了他的民族精神。所以他和大明暗中通气,曾经于天命八年策划复州民众集体逃跑。因为一位铁杆汉奸告发,刘兴祚被努尔哈赤捉拿,复州民众更是被屠杀一空。但刘兴祚一贯表现很好。人缘不错,有许多后金权贵为他说情,他自己辩解也很冷静,努尔哈赤勉强相信了他,反倒把那个铁杆汉奸杀了。刘兴祚很有表演天赋哦!

但是,从此努尔哈赤对汉官和刘兴祚都不敢完全信任了,到了天命后期努尔哈赤几近疯狂的屠杀汉民和汉官,刘兴祚颇有朝不保夕的感觉,他平日小心翼翼,但内

心越发向往大明,这段时间里,他与袁崇焕和毛文龙都建立了联系。

刘兴祚的逃跑过程也是颇有戏剧性的:

皇太极上台后,虽然修正了一些对汉人的政策,使汉人的生存环境稍有改善。但是,对刘兴祚一类的汉官仍然不太放心。也察觉到刘兴祚不正常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没有任何证据,所以只是对他严加看管,并将他从沈阳城外迁入沈阳城内。在如此严酷的情况下,要逃出这个魔窟,是十分困难的。

刘兴祚先是一番苦肉计,直接就是上吊自杀。当然是假的,马上被他老婆救下。消息穿出后,皇太极出于安抚其他汉官的心思,觉得不宜太过亏待这位最早投靠的汉人,便让刘爱塔回城外自己的家里好好休养。

谁知不久后刘兴祚的弟弟刘兴贤突然叛逃了,皇太极的处理意见还没出来,刘兴祚就开始哭天抹地,这次铁了心要自杀。他还写了一封遗书交给好友萨哈廉等人,表示自己的弟弟犯了大错,自己对不起后金,只有一死了之。唯一要求把他安葬在一个他自己选的地方,靠近东江镇边界的扎木谷。

萨哈廉等人收到遗书后赶紧出城,忙着去救人。到了刘兴祚的家里,只见到了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刘兴祚的房子化为灰烬后。他们在里面找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手上还戴着爱塔从不离身的白玉扳指,几个人已经被遗书先入为主,再看了扳指,哪有怀疑,草草鉴别一番后,伤心的回报皇太极,说刘兴祚死了。

皇太极对刘兴祚的死还觉得可惜,于是他善待刘兴祚的家眷,还让他儿子继承官职,并且根据刘兴祚的遗愿,让他弟弟刘兴治带着刘兴祚的遗骸去扎木谷安葬。

因为刘兴祚死了,皇太极也不再派人监视,他哪里知道,其实死的人是一个抓来的醉汉。刘兴祚本人已经乘着假死后无人监视的空当逃走,而他弟弟刘兴治以送葬的名义,安然到达靠近东江镇的扎木谷,轻松潜逃,然后两人便一起跑去了东江镇。

整个出逃计划一环扣一环,兄弟三人分成三次,全都安全抵达东江镇。所有计策都出自刘兴祚之手,无论是对敌人的心理把握、设计的精巧程度和执行力度,都堪称完美,将自诩雄才大略的后金贵族玩弄于股掌之上。

除了两个弟弟外,刘兴祚将包括老妈、老婆、儿子在内的所有家眷都留在了后金,真够光棍!而且他一到东江,丝毫不低调,很快就干了一件更让皇太极暴跳如雷的事情。在刘兴祚的策划下,东江军突然奇袭萨尔浒城(位置在抚顺以东,现在的大伙房水库的水下)。在城里面内应的人就是刘兴祚原来的亲信,他们悄悄打开了城门,东江军由此将萨尔浒建奴斩杀殆尽,狠狠给了皇太极一记耳光。

皇太极至此才知道真相,暴跳如雷之余仍然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城府,他没有把刘兴祚家眷杀戮,只是加强看管,留了一个余地。

这次后金入寇京畿,刘兴祚也带了一支人马参战,仗着熟悉后金军,四处偷袭之下竟然斩杀颇多。这事被皇太极知道后,严令各军追击,总算寻到刘兴祚。刘兴祚这次终于死了,他力战而亡。尸体运到皇太极那里后,还被皇太极下令碎尸。

刘兴祚战死殉国,但刘兴祚骗人骗多了,总是要还的,上次假死有人信,这次真死了,居然没人相信。朝廷怀疑刘兴祚再假死叛投后金而未与抚恤,刘兴治气愤不平,迁怒代署皮岛诸务的陈继盛有意不奏报。平时两人不睦,此时遂动杀机,借祭祀刘兴祚,设计将陈继盛及钦差通判刘应鹤等百余人杀死。事后日夜赶造护甲,“养夷八百,造甲制铳,便四顾无忌,小霸自雄”,迎其兄刘兴沛于长山岛。暗中却与后金皇太极勾结,皇太极也在争取刘兴治,筹码自然是刘兴治兄弟的家眷,官位也许了,刘兴治欲再投后金。就在这个时候平乱的威海民团到了。

--- 第12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