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言情女生>南派盗墓手记>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秋射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秋射犬

那时明朝气运尚在,国运不绝,后金连攻十余次,均入不了中原。合该亡了人心,绝了廉耻,明廷为李自成所灭,这是后话。

自打天启年入了沈,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金遂自诩奉天承运,改沈为奉天,迁都于此。

总兵毛文龙率部奇袭,趁努尔哈赤征讨蒙王诸部,攻其后军,后金大败。混乱中,太祖努尔哈赤骑黄马一人逃出辕门,被明军紧紧追赶。

慌不择路,遁入一片水泽。

水泽上芦苇荡茂密,遮天蔽日,顷刻连人带马消失无踪。

重骑不能涉水,又无舟船,只得望洋兴叹。毛文龙心有不甘,下令纵火焚烧芦苇荡,企图将努尔哈赤烧死在水泽。

大火连天,映红苍穹。

不光烈火,烟雾沉沉,熏得凌霄宝殿为之变色。努尔哈赤晕倒在芦苇荡中,这时黄马化为一条黄狗,浑身沾水,跑到努尔哈赤身上,使水浸透努尔哈赤身体。

如此十余次,黄狗累死在主人身边。

这时天上飞来一群乌鸦,羽翼盖在努尔哈赤身上,使得火焰无法靠拢。

外围明军见状,以为敌酋必死,乌鸦是来啄尸体的,便无后顾之忧,班师回朝。努尔哈赤醒来,见满地乌鸦尸体,身边躺着黄狗,心知是这两样动物救了自己。

打那以后,满族一不准打乌鸦,二不准吃狗肉,连帽子都不许用狗尾。

早先汉族是不禁吃狗的,不许吃狗打清朝开始,并非惯例。

侥幸脱险,几年后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改后金为清,登九五,祭天地,封禅长白,功赏满汉,大赦天下。

自打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唐太宗二伐盖苏文,辽东便不属儒释道管辖,单立了一门。

皇太极登基,大封天下,连乡野之中,百姓祭拜的孤魂精怪一并敕封了,笼络人心。封完之后,单单忘了救自己老爹一命的黄狗。

因果循环,冥冥之中便引出了狗咬奉天。

是为,中秋射犬,灶门封神!

眼瞧快到了中秋,奉天城就没太平过。

先是全城的狗一到半夜便狂吠不止,任凭主人如何叫骂,狗儿发了狂般汪汪不停,搅得全城乌烟瘴气,好几夜睡不着。

狗叫起来,皇宫内院又莫名其妙发了几场火灾。

火来的蹊跷,无根无源,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不到半个时辰,便烧了三十六间宫殿。有太监私底下议论,起火之时,曾见天狗食月。

天狗把月一吞,全城狗儿狂吠,接着皇宫起火,一准有什么凶事。

当今皇帝被这档事气得不轻,垂问钦天监凶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眼瞧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偏偏奉天城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无不人心惶惶,议论时令不正。

夜里躺下去,皇帝做了个怪梦。

梦中一条黄狗气势汹汹,龇牙咧嘴,扑上来咬去半截龙袖。文武大臣逃的逃跑的跑,只留皇帝一人被狗拖在水泽里,险些丧命。

一场噩梦醒来,冷汗淋漓,皇帝挥起衣袖一看,果真一排狗牙印。

心知封赏关外仙佛,唯独忘了救老爹一命的黄狗

。黄狗阴魂不散,转到人间报复,要求封诰。

按理说,这也并非什么大事。

认个错,补个圣旨,此事就结了。

皇帝不是一般人。甭说九五之尊,就是稍微大点的领导,明明做错了,不见得会认错,更不屑于改错,何况人间至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万物朕赏你的才是你的,不赏,你不能抢。

黄狗阴魂不散,大闹奉天,可把万岁气得胡子上翻,几天吃不下饭,命人寻访高手,除此孽障。

正愁眉不展时,来了个老道毛遂自荐。

着一身前朝黄衣,手拿龙头拐,腰间挂一黄皮紫金边的酒葫芦,头插玉簪,脚蹬芒鞋,下颌凸出,仪态不俗。

见了皇帝,老道说起狗咬奉天的奇事,劝皇帝封狗一官半职。

皇帝不悦。

倘若认了错,失了威严,天底下到底人是主子,还是狗是主子?老道捋了捋胡须,说要除掉黄狗也不难,只需中秋当日,在城中命文武大摆筵席,扎下三千孔明灯,便可灭了这心腹大患。

皇帝一听,便命老道全权处理此事。

老道说,黄狗昔年救驾有功,受了皇气,死后化作地仙,法力非凡,已成了天狗。需借几样法器,就在奉天城南边城门口。

皇帝纳闷。

自古风水,南贱北贫,不知城南有何宝物能伏此妖孽,朕怎不知?

老道虚手一指,法宝就在城南口的开水胡同里!

开水胡同当着大马路,门口一棵老槐,树梢挂了招子,墨笔黄底,写着“本店出售汤水”。

啥叫汤水呢?

