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10章 廷对立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廷对立言

第十章 廷对立言

在无限的享受和暧昧中,张由松被两名宫人请进了一个巨大的轿里面,当然,这个轿子与众不同,黄冠盖,明黄丝绸,各种龙纹装饰,皇家气派,雍容华贵。

这是步辇,四名年轻力壮的太监抬着,从乾清宫稳稳当当地前进,张由松则在麻麻亮的晨曦中掀起了帘子往外张望,只见处处红色宫墙,精湛硫璃盖瓦,行行茂绿柳树,郁郁灌木蓬松,回环走廊柱石,平坦青石大道,走了还走,也不知道走了多远,才算停了下来。稍停以后再走,两边伺立的披风铁甲卫士逐渐增多,到了最后,居然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几乎成为两堵人墙。

“恭迎皇爷早朝!”

上朝啊?张由松没有想到,不禁忐忑不安起来,刚才还沦陷在几名宫人的衣香鬓柔之中,现在突然要面对大明皇朝的最高政治会议了,小公务员出身的他怎么不惶恐?想到昨天夜里皇嫂门事件,想到昨天四个阁臣们对自己的态度,想到必须要为昏君朱由崧承担罪责,他忽然感到有些苦恼。

“既来之则安之!”张由松紧张地看到步辇抬往一处宫殿的后面,马上知道,即将登上大明的政治圣坛,不禁心潮澎湃,思绪横飞。

这一片宫殿,怎么突然显得有些陈旧颓废呢?激情中的张皇帝发现,步辇往南走了一半,所见的宫殿廷院,都比较破旧了,特别是中间这座大殿,硫璃瓦都残损了不少,绕道而行的时候,所见两大座大殿,也都比较陈旧,甚至有的基座青砖都碱化腐蚀掉了,青色的粉尘有许多剥落,看着有种疤痕的伤感。

都说南明昏君,可是,人家住着这样破旧的宫殿,也难得啊。张由松不由得对自己身体的前任同情起来。对,一定是满清那帮孙子,在文字狱的时候,在编篡征集民间图书的时候,也卑鄙地制造事件,造谣惑众,估计,朱由崧的昏庸也一般,只有抹黑前朝皇帝,才能证明本朝英明,得来江山之正当!

正在揣测着历史的黑暗等同于官场的规律时,步辇一晃,闪进了一处狭窄的过道,在披风铁甲卫士的簇拥之中,步辇直接抬进了大殿的侧翼小门。有数名太监矗立在那儿,扬着拂尘恭候。“皇爷!”的欢迎和颂声,不绝于耳。

在目不暇接的惊奇之中,恍然在故宫博物院游览的张由松先生在几个身手矫健的太监的搀扶下,出了步辇,来到了这座宫廷的核心,坐了下来。

典型的宫廷大殿,装饰得崭新,红色的主题颜料哪儿都是,张牙舞爪的龙纹雕刻在柱石上,晨曦更清,宫殿里还点燃着巨大的蜡烛,殿门外,有许多卫士站岗,殿里,则空空如也。

张由松刚刚坐定,就有人高声尖叫起来:“皇上早朝,群臣晋见!”随着他的喊声,更多的人开始呼喊,全是那种人妖特殊的喊声,在宫殿高深的空间里袅袅回响。

张由松挪了挪臀部,感觉下皇帝的宝座,也就平常,甚至还显得很是生硬,比现代办公室里的普通椅子都不如,哎,物质文明不同啊。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往下看时,只见四米多的落差高度,从自己这儿持续下去,直到普通的殿内道路。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令人鼓舞。

大臣们鱼贯而入,紫衣,红衣,黑纱,文臣武将,呼啦啦就将大殿下面充满了,足足有四十几位,好象一个班级的学生。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全部进到宫殿以后,这些人才开始磕头,张由松并不懂得具体的礼节,只是好奇地观察着他们的举止,三跪九叩以后,这些人手持象笏,昂然而跪,很是拉风。

旁边的太监悄然提示,“皇爷?该请大臣们起来了!”

张由松赶紧回过神来,学着电视里张国立版清代皇帝乾隆的腔调:“爱卿平身!”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一片山呼以后,井然有序地站了起来,分成两边站队,共有六列队伍,相向而站。

张由松已经感到脊梁上湿粘,冷汗下来了,这群大臣的呼声甚高,气场强大,让他不由自主就恐惧起来。

“诸位大人,有本就奏,廷议其事,国家恢复,百废俱兴,皇爷请诸位大臣不吝见解,贡献于朝!”唱诺的太监口齿伶俐,说得相当恳切,使张由松忽然想起了现在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那厮带有浓郁的阴性美,很是滑稽。

没有任何背景提示,没有人指点讲解,就除了自己现代的生活知识,加上卢九德公公介绍的一丁点儿情况,张由松在皇帝的宝上,忐忑不安,如坐针毡,他不知道怎样跟大臣们交流,也不知道廷议的程序,更担心自己讲话不得要领,被大臣耻笑。

还好,有十几个大臣都送上了奏章,还在送上奏章的同时,公开讲述了自己奏章的梗概,使张由松很快进入了情境。户部的税款,兵部的器械,工部的工程项目,还有些宫廷的支出,所谓内帑的征调等等,也有学界科考之类的,都属于国家大事。

