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545章 竹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 竹龙

第五百四十五章 竹龙

“能不能用一个好的方法,在十天半月之内,将全部的田地都浇灌了?”张由松向几个年长的村民询问:“看看这日子,要是十天半月的再浇灌不上水,兴许还不下雨,浇灌不了的庄稼都没收成了。”

“皇上说的极是啊,再不浇灌,真的要绝收了,所以,我们的村长才着急啊。”几个老头子只有解释和叹息,就是没有好的方法。

张由松心里有了些谱,启发大家想办法:“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啊。”

大家都目瞪口呆。那眼神好象说明,如果有办法,大家还不马上就做了啊?

在皇帝的启发和诱导下,大家不得不做作给皇帝看,一个老头子说:“皇上,也许,最好的办法不是浇地抬水担水,而是祈雨!我们到龙王庙宇里去祈雨!”

“呀,真的呢!”其他的村民恍然大悟,“应该建立一个祈雨台,大家都一起去祈雨!”“我们不行吧?皇上来了,皇上了是真龙天子呢,如果皇上亲自来祈雨,一定成。”

张由松问:“以前,大家祈雨过没有?”

“有,”

“效果如何?”

“这?”大家愣住了,谁都知道,效果很一般,有时候,你再祈祷,该没有的还是没有。

“好了,诸位乡亲,祈雨,最好不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将封建迷信都戳穿了,那皇帝的真龙天子的神圣光环也没有了,从真龙天子的嘴里来否定神,确实危险:“因为,龙王爷虽然是个神,也有更上的神仙管着呢,比如,玉帝爷爷,哪里一年有多少雨,什么时候下,都是固定的。他怎么能擅自更改?”

大家都点头,这道理,谁都懂得其实,祈雨的法子,大家已经实验过了,只是皇帝逼问大家法子,大家无可奈何,只有用这方法来搪塞。

“朕有一法,不知诸位愿意用不愿意?”张由松说。

“皇上有什么法子啊?”所有的村民顿时眼睛放光,别的都是虚的,只要有救稻子的方法,那就是救命恩人啊。

“那好吧,这附近有没有竹子?”张由松问。

竹子?浇灌田地跟竹子有毛关系啊?代价将眼睛瞪得溜圆,不过见皇帝笃定的样子,也不敢违抗,毕竟两个村长在皇帝的面,无缘无故先挨了顿臭揍呢。

谁也不知道皇帝有什么法子,也不敢问啊,张由松亲自动手,跟着大家去找竹子,竹子还不好找,在南方地带,竹子可是成片成片,漫山遍野都是呢,几个村民虽然上了年纪,腰间还是带着竹刀,一种一尺长厚刃的砍刀,砍树砍柴的格外称心如意。

附近就有竹子,但是,并非公家私产,只有远处的竹子,山里的,才是随意长的,由于皇帝宣布的禁止封山占水的法令尚未传播到这儿。或者说没有落实,所以,有些地方的山里竹子,也不能随意砍伐的。

皇帝亲自来了,多大的面子?守候在竹园子的老头子一听村中老头子介绍,早吓得七魂六魄逃了五六,跪在地上连说话都不利索了。

开了竹园。张由松仔细地寻找,用手在竹子上丈量,一连丈量了十几个,终于说,“就这种竹子吧,”

他找的竹子,不粗不细,象这儿的竹子,长得极为旺盛,虽然天旱少雨,可是竹子根深尖细,扎得极为密实,远比稻子抗旱,许多竹子可是经年的老物,粗可碗口,比肩中等树木,令人鼓舞,但是,做为浇灌材料就浪费了。

太细的也不行,张由松确认了小臂粗的类型,然后指示砍掉。几个村民都是干活儿的好手,稀里哗啦就砍了十几根。“皇上,您要这竹子,是不是搭建祈雨的棚子?”

张由松看着满头大汗,可怜巴巴的村民,和蔼地说:“不是,朕自有用处,而且,是浇灌用的,以后啊,凡是村中大旱缺水,都可以使用这法子。”

竹子?浇灌?老人们还是没有办法建立足够的逻辑。

张由松指导大家,将竹子劈开。

“皇上是用这些竹子,作为竹筏子用?”一个老头子的声音,让周围的人都笑岔了气。大旱时节,哪里用得上竹筏?

张由松听出,他的话有讥讽的意思,也不计较,亲自动手动脚,将竹子劈开了了一根,吩咐他们跟随着做。

要劈竹子,村里有的是专业工具,有人自告奋勇,张由松就差遣骑兵带他去,不久就回,有种锋利的短面手握刀,将竹子的小头儿切开,然后将一块乌溜溜儿光滑的木头塞进其中,迅速地**,往前推,只听哧哧的响声不绝于耳,一根冰红茶瓶子般粗的竹子,就中分为两半。

竹子纤维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特殊的破劈便利方法。

张由松也算开了眼界,心情好了许多。

“来,给我修理这里的竹节!”

在张由松的指导下,大家用刀将竹节去掉,单薄的竹节,相当坚固。等去除了竹节以后,张由松吩咐将竹子再合并起来,用绳索捆绑好。“升火,拿火箸!”

干旱时节,这儿多的是枯萎的树木干草,要升起火来,相当容易,不久有了柴草,就是看守竹园的老人,也将许多竹竿儿的枯萎枝节弄来,当作引火之物,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箸什么的也很快找到的了,等在火上烤红了,由着张由松的指点,在竹子上烙孔,一排排地烙下来,烙了不少,然后,张由松道:“再去找些竹子,全部打通内部的关节,然后,大小头连接,就是浇灌用的竹龙!”

“竹龙?”大家如梦初醒。

“嘿嘿,对头,龙王爷有上天的命令,不敢随意多布雨的,那就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担水浇灌,太慢了,尤其是浇灌时还要漫灌,简直就是浪费!这种法子,可以快速浇灌,大家以为如何?”张由松得意洋洋地讲述道。

大家已经明白了,顿时,欣喜若狂,很多专业人士都有思维定势,农民们也不例外,都知道勤奋操劳,都知道灌溉,可是,未必能够别出心裁想办法。

“钻这些眼儿干什么啊?皇上!”还是有人犯迷糊。

“这是最后走水的法子啊,等水到了以后,从着些孔中喷灌出去。”张由松讲解了自己的竹龙如何浇灌的原理。

“好!好!”上了年纪的村民,激动得满脸通红:“皇上,这不,我们立刻都来做!”

这里就是个实验,大家都知道以后,立刻发动起来,到山上砍伐竹子,不多时就拖了下来很多,有的虽然较细,其实也能用,由张由松亲自操作,将一套竹龙摆在了一块田里,在地头儿,用一个大葫芦制作的漏斗,将河里的水浇灌上去,皇帝在忙碌,大家也都来帮忙,特别是是灌溉这一情节,大家将木桶等物舀了水纷纷往漏斗里灌,水喧哗着进了。竹节里,立刻听到了响水的声音,而不多远,那节尽头的竹子就喷发出了无数的水柱。

这是个简单的装置,在张由松,就有家乡百姓的塑料浇地的“地龙”类型,在城市也,也有很多城市采用了水管定期送水的“滴灌”的装置,可以说,要想到这一点儿,轻而易举。

在浇地的时候,一般前面只要一个或者两个有孔洞的竹子,要浇灌远处的庄稼,就将中间通路的竹子弄多些,近的话,自然拔出多余的即可。

“皇上,这简直太方便了!”

“是啊,皇上,您的法子真是太好了!|”

许多百姓热泪盈眶,夸奖着皇帝的创造发明。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