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武侠修真>大晏缉仙司>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七三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七三开

传习录,由王阳明的弟子根据其语录、信件整理编撰而成,是儒教心学的代表性著作。

荣非前世有段时间受网络影响,痴迷王大圣人,特意去书店拜读过《传习录》。但因为古文功底有限,只是潦草地扫过一遍。谈不上有什么心得,能记住的内容更是寥寥。

其实诸多儒家典籍之中荣非知晓最多的是《论语》,而之所以今日将《传习录》作为最后的杀手锏,实则是有感而发。

在前世的封建王朝时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通过科考获得官职,然后施展生平所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报复,这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理想。

亦或者是开办一间书院传道授业,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最不济也是耕读传家,修身养性,潜心做学问。

可在这个世界,却是在其上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入书山!

在这个世界读书人的眼中,进入书山才是第一选择。

只有那些入书山无望之人,才会选择来到京都参加科考,步入仕途。

比如缉仙司的顾风宵,当初便是落选书山后才来的京都,结果却是依旧落榜,最后无奈加入缉仙司。

进入书山便可修行浩然气成为修士,成为修士不但高人一等,且还可强身健体、寿运绵长,就算无法飞升成仙,却也能比普通人多活个几百年,可是比当官来得快活舒坦。

为何近些年书山的大儒数量猛增,而大晏却是完全停滞?

只因书山能够先一步将最有资质的读书种子纳入囊中,来京都参加科考的士子都是书山挑剩下的二等货色。

这在先天之上京都儒教就已经输了一筹。

再有一点,书山的正式弟子不足百人,记名弟子通常不超过三百之数,满打满算还不到四百人。而书山之上光是大儒就有整整十五位,此外还有诸多学问同样深厚只是尚需时间沉淀积累的饱学之士任职教习。不夸张地说,书山正式弟子几乎就是在享受一对四、一对三,甚至一对一的精英化教学。

而反观京都的众多书院,一名先生少则教授十几个学生,多的甚至三四十个学生,这教学质量能一样吗!

还有更为关键的一个原因,书山传承数千年,收藏的典籍书籍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还有许多不许外传的孤本、绝本。而京都城才只建立了八百年,底蕴的差距堪比天地。

在荣非看来,读书不为报效国家,不为百姓谋福利,这就是不务正业。

读书人修行倒不是不可以,但以飞升成仙亦或自在逍遥为目的,就是纯纯的歪门邪道。

放在往日荣非虽然看不惯,却是能力有限,有心无力。

可既然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要想办法杀一杀这股子歪风邪气了。

王大圣人的知行合一理论思想,在荣非看来便是对症的一剂猛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黄粱夷的催促下,荣非直接提笔写下来传习录中自己最熟悉的一段文字。

最后一笔落下,天空之上风云突变,已经退走的文气云雾剧烈翻滚,其中竟是有隐隐雷声传出。好似擎天巨

柱一般的玉笔虚影试图再次拦截,却是被雷声震得通体剧颤。

呼~呼~

趁此机会,文气云雾冲破玉笔虚影的拦截,再次朝着无邪居涌来。

“写,继续写,不要停!”

黄粱夷此时已经根本顾不上去看荣非到底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字,只是抻着脖子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文气云雾的动向,口中不停的嘶吼出声对荣非催促。

高彬突然面色一变,拉过方大同在其耳边急促地低语了几句。

方大同一拍大腿,招手将众位大儒聚拢到一起,低声嘀咕了一句之后,大儒们轰然散开。

有四人分别去守住四座园门,其余人则是去到旁边的院落。

很快,整个无邪居里除十五位大儒、荣非、刘映蓉、朱月瑶外,其余的儒生士子,包括仆役丫鬟厨子等等闲杂人等尽数被赶了出来。

守在外面的上千号人还在仰头惊叹天空中的奇景,随即便发现抢先一步定下院子的那些幸运儿全都被赶了出来。

凑上去询问到底出了何事,可被赶出来的人也都是一问三不知。

人群之中,郑子秋仰望着天空中越来越近、越来越低,似乎就要压在人们头顶,浓郁的几乎具有实质的文气云雾,眼眸之中充满了震惊、不解和担忧。

里面到底发生了何事?

为何书山的文气会被掠夺的如此…触目惊心!

文气云雾所笼罩书山之巅,传出了一声——嗯?

是…尊者!

