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291章 事件余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1章 事件余波

第二百九十一章事件余波

袁园,就是河南参政袁枢的老家,也是他开府办公的地方,现在,却被许定国阴险地作为陷阱,算计了高杰。

高杰作为晚明的一介武将,乱世枭雄,武功相当了得,虽然身体矮小,但轻盈有力,可以纵上房梁,也以手折铁枪,号称“翻山鹞”,鹞是一种老鹰,足见时人对其能耐的推许。

高杰带领的三十名亲兵,都被灌溉得大醉,深夜,更有许部派遣的妓者陪同睡觉,其实是一种监督,当许定国发动阴谋以后,其部官兵,杀向这里,三十余名亲兵,居然连武器都被人家悄悄地偷走,结果,大部被杀。

但是,高杰的官兵,毕竟都是乱世杀出来的精锐,即便如此不利形势,依然有四名官兵带伤抢出了房间,奔向城外,但是,在路上,被许定国军追杀干净。

事情还没有完。有名亲兵,甚为机警,眼看形势不对,强行抗争,但是,被身边妓者搂抱阻碍,他扭断了妓者的脖子,挣扎出来,又见其他房间内外正在激战,知道不妙,理智地隐藏到了床下,侥幸逃脱了灾难。等混战的许定国军纷纷赶去追逐逃军时,他却出来,将一名许军士兵的军服换了,自己穿上,然后终于逃脱了大劫。

暗夜之中,该名亲兵隐藏好,然后悄悄地滑出城墙外,受伤而逃。

许定国知道高杰的大军,都是精锐,实力很强,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急忙连夜引兵逃向北面的考城,即今天的民权县城。

得到了亲兵的哭报,城外的高杰军队,愤怒不已,在李本深,王之纲的率领下,倾注全力,向城中杀来,时,许定国军已经逃走,城中静无一人,李本深等人开始还安静地等待,喊叫,毕竟只有亲兵被刺,主帅的消息尚不能证实,高杰军尚有一线希望,一丝的理智。

城中没有任何消息,就连城墙上,也没有一兵一卒,一直苦等了很久,高杰军实在无法忍受,便开始攀城,很快就攻入了城内,只见城中街道上安静无人!

找到了被害的亲兵尸体,还有高杰的尸体,李本深等人义愤填膺,立刻循着痕迹,去追杀许定国。

高杰军本就是一群杂合之众,有高杰统帅镇压,相当安定,高杰一死,这些人野蛮大发,见人就杀,将城中隐藏起来的所有普通百姓,也当敌人杀了,接着,追出城外,见人就杀,不问青红皂白,接着,又追到了考城,愤怒进攻,许定国军虽然也相当强悍,终究不是高杰军的对手,被破且战且逃,逃过了黄河,投降了清军。

愤怒的高杰军,大开杀戒,将睢州百姓,二百里地面,杀得干干净净,血流成河!

北巡大帅,兴平侯高杰遇害,许定国叛变投敌,使河南本来对峙僵持的局面忽然坍塌,大明形势顿时大坏。

李本深军祸害了百姓以后,返回原驻地,不再管前线死活,使中原地带,一时空虚。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清军暂时还没有南下直接颠覆南明朝廷的决心,正在等待酝酿,所以,大战尚未开始,而且,在睢州幸免于难,事先找借口出走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陈潜夫,袁枢,都安全地赶到了南京。

看来,这三名大明大吏,对许定国的认识实在是太深刻了,能够及时抽身而退,创造了奇迹。

当然,因为和袁枢的关系,许定国不想翻脸儿,斩尽杀绝,顾及情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睢州事变,根本原因在于许定国这个流氓军人,无德无忠,反复无常,背叛了国家,而其直接原因,则是高杰的有勇无谋,在种种迹象显露的情况下,依然中其奸计,白白断送了性命。

这一事件,对整个明清两国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明朝连连丧失名将,人心惶惶,又因为高家军的报复行动,使数百里地面都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等于自己的官军,大肆屠杀自己的百姓,中原的门户洞开,淮河防线失去了外围的屏障!

消息传到南京时,张由松正在对马阮二人动手,还将群臣禁锢在武英殿内进行政治洗脑,锦衣卫的密探,一天八百里加急将消息传递到,接着,慢不了多少的河南地方官三巨头,也星夜赶赴京城。

张由松将内阁三大臣召集到宫中,又将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也招集来,凑成了新的六大臣,商议河南事件,“诸位爱卿,许定国叛变投敌,河南形势大坏,兴平侯高杰遇难,而满清贼军,出动两路精锐,已经破我山东省区多地,河南一半,将来在数月之内,必然南下江淮,与我国决战,大明国家命脉,在此一举,确实是生死存亡之秋,不知道诸位的心思如何作想,又能对目前局势,有如何的判断。”

史可法,王铎,高弘图,姜曰广,刘宗周,黄道周,面面相觑。

事实重大,当然无法轻率,所以,众人的谨慎,也是正常的。

“那,朕再将事情说一遍,希望诸位爱卿多多注意细节,听完之后,商讨出一个对策,题目是,怎样挽回河南淮河局势!”

张由松将锦衣卫的消息,反复跟几个大臣讲了,然后,一一点名。

张由松知道问题严重,但是,他不害怕!

害怕个鸟儿!

历史上的皇帝,是个吃喝玩乐于一身,无能无力的傻瓜,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只依靠着一个马士英,而马士英阮大铖和东林党斗争激烈,频繁使用最高权限和阴谋诡计,排挤东林党人,甚至制作了一些报复打击的秘密名单,让东林党朝不保夕,才悍然勾结左良玉,东下讨伐的,这一下子,内部混乱到了极点,清军趁机南下,大明各部激战一场以后,人心军心,土崩瓦解,干脆,各自投降了满清!所以渔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大明各部团结起来,和清军死掐,则清军的胜利,遥遥无期!甚至,中国历史上再出现一次南北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史可法等人,一一表明了看法,但是,都是对事件本身的评论,担忧,具体如何应付,则没有下文。“皇上,真是祸不单行啊,京城之内,有马阮二贼作乱,外面,有李际遇,许定国两个奸贼叛乱,还暗算了我兴平侯,确实使我大局大坏啊。”

王铎伤心地说:“我朝要好好地安顿兴平侯的部属和家人,不能冷落了将士们的心。”

高弘图建议,立刻将京城大军的主力开赴河南,向清军挑战,同时,将福建等处的军队集中起来,向京城调集,以勤王令动员全国军队,再从左良玉军中调遣数万精锐,筹集四十万大军,直抵河南,中央突破。以进攻挽回局面。

姜曰广则软弱得多,不象高弘图那种性格急躁狂妄的,他表示,朝廷唯一可取的,只有防守,只要将淮北各镇调动得宜,分兵把守各处,清军就是猛烈进攻,顷刻之间,也难以得到多少好处,“只要坚守,我国将不惧怕靼虏,若是急战,恐怕野战大战,远非敌手。”

刘宗周没有任何计策,他是个务虚的道德家,哲学家,黄道周没有讲全局,但是强调了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皇上,微臣极为赞成您清除马阮二贼!”史可法等人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坚决拥护皇帝的内政措施。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