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科幻灵异>时之窥> 第181章 直捣咸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直捣咸阳

第一百八十一章 直捣咸阳

扶苏定陶秦二世二年九月十三食时

扶苏奇道:“扶苏与将军素未谋面,将军为何要冒险相救?”

谁料刘邦却道:“公子不知末将名姓,末将却知公子!末将于沛县起义,全因仰慕公子名号,共赴义举。”

“你就是,沛县起兵的刘公?”

“正是末将,事发突然,公子且先听末将一言:如今项梁将军率军与盘踞定陶的一群狕**锋,谁料所剩‘药’草未起其效,楚军死伤过半。而我军月内同狕**锋,怕是也已解了咸阳之围,那赵高不知何时,派章邯领数十万秦军,竟同时从西方包抄过来,恰好攻到我军侧翼。如今项梁将军已战死,营内也是一片‘混’‘乱’,士气低落。末将听闻项氏叔侄将公子软禁于此,一直‘欲’助公子脱困而不得。机不可失,公子便先吃些‘肉’糜,补充体力,随末将趁‘乱’逃走罢!”刘邦说着,便从食盒中端出一盘‘肉’糜,送到扶苏面前。

‘肉’糜乃是经牛‘肉’所制,扶苏吃下半盘,便已觉体力恢复了不少。随后扮成兵士模样,跟着刘邦钻出了营帐。

二人一路向大营大‘门’走去,忽听得一声凄凉的牛角号声,紧接着扶苏看到,从远方的地平线处,出现了一队衣甲歪斜,兵器不整的兵队。兵队簇拥着一辆马车,车上打着的一面大纛,正是项梁的旗号。

见主帅阵亡归来,本已人心惶惶的大营,忽然便炸开了锅:有部分兵士,在项氏叔侄手下效命数年,忠心不二,立即便冲出营‘门’迎接;还有部分兵士,早已不堪忍受项梁叔侄一贯的严格治军,此时当即丢下甲兵,想要趁‘乱’弃营而去。

谁料,突然从大营中帐冲出一人,提刀上马,对着所有人大喝:“如今叔父战死,项羽自知诸位心中动摇不定。叔父起兵之初,便是为了大楚有朝一日可以复国,如今无论你们想走或是想留,项羽均不勉强,但求诸位能考虑清楚,你们究竟为何而战!”说罢便打马前去迎接项梁遗体。

项氏叔侄不愧为‘乱’世豪杰,虽有时行事毒辣,却也着实有一番治军手段。经项羽一喝,不少兵士又打消了弃营而去的念头。可扶苏清楚,此时不走,项羽日后定会追问解‘药’失效一事,而项羽刚愎自用,到时定会对自己百般拷问折磨。机不可失,扶苏头也不回地随刘邦离开了楚军大营,赶往山‘阴’县同骊瑶相见。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山‘阴’县,同骊瑶熊心等人会和。扶苏同骊瑶向刘邦和熊心详细述说了事情的一系列前后因果,刘邦与熊心听得目瞪口呆,却对扶苏的话深信不疑。刘邦更是当场表示,即便赴汤蹈火,他也会跟随扶苏,将‘奸’佞铲除,重还天下太平统一。

刘邦认为,‘欲’除为祸的赵高与廻魂罍,则仍需兵强马壮的项羽相助。项羽如今虽雄霸一方,却仍不能不顺应民心。于是众人商议后决定,让熊心立刻称王,并沿用其祖父怀王之号,飞鸽项羽,命项羽效忠。而刘邦则飞鸽传书,从砀山驻地将自己的人马调来山‘阴’,同骊瑶他们招纳的有志之士一道,为熊心保驾护航,一行人浩浩‘**’‘**’,向前线‘挺’近。

扶苏漳污秦二世三年七月廿四日入

怀王熊心对扶苏和刘邦极为信任,而先前刘邦助扶苏逃离项羽监牢,扶苏也一直铭记于心,在沙场上多次救过刘邦‘性’命,二人在行伍间惺惺相惜,建立起了十分深厚的情谊。

经过一年攻伐,扶苏等人终于借助项羽之力,将狕兽歼灭殆尽。随后,各路诸侯也纷纷再次起兵,赵高无法,只得派章邯、王离,领大秦仅存的‘精’锐部队,继续同义军周旋。可此一时彼一时,熊心不愧为怀王之后,尽得天下民心,将如同散沙般的各路义军重新组织在了一起。此时的义军,早已不似先前那般各自为战。

项羽刚愎自负,过于残暴,在义军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为了削弱项羽的实力,怀王采纳了扶苏的建议,命刘邦领兵西征,而让项羽前去抵挡尾随在义军后面的章邯大军,扶苏作为怀王的亲信,来到项羽军中做监军。

在围剿狕兽的战斗中,由于没有解‘药’,项羽军已经减员了不少。即便如此,他却仍领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之后秦军退至漳污固守,双方相持了约半年时间。扶苏毕竟是秦人,在军中看得章邯军拼杀得日益艰难,尸横遍野,心下不忍。如今章邯迟迟不进攻,想来也身心俱疲,于是扶苏便决定冒险潜入秦军大营,劝说章邯投降。