所有书山弟子、教习、大儒都被这一声‘嗯’给惊呆了。

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让已然是陆地神仙的尊者都表示了惊讶?

黄粱夷很快就察觉到了高彬、方大同等人的异动,稍作思考就明白了他们的用意。

天空中的文气云雾已然是倾斜而下与京都固有的文气融为一体,而那玉笔虚影也已不再做无用之功,只是静静的悬浮在高天之上。

此时园中仅剩黄粱夷、方大同、高彬以及刘映蓉和朱月瑶五人,当然还有今日的主角——荣非。

五人蹑手蹑脚地走到凉亭里,在距离桌案还有两步距离时便停下了脚步,生怕惊扰到正在运笔如飞的荣非,抻长了脖子去看纸上的字迹。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

传习录中的内容荣非记住的实在不多,搜肠刮肚才堪堪写满了四张纸。撇了撇嘴,犹嫌不足,便也不管许多,什么论语、孟子、大学之类的儒家典籍中有名气的句子统统往上写。

“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又凑足了两篇字数,荣非正想着要再多写一点,天空中突然咔嚓一声巨响,未见光亮,却是响起

惊雷之声。

荣非被吓得手一抖,全身汗毛唰地竖了起来,头顶也冒出了一层冷汗。

卧槽!天打雷劈吗?

没有任何来由的,荣非脑海里冒出四个字——过犹不及!

抄的太狠,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罢了罢了,这些估计也够了。

荣非心有余悸的暗自嘀咕道,随即装作不胜酒力的样子,合身扑倒在桌案上,呼呼睡去。

黄粱夷和方大同手疾眼快,在荣非身体即将与桌案接触的瞬间将上面写有字迹的纸张尽数抽了出去。

此时天空中的文气已经不再翻滚奔涌,随着玉笔虚影一同退回东南方。

黄粱夷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了一下,顿时便笑的嘴巴都直接咧到了耳朵根。

七三开。

嘿嘿嘿,京都七,书山三。

京都儒教大获全胜!

书山那个老不死的祭出圣人宝物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不然天下文气的格局极有可能变成八二开甚至九一开。

在四周院落镇守,防止宵小翻墙而入的众位大儒见到文气退却的景象,便纷纷跑了回来。

“快让我看看,看让我看看。”

“到底是写出何等惊世骇俗的文章,竟然争来如此多的文气。”

“哈哈哈哈,快哉快哉!京都儒教之正统已是无可辩驳。”

众位大儒你一言我一语地将拿着纸张的黄粱夷和方大同围在中间。

谈笑声戛然而止,一瞬间,偌大的园子里竟是落针可闻的静谧。

十五位大儒甚至是连呼吸声都停滞了。

待将荣非写就的六张纸上的内容全部看完,十五人这才呼出胸中憋闷了许久的浊气。

三十只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凉亭,看向趴在桌案上呼呼大睡正由长公主朱月瑶和老首辅之女刘映蓉照料的荣非。

这…这…这些竟然真是出自于他的笔下?

一个还不到二十岁,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竟然能写出这等…这等…

纵是黄粱夷等一众大儒,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形容,亦或是尊称这六张纸上所书写的语句和内容了。

“这些文字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我担心会有人狗急跳墙。”

黄粱夷将众位大儒叫到一边后,压低了声音叮嘱道。

众位大儒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刚刚高彬和方大同之所以将无邪居里的所有人都赶出去,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可也不能一直藏着吧,这或是扭转我京都儒教颓势,溯本正源的…咳咳…咳咳…良机啊。”www.

场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大儒神情振奋道。

“楚老说的是,这些…我即刻便去面见陛下,先看看陛下的态度再行决定。”

黄粱夷小心翼翼地将六张宣纸卷好藏入宽大的袖中。

“同去同去!”

大儒们不甘落后的嚷嚷道。

“那荣非?”

“实则虚之,虚者实之,虚虚实实反倒更让宵小无从揣测。”

“有道理,只要这些内容一日不曾外泄,荣非便有一日的安全。走走走,去见陛下。”

大儒们交代朱月瑶和刘映蓉一定好生照看好荣非后,便急匆匆的走了。

待园子里恢复安静,荣非悄悄将眼睛睁开一条缝隙,却是被刘映蓉的一句话给吓得赶紧重新闭上。

“光看有什么用,你倒是去求陛下招他为驸马啊。”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