张由松还没有来得及表态,也正不知道如何表态,就见四位阁臣,昨天夜里见过面儿的几位,已经分门别类地收揽了,看样子,他们是直接的处理者,而皇帝大人不过是签字画押盖章走过场的程序。

张由松更看出来,这些具体的部务,几乎都是例行公事,简单扼要地讲解以后,没有人评论,相当于说,不需要争论,只不过要让皇帝知道而已。所以,他愈发安心了,还很认真地倾听着其中的内容。

“臣以为,大国天朝,当威重,我大明南京新立,虽然草创,确实秉承正统,民心所向披靡,所以,必须严明典章,蔚然立制,以副天下臣民之望,以应列祖列宗之志,所以,臣工部侍郎王锋恳请皇上,立刻拨款修缮三大殿!”一个面目清减,酒糟鼻子的老官员侃侃而谈。

“嗯,王大人说的极是,此乃是我朝目前之急需!况且,臣等已经筹措多日,渐有眉目。”史可法出班,加以肯定,引起了其他人的纷纷赞扬,四个阁臣史可法,马士英,王铎,姜曰广分列两班之前列。当史可法讲了以后,马士英却皱紧了眉头,张了张口,又摇头不语。

张由松看得清楚,本来,他不想多说的,因为,在情况不清楚的时候,多听多那少说话绝对没错误,而且,他对南明历史知识的掌握,实在狭隘,只知道史可法是为国牺牲的忠烈,又是被余秋雨责备为只求文人精神形式的庸人,而马士英则是举世公认的奸臣,但是,看看脸庞,绝对看不出任何毛病,很想逗一逗他们:“马爱卿,你以为如何?”

不料,张由松此话一出,所有的大臣都是一惊,几乎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大家都奇怪,自从五月三日福王开始监国,坐上了国主的宝座上,几乎只是泥塑木雕,从不对国家大事进行肯否彰否,大家也都认为,他虽然年纪四十余,其实是个酒囊饭袋,不学无术,自然对治国安民之事,毫无章法,因此,已经形成了习惯思维,今天,工部侍郎王锋的奏议,其实就是过场,为什么皇帝注意了?

马士英一愣,立刻上前,持笏一颤:“微臣也赞成重修三大殿,只是,国家新立,财政空虚,急切之间,难以想象!”

张由松不禁多看了他一眼,因为,这一句话改变了他的看法,其实,马士英还是挺有分寸的,对啊,刚建立朝廷,清军正在北方祸害,李自成和张献忠正称雄西北,明朝内部四分五裂,急着修建三大殿干什么?

“哦,”张由松忍不住发表了议论,以前,他是办公室的小兵,走卒,只有干活儿的权利,没有发言权,现在终于有了,而且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多好的机会?妈比,再不及时发言,一年以后,被满清狗头们追得鸡飞狗跳的哪里还有机会?其实更主要是对现代房地产泡沫的愤慨,“马爱卿之言,朕颇为赞同!”

大殿里更安静了,有的大臣已经不顾礼节从笏的边缘向上偷看,今天,皇帝罕见地表态,让很多人适应不了。

“皇上的意思,三大殿不修了?”史可法问道。

张由松冷漠地看着满大殿的人,全是陌生人,只有四大阁臣,有过一面之缘,史可法忠烈大臣,又迂腐偏执,马士英奸诈有余,智谋不足,其余的大臣,都是什么东东?张由松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儿还是有模糊印象的,清军渡江以后,南明大臣数十人带领三四十万军队跪在城外主动投降了!

妈比,没有几个好人!

“三大殿是哪三大殿啊?不是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张由松觉得这一点儿,自己的知识还是足够,所以,很自信地反问。

这一下,朝廷里的人们,眼睛睁得更大了,一个个交头接耳,面面相觑。

张由松马上觉察出了不对,清朝的京城宫廷制度,怎么能与明朝完全相同?怎么露出这么大的bug?急忙笑道:“朕给诸位开个玩笑,朕得说了,三大殿,不能修!绝对不能修!”

工部侍郎王锋莫名其妙地看着皇帝,又看看史可法,不知所措。

“皇上,这不是您几天前反复向臣等晓喻的吗?”史可法疑问道。

张由松站了起来,在宝座前狭小的地方踱着步:“朕不太清楚户部能有多少藏银,可是知道,百姓甚是穷苦,朕知道此时此地,只能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国家新立,许多地方都要钱儿,绝对不能大兴土木,搞面子工程。”

“那,我朝局促于小小的武英殿之中,不仅于大国天朝气度不合,就是合朝臣民,也不能信服啊。”史可法耿耿于怀地说。

“朕说了,那是面子问题,只要诸位大臣与朕同甘共苦,体贴百姓,凝聚人心,则居于何殿有何区别?”

“皇上?”

张由松打断了史可法:“朕要学春秋之越王勾践,以此偏殿为兴国之薪胆磨练,等哪一天把满清贼国和诸多枭雄都扫平了,朕再修建三殿!”

“皇上圣明!”马士英第一个扑下来跪了。史可法和王锋相视一笑,也有许多的惊喜,也跪了下来,其余诸臣,一见两位首席阁臣都大唱赞歌了,也纷纷地跟随着跪下来:“皇上英明,胸有成竹,臣等钦佩万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