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35章 再议朝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再议朝堂

第三十五章 再议朝堂

本来,张由松绝对要对芝若下手的,最起码,也要搂搂抱抱,偷偷摸摸,享受下手感的滋味。至于另一个宫女,自然也逃不出他的魔爪,哼,老子只有一年的幸福时光,怎么不赶紧享受?可是,洗澡中间,听芝若讲得那样哀婉,他的同情心泛滥成灾,不由得停止了邪恶的心思:“芝若,朕非常同情你,朕会给你一个说法的,那个,喂,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情况如何啊?”

另一个宫女叫爱莲,也是江南地区的姑娘,和芝若一起入宫,又都遣返回江南的,一听到皇帝叫她讲身世,顿时,她那机灵的两点星眸就湿润了:“万岁爷,我们奴婢都是命苦的人……”

半个时辰就在谈话中过去了,张由松居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甚至连摸摸这俩闺女的手都没有,他完全被这俩宫女可怜的身世命运所感动:“好吧,就洗到这儿,朕对对你们负责到底的!”

当天夜里,张由松在乾清宫一个人歇息了,因为一下午的训练,强度非常大,所以,很累,一夜酣梦,第二天一早,就上了早朝。一切礼仪之类照旧,张由松已经习惯了。

“皇上,我大明对各处的书信已经颁发,只是,有数位大臣,对于靼虏的强硬言战姿态感到担忧啊。”马士英抢先出班奏道。

“是,皇上,微臣也认为,我大明对于满清的国书,过于强悍,如果靼军放下闯献贼军,以精锐主力直逼山东河南,再突入淮河长江,则我大明危矣!”史可法担忧地说。

张由松知道,现在,他已经在朝堂上取得了一定的发言权,他能够将自己的主张提出来,成为朝廷的意见,就是最大胜利,现在,他的主张遭到了朝臣们的挑战,那也是正常的,简单看,好象是大臣们对皇帝的意见有所保留,其实,从另一方面讲,则是君臣之间斗法,决定谁来掌握朝廷决定权利的殊死搏斗!

官场底层混出来的小公务员,不是开玩笑的,那政治的敏锐性绝非高层大佬们所能够理解。

“好,既然史马两位大人都对朕的决策持有异议,朕也不勉强,毕竟,国家大事,实在是君臣一体才能够群策群力做好的,朕绝对很高兴,因为,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位大人,敢于对朕的说法异议,是说明,他们公忠体国,善于思考!所以,朕很喜欢,而且,也愿意将这一话题继续放任诸位大臣来议论考虑,朕决定,暂时不发国书,等议论成熟,形成了决议以后再说!”张由松威严地说道。

这话出来,不过是小小的一句话而已,可是,在其他的大臣们心目中,则有非同小可的影响,一则,皇帝继续了自己善于思考,善于言辞的特点,与以往表现大不相同,那个肥胖如猪,木讷如驴的破皇帝已经不见了,取代之的是一个心思玲珑,能言善辩的皇帝!刚才轻轻一句话,就把两位东阁大学士的发难包容其间,而且,以高兴来褒奖,不露声色,更是难得,至于皇帝不生气,愿意和众臣讨论国事的积极态度,也让大臣们耳目一新,因为,终明一朝,皇帝向来是和群臣搞关系很僵硬的,不是锦衣卫队逮捕,暗算,就是朝堂上大棒殴打,或者干脆意气用事,深藏后宫不理不睬!

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人面面相觑以后,同时点头:“多谢皇上恩准!”

张由松主持了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对待满清的态度,许多大臣坚持要以柔克刚,特殊时期必须示弱,只有少数大臣肯定皇帝的意见,主张强硬,马士英,史可法,阮大铖,高鸿图,姜曰广等人,都坚持要注重实效,不要惹恼了靼虏。

朝廷上居然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张由松深深感到了危机,不仅仅是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更重要的是,整个大明朝廷里面,对于未来的对清战争可能性,规模性都没有任何了解。所以,他在听取了大多数人意见以后,又反复征询了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人的意见,最后淡淡一笑:“好,就按照诸位大人的办,朕初登大宝,政务并未熟悉,尤其官场国交未懂得深味,所提对清约战的态度过度强硬,朕收回了这话!”

“皇上英明!”

“就以诸位东阁大学士的意见来做,我国实力不济,只能卑词示好,忍耐一时。”

“皇上英明!”

