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573章 遣使安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3章 遣使安南

第五百七十三章 遣使安南

安南在什么地方?这是张由松听到这消息以后的第一个反应。

见皇帝晕菜,其他几个官员和将领们,也都有些担忧,不知道皇帝在忧虑什么。

顾炎武稍一思考就笑了:“皇上,您是担忧桂王逃入安南国以后,成为国家大患吧?”

“谁说不是呢?斩草除根,朕虽然不想杀掉桂王,留有祖宗皇族之慈,却不想使他逃窜外国,窥探国家神器,如果再联合外族,更为我国家之贼了!”张由松遮掩道。

顾炎武顺着话题,引入了对安南的讲解,他对这样的知识极为熟悉,张口就来,“皇上,可容臣讲下安南的情况?”见张由松赞许,他立刻滔滔不绝:“安南即为日南,又称为九真郡等,自大汉年间,武帝灭南越王赵家,安南等地区人民就随从进入了我华夏区域,以后,三国时归属于吴,直到南朝,宋时,才有安南国主自立,以后历经变化,现在为陈朝,为我大明附属国,成祖年间,以兵加之,收为我大明直接地土,置办为交趾郡,号布政使司,我朝宣宗时,放弃,仍然封其主为国王,安南地土狭长,围绕海湾一线而转,都城在中部的顺化城,前者只含北面,不包括占城国,现在,则灭占城为南北千里的大国,人口千万!”

听顾炎武这么一说,大家都连连点头,原来这么回事儿。

既然桂王逃窜安南,就需要同安南交涉问题,必须了解国情,既然顾炎武这么熟悉,张由松就笑着,请他再多讲解些,以为所有的军官们的开阔眼界。

顾炎武得了皇帝的命令,自然不敢藏私,将所有情况尽行讲了。

张由松联想着现代的越南,想到了它和中国的南海诸岛争端,想到了它和中国的边境战争,若有所思。

“皇上?皇上?您以为如何?”顾炎武讲完,询问皇帝对安南的策略。

张由松点点头,“朕决计收复安南!”

这一句话,把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大家都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张由松。尤其是黄宗羲:“皇上,臣以为不妥吧?”

“如何不妥?”张由松问。

黄宗羲道:“大明乱世,不可否认,尤以北虏猖獗,祸国殃民,是为我大明心腹之患,因此,我大明的重点,应该将精锐北上,抗衡北虏为要,若非三王叛乱,皇上本在河南,既然三王均败,桂王逃窜,臣倒以为,穷寇勿追,发一道诏书给安南国王,一来安慰,二来要求他全力缉拿桂王,如此,则我们朝廷可以不战而胜,想必,那安南国王,也不甘心卧榻之旁,别人酣梦,必然图谋桂王,桂王军虽然不少,终究是客,难斗安南地头蛇,中间必有反复,则桂王头颅,迟早要入我朝庭!”

黄宗羲的策略很是高明,所谓驱狼噬虎之计,能够使敌人两败俱伤,朝廷军不损伤兵力。

张由松大声叫好,把黄宗羲好一顿表扬:“黄先生果然高才,妙计,朕极为钦佩!”

大家都以为黄宗羲已经说动皇帝了,谁知道,他话锋一转道:“朕还以为,黄先生的计策可为第一计,此后,还应有连环妙计,将整个安南收复为我有!”

皇帝坚持收复安南,彻底作为直接统治的区域,让大家很是不解,毕竟,明朝已经放弃安南二百二十多年,如何恢复?

顾炎钨也不赞成:“皇上,臣以为,安南可封,可抚慰,不可用兵!”

他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不可用兵的原因,重点是讲,安南土地过于南方,风土人情与中华迥然不同,地多瘴烟毒气,人多瘦弱狡诈,就算直接统治也极为不便,明宣宗就是因为连年战争,耗费巨大才放弃的。“皇上,安南人民,较小如猴,但是机灵古怪,善于山地奔驰,又民心刁钻,难以奉行王化!直接统之,不如放手扶持土著国王!”

