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科幻灵异>时之窥> 第202章 浩瀚汪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浩瀚汪洋

第二百零二章 浩瀚汪洋

伊耆浩瀚洋旧纪元

最后一根天柱倾覆之后,新星也随之落入了浩瀚洪水之中。这一巨大的物体同地面的撞击,让原本就‘波’涛汹涌的海平面,足足抬高了近一成。其引发的巨大海啸,在短短数日的时间内,席卷了整个星球。而撞击所抛起的大量尘埃与碎屑,遮天蔽日,足有数月之久。

所有华胥一族的定居点,无一例外地全部殁入了水下,大量的的神庙、桥梁、全部毁于一旦。那些曾经被认为十分安全牢固的石质、甚至合金制成的建筑,在连番的地震与火山喷发中,早已伤痕累累,还小则如同一直巨大的手掌,将所过之处的一切都碾为了齑粉。

所幸伊耆有先见之明,在天柱的下方修建了一座地下碉堡。而随着新星的最终坠落,似乎其带来的影响也终于消散,地震与火山爆发的频率愈来愈低,藏身于地堡中的伊耆等人,终于冒险潜出了地堡,在洪水形成的汪洋大海中,盼来了救援的方舟。

在一片‘阴’沉与绝望中,伊耆同里希登上了救援方舟。其余方舟在轨道上等待的同时,这艘救援方舟开始在汪洋大海中逡巡,查看受灾的情况。可目力所及之处,只剩一片死寂沉沉、无边无际的大洋,连一块陆地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大气中的含氧量,灾变后愈来愈低,让伊耆等人完全无法适应。而方舟上的生态圈,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为了果腹,方舟上的人只得每日靠在海中,打捞些已死的鱼虾海藻为食,苦不堪言。

分裂前的大陆,北低南高,最高峰在南端的一处半岛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浩瀚洋上不时发现的高出水面的零星小岛,让伊耆有足够的信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即便所有的大陆都已经没入了海面之下,但海面的涨幅,似乎在慢慢回落。若是一路向南,或许会发现已‘露’出海面的,足够这艘救援方舟上族人立足的,成片的大陆。

伊耆在途中,将所有的这一切,都分毫不差地记录了下来。时间一晃而过,方舟向南已行了数月,直到天上乌云散去,阳光重现之时,一只飞入船舱中的小虫,轻盈地落到了自己的窗前,在阳光下抖着翅膀。

待伊耆反应过来,一股狂喜在瞬间涌上了心头。随即便有观察员大声通报道:“陆地!是陆地!”

经过数月的漂泊,方舟上的幸存者们,终于在船左侧的薄雾中,见到了一块高耸出海的陆地,都欢呼雀跃了起来,并迅速泊船、登岸。

可他们的希望之火,很快便被冰冷的现实浇熄了。经登陆后的反复探查、确认,这片陆地,虽的确是先前南部大陆的一隅,可此刻大陆上,仅剩一片‘露’出海面的荒凉山峦。山上怪石嶙峋,烟瘴密布,虽有植物,但多为高原灌木与荒草,稀疏不堪。大陆上未见一只动物幸存,倒是有不少洪水卷上岸来的死鱼死虾,发出阵阵恶臭。唯一可见的活物,只是些不起眼的昆虫。

一片悲凉的气氛,笼罩在所有幸存者之间。伊耆同轨道上的族长通了话,让其余方舟继续在轨道上等待,自己则和里希开动脑筋,‘欲’在这片没有食物,空气稀薄的大地上,寻找让华胥一族继续生存的方法。

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伊耆同里希成功地启动了修补大气臭氧空‘洞’的工程——在新星的撞击下,地表的大气层较先前变得稀薄了许多,而且多处更是有巨大的臭氧空‘洞’。华胥一族已经习惯了温热‘潮’湿的环境,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许多第一批登陆的族人身上,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开始出现皮肤溃烂、双目失明等严重的症状。

里希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先将臭氧空‘洞’修补完毕,才有机会从方舟的生态圈中,将地面上的动植物重新按区域和环境恢复同过去一般。她从生物学的角度独辟蹊径,琢磨出了一套通过燃烧一种复合的矿物质,‘激’化一种她偶尔发现的微生物,进行空‘洞’的修补。

由于大陆分裂,熔岩上涌,原本深藏于地心的这种矿物,被大量地带到了地表。这种矿物经过燃烧后,颗粒可以‘混’合着这种微生物,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并‘激’发这种微生物产生一种酶,将大气中的氧气,重新转化为臭氧。

