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国师请出山> 第二百一十四章 君临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四章 君临城

从戒备森严的紫禁城里,带进去一个人,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换一个人出来,这个事情的难度有多大?

答案是不可能。

但是,若是从上有了皇帝的默许示意,从下有了禁军侍卫的刻意放水,甚至巡逻的禁军都仿佛没看见正在做这样的事情的一行人一样,从远处溜溜达达的避开他们,那这个事情就好办多了。

当然,作为当事人的朱祁镇,是不知道这其中有这么多说道的。

一路上,陈三秋甚至清楚的听到朱祁镇那略显急促的喘气声,以及走出高大的宫门之后,那如释重负的吐气声。

在宫墙之外,一辆挂着钦天监的表示的马车,正停在那里,等到朱祁镇一上了马车,马车的车轮就飞快的滚动了起来,一刻都没停留的朝着城外走去。

此刻宫中的门禁才打开半个时辰,而京城九门的门禁,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内,也将全部打开。

“陛下!”

马车之上,袁彬热泪盈眶,跪伏在朱祁镇的面前:“臣今日才能助陛下脱困,陛下受苦了,臣有罪,死罪!”

“起来!”

朱祁镇看着眼前真情流露的袁彬,有那么一瞬间,眼中也是露出一丝感激的神情,但是,很快,这一抹感激就被他眼中的凝重代替了。

“就你一个人吗?”他轻声的说道:“陈三秋还在周侧护驾吗?”

“后面有臣率领的十余人暗中在追随陛下的车驾!”袁彬说道:“都在对陛下极为忠诚之人,陛下大可放心!”www.

“嗯!”朱祁镇轻轻嗯了一声,稍微放心了一点点,但是,没理由离开京城,危险依然笼罩着他,虽然陈三秋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但是没出城之前,变数依然还在。

没多少时间,马车之外传来的查问声,四周的也人声鼎沸了起来,两人张大耳朵,听着马车外面的陈三秋和守城士卒之间的说话,一刻都不敢分心。

直到车轮再次缓缓转动,马车出了城门,并且速度快了不少,朱祁镇这才吐了一口气,撩开车窗朝着外面看了起来。

“陈三秋!”

“臣在!”

他对着外面喊了一声,陈三秋出现在车窗前:“现在我等是去天津吗?”

“回陛下,先去臣在郊外的一处庄园,和臣的一些属下汇合!”陈三秋回答道:“若是有追兵追来,臣的这些属下弟子,也可抵挡追兵,为陛下脱困争取时间!”

“好!”

朱祁镇点点头:“不要停留,经过庄园派人将你的属下出来跟随即可!”

“遵命!”

朱祁镇放下车窗之前,朝着后面看了一眼,除了那些穿着锦衣卫服侍的陈三秋的属下,并没有看到袁彬说的那些忠勇之士。

“陛下方向,出了城,臣的下属会从各处朝着陛下的车驾汇合,等到到了天津,护卫陛下的勇士,不会少于百人!”袁彬看着朱祁镇的动作,知道朱祁镇在担心什么,轻轻的解释道。

“你不错,很不错!”朱祁镇微微笑了起来,大概是笑容太久没有出现在他的脸上过了,他看起来笑的有些勉强:“若论对朕的忠诚,天下以你为最!”

“臣不敢!”袁彬的眼眶一红,这一年多来的苦心经营,东躲西藏,仿佛在这一瞬间都有了回报:“臣,臣只是知道,陛下就是臣的天!”

“天津那边怎么安排的?”

朱祁镇问了起来:“陈三秋朕我出海暂避,你知道他此后的安排吗?”

“陛下,这个事情,陈三秋和臣商议过,臣也认为,如果陛下出宫,出海暂避不失为一条稳妥的权宜之计,只要陛下不再受到景泰的威胁,臣再暗中联络定国公等一应心向陛下的勋贵官员,再迎陛下回京,此事大有可为!”

他轻轻的解释道:“只要出海了,离开了近海,水师就拿陛下没有办法,此后无论南宫那边是否事发,陛下都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来谋划复辟大业!”

“陈三秋此人,靠得住吗?”