张由松对顾炎武的说法,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反正,张由松就是这种态度,不管谁,只要你真的有本领,肯动脑筋的,他用不用你的想法,都会给你面子,以赏识为主,所以,极能得大家之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采用任何方法均可,但是,朕执意为收复安南之策!”

张由松讲述了自己的策略,决心将整个安南都收复回来,一,将来,安南富强,必然为中国祸患,宋时代的侬智高侵广西广州即为明证,二,安南地土在高温多热地带,盛产大米等,并非贫瘠之地,可以轻弃,得之可以实经济,还可以以之为跳板,踏足马六甲,保证将来的海上贸易路线,三,安南人民,其实就是越族百姓,安南的百姓号为京族,是中国百越的一支,没有任何区别,属于华夏民族一部分,弃之,则华夏金瓯有缺。

在讲述了必要性以后,张由松又肯定了现在收复和统治的条件,明军的装备提升很多,可以轻易击败敌人,“天予不取,必遭其咎!”张由松还借用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珍的话予以强调。

大家都蒙了,想不到,皇帝对安南如此重视,又有如此充足的理由。

“皇上,如果安南抗拒,战争不息,如何是好?”陈子龙最担心的就是这点。

“是啊,皇上,就算我军征服了安南,大军在时,其安分守己,大军一走,则其人民狡猾,再次起来作乱,如此反复,我朝廷大军困倦不已,将无力掌握!”黄宗炎说。

几个将领,则对远征安南,缺乏心理准备,听说那里气候复杂,地形复杂,一群刁民,都心生怯意。

张由松道:“不会,根本不会!”

“怎么不会?”因为皇帝在研究问题时的温和,大家都乐于同他商量,坦诚相待。

张由松笑笑,站起来,在墙壁上画了一个模糊的图形:“请看,这是什么?”

没人能看得出来,迟疑了半天,顾炎武笑道:“皇上,莫非是北部湾莺歌海?”

“不错,有眼光!”张由松表扬了顾炎武一通。然后,讲解了安南的地理形势,他将整个越南的领土都画了出来,一下子,使所有的官员都恍然大悟,睁大眼睛,好象在说,这就是安南啊。同时,大家也热情洋溢地询问,哪里是广西,哪里是广东,就皇帝绘画的地图,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张由松讲了各种原因,重点阐述了自己的快速胜敌的方法,并且保证,“如果我国家无法坚持长期战争,则可以扶持一名或者数名安南军官,使之独立,对抗安南国王,以为以夷制夷之法,安南国内既然多乱,多战数年,必然祸连兵结,国力大衰,那时,我国再取,易如反掌!”

皇帝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最后,大家同意了皇帝的计划。

对于安南的总体计划是,先礼后兵,派遣一名官员,带领军队,赶到谅山边境,向安南国的边境官员发送国书,要求安南国王火速逮捕桂王,要么将桂王驱逐,这一招,是迫使安南国王也桂王之间发生火并,无论谁胜败,都将使双方力量大为削弱,那时,明军再南下进攻,将减少极大的阻力。只要第一步做动,则明军必然兵发安南。

“安南小国,我大明尚且不能征之,实在为耻辱!若能征安南,则我军必能横扫满清贼寇!”

以南宁为进攻基地,征兵征粮,筹集更多的火药等军事作战物资,将部分兵力南下,一部驻扎在龙州,一部驻凭祥,各有五千余人,并且多多铸造飞雷炮。

掂量再三,张由松派遣了顾炎武为使者,带领骑兵军八百,携带步枪手榴弹等武器,又各种炸药包等火器,向安南边境而去。

两天以后。到了镇南关,顾炎武会见了安南的边境官员,递交国书,并且表达了对安南国王的抚慰之意,送大明皇帝身边的玉佩,金如意等物,然后,顾炎武停留在镇南关,派遣副使跟随安南官员往安南的都城顺化。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