这一方案,是眼下唯一可行的选择。可随着工程的进展,里希却愈来愈觉得,这样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的修复,有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臭氧空‘洞’的修补,仍需要消耗氧气,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已经非常奢侈。更不要说修补完毕之后,需要设法将已经改变的大气中的成分,再次恢复到先前的水平。她开始昼夜不休地思考各种替代方案,却没有一丝进展。

同时在这数十年间,原本覆盖近九成星球表面的滔天洪水,终于慢慢退去。由于大气变得稀薄,星球表面温度骤降,大量的水在两极地区结成了大面积的冰盖。而随着洪水的退去,已经四分五裂的大陆,终于又重现天日。

在这段时间内,伊耆逐渐发现,星球表面的陆地已经由原本的一块,分裂成了六七块大小不等的新陆地。这些大陆块间,都被浩瀚的汪洋隔开。新成型的各大陆仍不稳定,仍在以可以感受到的速度,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漂移。

伊耆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陆地下方的大陆架,原本便不是如他们先前所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由于新星造成的磁场异常以及猛烈地撞击,导致这些原本已经稳定的大陆架内部,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地质运动,从而加速了大陆的分离。

虽然族人心中早已按耐不住重返地面的焦急,且各大陆看似已经逐渐稳定,但伊耆仍是建议族人在他们寻找到恢复大气成分的方法前,稍安勿躁,不要轻易返回,以免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些年中,虽然随着臭氧层的修补,救援方舟上成员中的皮肤溃烂、双目失明等症状已经愈来愈少地出现,而凭借氧气面罩,也已经可以让救援方舟上的族人,不至于由于缺氧昏‘迷’。但氧气面罩无法将大气中,在地质变化时产生的一系列新元素过滤干净。

这些元素,经过里希的长期分析与观察,不仅仅存在于大气中,也存在于水、土壤等几乎所有的环境中。这种元素,不仅对族人的身体有着非常慢‘性’的毒副作用。

这种副作用一开始十分难以察觉,但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族人的身体机能会显著下降,首先是心肺功能的加速衰老,导致终日疲惫;接下来便是思维迟缓,大脑开始变得‘混’沌。虽然至今为止,还没有族人因此而立刻毙命,但里希知道,如今的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族人,影响着自己。

而直到目前为止,针对这一情况,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即便氧气面罩可以加装过滤器,对于需要与空气和土壤进行长期接触的皮肤,以及吃下肚内的食物和淡水,一时却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若是采用完全密闭的隔离方法,还不如在方舟上来得舒适自在。地面上的人,仍需要方舟上定期补给淡水和食物,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族长责令伊耆同里希,加快环境改造的进度。如今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元老院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环境改造希望渺茫,继续下去只是‘浪’费资源。一些舰队中的学者也提出了新的意见,希望舰队能够考虑考察其他星系,寻找新的落脚之处,并要求分拨资源,开展相关的工作。

伊耆和里希做出了合理的多次解释,却明显感觉到分配给他们的资源愈来愈少,这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改造工作,又增添了更大的阻力。二人只得全力以赴,努力将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分配。

面对捉襟见肘的资源,伊耆决定前往之前天柱脚下的遗迹中,寻找可为已用的零部件。可四根天柱中,如今唯一可以寻到踪迹的,便是新星坠落前,他同里希所处的西部天柱——扶桑。但有所发现总好过一无所获,伊耆立刻组织人手,将天柱下尚能寻获得资源运了回来。伊耆触景生情,将天柱遗迹作为灾难的纪念碑,并亲手将灾变前后至今发生的事情,都镌刻记载在了天柱下方的地堡内。

除了眼前的物资匮乏,还有另一件事情让他们觉得寝食难安——在搜寻天柱的过程中,伊耆在他们首次登上陆地的那片南方大陆上,发现了一艘坠毁的方舟。这艘方舟,并不是新星坠毁时被毁的两艘方舟中的任何一艘。

从外面看来,虽然这艘舰仍是一个整体,但是舰体侧面有一片撞击形成的破损,仿佛是搁浅在此处一般。伊耆当时便已猜到了这艘船的来历。这艘船,正是西部方舟二号,尤驾驶脱离舰队的那艘方舟!

登舰搜索后,发现舰上除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动植物标本被搬空之外,其余部分均分毫未动,动力系统也能正常运转,看来舰上的人是有计划地撤离。可随后伊耆便派人寻遍了整片大陆,却未曾找到尤,或者同船人的一丝影子。

无奈之下,伊耆只得下令,无论任何探索活动,均得小心谨慎,并再三叮嘱,若同尤或其手下之人相遇,切不可莽撞行事,逃命要紧——如今他真的不敢肯定,之前曾说出要推翻元老院统治的尤,若是发现有其他人也降落到了这片大陆上,究竟会对他们做出怎样的事。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