朱祁镇沉吟了半天,压低了声音问道,在他的心里,哪怕是陈

三秋是将他带出南宫的人,但是,他依然信任袁彬比信任陈三秋要多一些。

在瓦剌的那段时间,袁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而陈三秋的忠诚,还需要时间去考验。

“靠得住靠不住不重要!”袁彬凝重的说道:“重要的是,他将陛下带到我臣的面前,此后的事情,有他和没有他关系都不大的了,有他,固然可以有不少方便,但是,没有了他,对陛下的复辟大业,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朱祁镇看了袁彬一眼,袁彬以为朱祁镇在思考着自己的话,却是没想到,朱祁镇这一眼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

什么叫有他无他都一眼,朕才刚刚脱困,你们两人就开始争宠起来了吗,陈三秋的作用大着呢,可不是你袁彬可以知道的。

朱祁镇没有说话,心里却是突然对袁彬略略有些失望,自己在南宫受苦,袁彬说是在外面为自己奔走,但是看起来,这奔走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

而陈三秋现在身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又将自己从南宫冒险救出,对景泰帝来说,这都是让陈三秋丢官丢命的大罪,相比之下,似乎陈三秋做的更多。

马车在下午到了天津,直接就是冲着漕运码头而去,而在码头上,两艘海船正在那里等待着这一行人,朱祁镇在袁彬的护卫下,上了其中的一艘船,然后船只毫不停留的,直接扬帆出海。

而另外一艘船,则是等待陈三秋和他的一众弟子属下上船之后,紧随着前面的那一艘船而去。

直到离开了码头到出了入海口,船只在海上航线了一个多少时辰,除了这两艘船,在四周的海面上,再也看不到任何的船只,袁彬才放下手里的千里镜,对着四周的手下说道;“没有任何追兵的踪迹,我们应该是安全了!”

船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见到听到欢呼出来的朱祁镇,所有人更是神情激动的齐齐欢呼起来:“陛下万岁,万岁!”

朱祁镇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的轻松的笑容,他转头看着后面的那一艘船,果然那艘船上也隐隐传来了山呼万岁之声。

陈三秋所在的船上,所有人依照陈三秋的命令高声大喊了起来,等到前面的船上呼喊万岁的声音渐渐停止,他们这边才安静了下来。

他们不明所以,都不知道自家师父(大人)为什么要下这么的命令。

不过所有人都是以陈三秋马首是瞻唯命是从日久,无论他们心里有多奇怪,自然也是不会发问了,他们甚至不知道,在前面的那艘船上,那个他们从京城里带出来的那个人,就是曾经大明的皇帝。

那个他们一辈子都可能亲眼见到的人。

除了四个内侍要服侍朱祁镇,那艘船上全部都是袁彬的人,甚至包括船,都是袁彬准备的,这一点,倒是陈三秋没有想到的。

袁彬可不是朱祁镇想的那样,在一年什么也没做,实际他做的不少,除了被陈三秋破坏掉的那一份,很多是陈三秋都不知道的。

而那个内官,内官监的少监覃理,则是留在了袁彬的船上,陈三秋不得不感叹,皇帝安排这么一个人,显然考虑的东西比他要多,袁彬自己准备船,并且船上都是他的人,显然是要彻底的掌控船只,不想让陈三秋的人插手。

但是,这覃理却是破例被朱祁镇留下,这就很有意思了。

陈三秋可不觉得,这是朱祁镇觉得他在宫内做内应救出朱祁镇有功,就将他留在身边的,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就在他在船首看着前面的船只正在浮想联翩的时候,朱祁镇已经重新回到了舱室,而在他的身边,真是陈三秋刚刚正在念叨的覃理,甚至袁彬都不在。

“覃卿,朕没想到,朕真是没想到,居然是你助朕脱困的!”

“陛下折杀奴婢了,奴婢是无根之人,当不得卿家之称!”覃理也是有几分激动:“能重新在陛下身边,为陛下效命,是臣的天之大幸啊!”