刚进秦军大营,扶苏便看到满地堆着各种久未擦拭的兵器甲胄。章邯号称还有二十万秦卒,此时却只见营内秦军三三两两地围坐在篝火边,满面愁容。整个大营内,粮草短缺,士气低沉,没人巡更,也没人放哨。除了凭借大营前的拒马、滚木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措施,可以抵挡义军前进。

扶苏见秦军竟已沦落至此,便也不再躲躲藏藏,径直奔向了章邯的营帐。章邯正在帐内饮酒,见有人闯入,也不抬头,却端起杯子道:“果然还是忌怕我三分,形势已然如此,竟还要派此刻前来暗杀?”

旧日里章邯同‘蒙’恬走得较近,扶苏与他也算熟识,见章邯竟如此颓废,扶苏深受触动,再也憋不住话开口道:“章将军身为主帅,竟也已毫无战意,为何还要再替那赵高卖命?”

章邯听闻此言,这才抬起头来,见面前所立之人竟是扶苏,登时便腾地起身,快走两步单膝跪倒在扶苏面前:“公子,你果然没死!不过章邯心中颇为疑‘惑’,公子究竟为何要起兵,将始皇帝陛下的社稷江山断送于那群楚人手中?!”

扶苏伸手将章邯扶起,垂目道:“将军觉得,如今小人当道,即便没有义军,大秦气数还能长久吗?”

章邯思虑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扶苏道:“既然如此,扶苏不起兵,或早或晚,也会有其他人起来反抗。与其这样,不如由我亲自动手,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只要能够尽快除掉赵高,让天下重得明君,又何必在意究竟是否是我赢氏的天下?只是如今义军以项羽军势最众,扶苏却深知他绝难成为一届明君,故而望将军能够投诚前来,倾囊相授,助扶苏一臂之力!”

章邯听扶苏如此一说,再次跪倒在地:“末将愿听公子差遣!末将也听闻,那项羽及手下兵士行事狠辣,于巨鹿之时竟不惜自绝后路,就如赵高手下的狕兽一般,没有人‘性’。末将只求公子,能保我营内二十万降卒‘性’命,不要让大秦的弟兄们落入那贼人手中!”

扶苏点头道:“如今楚军均须得听从怀王号令,怀王同我乃是至‘交’。你率军投诚于我,谅那项羽也不敢轻易对你不利。”

“如此便烦请公子先行回营,将此事回禀怀王,命那项羽这些日内不得进攻邀战。待我准备妥当,便拔营来降。”

扶苏回营后,怀王果然命项羽按兵不动,并且答应,楚军绝不会对降卒不利。项羽听闻后勃然大怒,说降卒太多,万一再次倒戈不堪设想,当即用率军离开要挟怀王,让熊心下旨,仅同意将部分降卒归于扶苏麾下,西进同刘邦会和。而其余的大部分秦卒,则被当做俘虏关押了起来。

出于大局考虑,怀王答应了项羽的要求。扶苏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道项羽如今拥兵自重,所言担心也不无道理,无计可施的他只得答应在攻入咸阳之前,暂时将秦卒关押在营内。但他仍说服了怀王,在攻入咸阳之后,便让这些本是农民、工匠的降卒返乡。

三天后,章邯亲自拔营,领着二十万放下武器的兵士来降。次日,营内又收到了刘邦发来的战报,说已经攻下了析、郦等地,即将抵达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武关。

扶苏大喜过望,立刻领着数千投诚的秦卒,日夜兼程地向咸阳进发。

经过一路的急行军,八月中旬,扶苏便已顺利同刘邦会师武关。

武关位于东西向要道之上,关隘北邻少习山,南至武关河,两道天堑让整个关隘易守难攻。可此时咸阳城内早已大‘乱’,武关守军虽重,但所有人的注意力,均集中于攻秦义军身上,却恰好是能浑水‘摸’鱼,‘混’入咸阳的大好机会!

扶苏在营中观察了一夜,果然如他所料——武关守将将所有兵力均集中到了关隘之上,而由于山高路窄,大队人马完全无法通行,原本应有兵士驻守的少习山上,此刻没有一堆篝火,直到天明,也没有见到上山换岗的兵士。这让扶苏的脑中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打算趁天明后刘邦大军总攻武关之时,翻过关北的少习山,孤身一人潜入咸阳王工。扶苏并没有说明自己的恻隐之心:如今赵高龟缩咸阳城内,已再无可退可守之处。若是此计成功,或许这场旷日持久,席卷整个大秦的起义,便能够随着赵高的死而划上句点。而关内和关外的这许多将士,也不必再无谓地献出他们的生命。

刘邦虽对扶苏这铤而走险的办法不能赞同,但见扶苏执意要去,也只能由他。

扶苏见刘邦答应,也便不再多叙离别,带上廻魂罍、和氏璧与隋侯珠,连夜启程翻过了少习山。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