张由松让步了,不让步的话,绝对不明智,因为,他是这些人拥戴起来的,如果把这些人完全惹恼了,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逼宫?反正,潞王桂王鲁王唐王什么的,都在历史上跳来跳去,显赫一时呢,他福王虽然和崇祯皇帝的血缘关系最近,可是,福王的名声相当差,还有,和史可法派的东林党人的矛盾非常深刻。

不过,他没有彻底让步,因为彻底让步的话,这个皇帝就没有了威信了!

“诸位大臣,爱卿,朕以为,如何对靼虏措词,倒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我大明国家,不会当真,满清靼虏,也绝对不会当真,不过游戏文字耳,我等斟酌态度,都是小心谨慎老成谋国之举,至于对以后两国间真正影响,都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对虏一战,无法避免!”

对这一点儿,张由松逼着大家表态,于是,马士英史可法等人纷纷表示赞同,谁都知道,满清不是那么好玩儿的。

“好,朕非常高兴,因为,朕发现,诸位爱卿不是唯唯诺诺的尸位素餐之辈,看问题很准确啊,不过,朕以为,满清靼虏将是我大明的最大威胁,谁还觉得不服?”

确实有人不服,于是,张由松给他上来讲述理由。并且,对他们没有歧视,反而是热情洋溢,和颜悦色,在皇帝的鼓励下,这些人将理由讲了出来,无非是,李自成颠覆了朝廷,逼死思宗崇祯皇帝,才是罪魁祸首云云。也有人将老福王之死,提了出来,则是对皇帝拍马屁罢了。

早朝进行了很久,远远超过了时间,张由松最后总结:“诸位爱卿勤劳国事,善于思考,深得朕之欢喜,然而,许多事情,朕不得不表态!从今天起,谁要是再说闯献是我大明的头号威胁,他就是个糊涂虫!”

老虎发威了,所有的大臣都洗耳恭听。

张由松注意,不去招惹什么门派集团的立场,反正史可法的东林党势力和马士英的地方实权派,老阉党等,都是明朝的官员资源,一个有些迂腐,一个有些蛮横,谁都不能得罪,谁都不能离开,作为下层的公务员,他深刻领悟到,作为领导,必须注意将部下分化瓦解,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对于明朝廷上的派别斗争,集团对立,他基本不忧虑,甚至是很喜欢的,伟人就说过,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左中右,不能完全消逝。

“为什么呢?因为,靼虏才是我大明中衰的根本原因!”

“啊?”

张由松的立论当然新鲜,只有新鲜才有噱头,才能吸引力,“孟子曰,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自然是圣论,可是,还有一句,若是敌国外患者极为强大,也是亡国之因,以前晋宋两朝,莫不如此,今日,我大明也有一大敌,则是女真满清靼虏,”

张由松详细地根据自己了解掌握的历史资料,侃侃而谈,回顾了女真到金,到满清之间和明朝战争的历史,影响,最后说:“我大明北方膏饫之地,精华之区,悉被**,数百万甚至千万人被杀,十数万辽东军兵投降外敌,造成我朝廷,不得不征收新的税源,因辽东军饷而引起陕西河南民变,李闯张献揭竿而起,因为我精锐数十万人消耗于辽东,而致关内精锐不足,无法镇压叛乱,其真正源头,都是因为外患!当然,我大明真正中衰原因很多,但是,问题最大者,就是靼虏!”

张由松还将现在满清对明朝北京故都的宽容做法,比作秦末刘邦:“刘邦在山东时,贪于财物,好美姬,可是到了关中以后呢?封府库,归美人,好象君子一样,其实,那是在装的,如今满清靼虏,也是在作秀,欺诈人心,当时,项羽不察,放纵了刘邦,此殷鉴不远,我大明绝对不可被靼虏之矫揉造作之情势蒙蔽!朕断言,靼子野心勃勃,要吞并我大明所有疆域国土!”

张由松的话,引起了朝臣们的骚乱,许多人估计从来没有考虑过,或者根本不愿意这么可怕地去设想,因此,当这话题提出来时,都惶恐不安。

“皇上说的有道理啊。”

“对对,皇上英明,尤其以汉高祖的居心比喻,实在是恰当。”

“满清靼虏绝对是狼子野心!”

“胡虏猖獗,都是因为汉奸在作祟啊!范文程,洪承畴这些败类,为虎作伥,无耻,无耻!”

张由松的理论新颖而不完全真实,但是,张由松不怕,因为,他的历史依据相当扎实,满清政府的野蛮进攻对明朝的危害确实极大。“诸位爱卿,以为朕之立论,准否?”

“皇上英明!”

张由松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马士英,史可法,王铎,姜曰广,你们四位东阁大学士,该明白以后我朝的重心在哪里了吧?”

“是,皇上!”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