说白了,烧开了的白开水。

这家店打明成祖登基,御驾亲征辽东。天子在此歇脚,立下五行真焰火,烧炉取水,能供十万大军饮用,百年老店,驰名奉天。

有人好奇了,白开水也能卖钱?莫非古代就有大自然的搬运工了。

这要说到奉天的地理。

奉天在辽东中部,诺大辽东位处幽州北境,古称孽海,又叫苦海。相传太古年间曾是汪洋黑波,禹王治水,将赶石鞭立在幽州,海水方才退去,留下万里盐泽渗透地下。

故而此地的水苦涩不堪,杂质极多。

打井犹如黄汤,带有腥臭,常人无法饮用。

不单奉天如此,天子脚下的京城也是如此。甜水井稀有,均被达官贵人把持,皇帝喝的水要从百里外玉泉山用水车运进来。

穷人家没办法,才只能用苦水,碱大味重,必须烧开了才能喝。

年深日久,锅底一层白色水垢比锅巴还厚,就是水泉掺杂的杂质,含有毒。

古时在北边,卖开水是个保险的营生,专有人经营这行。您想啊,大早上起来洗把脸,煮碗面,不得要开水?

古代没打火机,单为一碗水生火太麻烦,便花几个小钱,要开水房每日送水上门,专有挑夫应这活,跟现在的外卖差不多。

天还没亮,南城口开水胡同就冒烟了。

几十个壮汉进进出出,水桶扁担预备好,挨家挨户,先给官员地主送,再轮到平民百姓。一桶桶开水化开黑夜冰寒,等水送上门,红日出

来,奉天城熙熙攘攘,才有人间烟火气。

开水房阔三丈,有五个炉灶。

上支大锅,比三人还高。内部分了两层,轮流烧水,以保证城中数十万人每日用度。

上面倒冷水,下面放开水,烧也不能用柴火、木炭。卖开水是小本经营,犯不着,用木炭连本都回不拢。

单有老板打发小乞丐、流浪汉,去城外芦苇荡,收苇杆、秸秆来烧。

烧出来,水有一种独特的草木清香,入口柔和不涩,深受达官贵人喜爱。

明成祖征讨辽东,在奉天饮马品水,这家开水房的炉灶就没一天歇过火。有个说法,叫火德显圣落凡间,五行熊熊扶浩然。

它家炉灶大,锅炉宽。

烧一桶水要一天一夜才能滚烫,因此五个炉灶的火不能封,专有两拨人轮班往里填秸秆。

倘若一天断了火,全城就没开水用,你说厉害不厉害?

老道奉了皇命,来到开水房。命人将中间那口炉灶的锅炉抬下来,上面搭木板,做了一个请神拜神的台架子。

周围扎五彩经幡、桂花、月季花,铺上草甸。

老板不敢多问。

老道吩咐了,五口炉灶的火不能灭,但中秋那天不许烧开水。

别看开水房大,实则一年没几个油花。进进出出的挑夫骨瘦如柴,肩膀常年被压得变形,关节肿胀,没精打采。

这些挑夫位于社会底层,衣不蔽体,与乞丐的区别,就是手里多一根扁担。

山里头楠竹削好,碗口粗细,从中间剖开,浸上桐油熬煮九次,晒干刷漆。能受千斤力,老子给开水房当苦力,死了儿子、孙子接着用。

一根扁担传三代,没了它就只能上街头要饭,你说日子苦不苦?

那是血汗磨出来的!

老道让挑夫把扁担拿出来,单挑了一根包浆最老,常年使用表皮磨得像黄金的扁担。又从灶台里面,掏出几颗通红铁沙子。

奉天城外有煤矿、铁矿,泥沙土石均带铁子。

开水房灶台烧了几百年,土石中的铁气被冶炼出来,混了草木灰,凝成指甲盖大的金属。日夜受着真火淬炼,比精钢还稀罕。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

皇帝按老道意思,在城中大宴群臣。

并扎了三千孔明灯搁在广场,等待放飞。又命太监宫女,以酬谢神狗的名义,在城口摆下和头酒。

命巧妇制作了五仁月饼、椰蓉月饼、酥油月饼、枣泥月饼、水果月饼、红豆月饼。顶点小说

贴榜文,当年黄狗救太祖爷有功,今日特在中秋佳节,酬谢大恩,并于子夜封六部正神,上天堂享无极大道。

说来也巧。

月饼刚摆上街,全城的狗都不叫了。

家家户户把狗放出来,只见这些狗涌上街道,竟像人坐在宴席上,伸出舌头“吧嗒吧嗒”舔杯里美酒,用爪子“唰唰唰唰”捞月饼吃。

老道看在眼里,守住开水胡同,从屁股后拔下一缕黄毛,搓成绳索,将挑夫扁担制成了一柄弯弓。

开水房堆满了秸秆。

老道选了一根最直最粗的,绑上从灶台掏出的铁芯子,制成箭矢,跳到房梁上藏起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