“为了朕,你付出

太多,朕重登大宝之后,并不负你!”朱祁镇也是微微动容,很是郑重的说道:“当日在土木堡,朕亲眼看到你率众杀人敌阵,朕以为你已经殉国,还伤心了好久,没想到,没想到!”

“臣没死,只是不能人道了而已!”覃理惨然笑了笑:“但是,臣一点都不后悔,以臣的身份,放弃爵位入宫,想的就是有朝一日,还能为陛下做点什么,天不负我,让覃理终于等到了今日!”

“朕说不负你,就不负你,你的爵位,朕会还给你,甚至还要给你晋爵,定远伯,哼,定远侯难道不比定远伯更尊贵么,若你有子嗣,世代罔替,若你无子嗣,可从父族过继一人,继承你的爵位,依然世袭罔替,与朝同休!”

“臣叩谢陛下隆恩,臣粉身碎骨都不足以报答陛下的天恩!”

覃理眼眶红着,在朱祁镇面前重重的磕了几个头,船板都被磕得咚咚作响。

“好了,起来吧!”朱祁镇笑了起来:“朕如今心里平缓多了,今日真是惊心动魄,哪怕是当初在土木堡朕狼狈也不如今日,陪着说说话,朕太久不知道宫城外面的事情了!”

覃理爬了起来,给朱祁镇倒上一壶茶,然后才开口说了起来。

瓦剌人被击退的事情,朱祁镇知道,但是进了南宫之后,大明和瓦剌如何,朱祁镇就不知道了,当听到大明和瓦剌重新互市,瓦剌人被驱逐出大明,甚至露出颓势,朱祁镇甚至有些失落。

驱逐瓦剌,这些原本是他朱祁镇可以写在史书上的泼天的功劳,如今却是全部都成了朱祁钰的功绩,一想到到这个,他心里对朱祁钰更是无比的痛恨了起来。

而自己土木堡大败的事情,估计被朱祁钰也会宣扬得成为他洗都洗不掉的劣迹,就如同那昏君杨广一样。

“说说朝中朝局的情况吧,朕不想听瓦剌人的事情!”

他有些烦躁的摆摆手,令覃理转换了话题,一年多的时间,朝中那些忠于他的臣子还剩下多少,还有多少是摇摆不定的,而朱祁钰又提拔了多少终于他的官员入朝,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尤其是军中,现在在军中,掌握着权柄的,是哪些人。

若是想要复辟,想要重登大宝,这些人才是关键,他不觉得靠着自己身边的这些人,还有那不知道能用不能用的海盗,就可以对抗可以驱逐瓦剌人的大明劲旅。

覃理在一边絮絮叨叨的说着,从内阁的变化的开始说起,然后说到六部的变化,到最后,又说起了大明的勋贵们的崛起和没落。www.

这一说,就是一个多时辰,等到他停住了话题,外面天色已经变得漆黑一片了。

“朕知道了个大略,不过,细微之处,还有很多要询问你,其余的事情明天再说,朕有些乏了,你累了一天,也下去安歇去吧!”

“陛下保重龙体,奴婢有些絮叨了!”覃理低头说道:“船上条件情况,陛下稍微忍耐一下,等到了长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倭国么?”朱祁镇摇摇头,“长崎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是那陈慎言的老巢,当地倭国官府,对他都是唯唯诺诺!”覃理说道:“具体的情况,奴婢不是太清楚,陛下可以明日召陈大人详细询问一番,那地方虽然荒凉,不过,陛下就当是巡视藩国,这也是他们这些蛮夷的荣幸!”

“的确是他们的荣幸!”朱祁镇理所当然的说道:“这陈慎言能震慑住倭人,也算是一方豪强了,朕是巡视自己子民所在,可不是去见这些倭人!”

他嘀咕了一句:“倭人不曾受我大明教化么,这什么破名字,长崎?朕觉得这名字粗俗不堪,莫名其妙!”

“倭人哪里会取得出什么好名字,不过,陛下也不用为此事多费半点心思,陛下既然亲临此地巡视,那么,就如同太宗皇帝在天子渡津之处得名的天津一样,这长崎日后肯定会改个名字,奴婢觉得,大有可能,这长崎,日后就叫君临城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