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言情女生>南派盗墓手记> 第六百一十五章 二过金水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五章 二过金水桥

不知杨芝草与张尽忠说了什么。

张尽忠答应放人,只把一些值钱的,包括九十九子水晶葡萄拿走,剩下的全部分给土匪。张尽忠还有一个结拜兄弟,叫张森。

这人坏得脚底流脓,心眼最多。

召集了王绍义四人,在关帝庙发了毒誓,要他们三盗清东陵。

这一次目标,放在清朝名声最大,最丰功伟绩的帝王身上,康熙皇帝!

土匪队伍再次出现变更。

张尽忠、张森入伙。

王绍义只能排老三。张尽忠有野心,见过大世面,对黄金白银不感兴趣。他点名了,要王绍义盗康熙皇帝的景陵。

只要一样东西,康熙皇帝的九龙玉杯!

早几十年,评书很火。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评书来来回回那么几段,基本是三侠五义、绿林豪侠、瓦岗五代、水泊梁山这些。

听过评书的,大都知道九龙玉杯。

这可是一件顶尖,没法比的珍宝,经常出现在清代公案小说、绿林轶事之中。

相传盗门高手杨香武,三闯皇宫,三盗御书房,想偷康熙皇帝的九龙玉杯,均不曾得手。此杯可以说,与西太后的夜明珠齐名,号称“东陵二珍”。

九龙玉杯并非古物。

相传由番邦进贡,注入清水,可见杯中九条神龙九九归一,活灵活现。若注入美酒,则玉杯放光,九龙捧圣。

康熙是中国罕见的长寿皇帝,注重养生。

番邦进贡九龙玉杯,同时进贡长白山下开采的地泉。地泉也叫太一精,乃一种冰灵化为的圣水,三伏酷暑也冰凉幽冷,沁人心脾。

据说康熙长寿,与九龙玉杯饮用太一精有关。

张尽忠早年给鬼子做过事,知道东陵有这么一件至宝。他放任王绍义盗陵,存了黑吃黑的心思,眼看东陵挖的差不多,土匪终于瞄上圣祖康熙的景陵。

张森诡计多端。

他知道,盗陵这事迟早会水落石出,届时举国震动,世界哗然,纵然逃到西方也难太平。不如把屎盆子扣在王绍义这伙人身上,他和张尽忠只说是剿匪,撇干净关系。

张尽忠比张森还要毒。

从古至今,对挖坟掘墓,无不深恶痛绝。

尤其王绍义这帮人,不仅破坏皇陵,还鞭尸将满清皇帝挫骨扬灰。哪怕放到现代,杀人不一定死,盗墓大了肯定要吃花生米。

如何避过法律的惩罚呢?

张尽忠身居官场,苦思冥想,终于悟出四个字。

法不责众!

三人盗墓,抓了肯定死刑。倘若三十人,三百人一起呢?纵然国法再大,这么多人,如何抓,如何毙?

要说法不责众四个字,确实是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顶点小说

想通这一点,张尽忠干了一件大事。因为这件事,清东陵几乎全盘被盗,如今没剩几个完整的坟头。

他把附近守陵的八个村全部召集起来。

正赶上冀州旱情严重,田里颗粒无收,群众生活艰难。

张尽忠对附近村民煽动道,皇帝是历史上最大的大地主,如今日本鬼子跑了,咱们要打倒大地主,平分财富,推翻三座大山。

又说,满清皇帝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现在该让死人把钱吐出来,大家也好

拿了钱度过灾年。革不了活人的命,还革不了死人的?

经张尽忠一煽动,人心如水,民动如烟。

周围村庄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人数最多时达两千余人!

就这样,张尽忠拉了许多人下水,对东陵展开地毯式盗掘。派人把住路口,封锁交通,使得这场盗墓案卷入的人数越来越多。

当时外界还蒙在鼓里。

清东陵内,已被搅了个天翻地覆。

凡宗庙的香炉、牌位、门窗、铜花,悉数扫了个干净。捎带地宫金井里,塞的珍珠、小玉石,也都空空如也。

那么多人参与进来,倒霉的不止帝后了。

凡葬于清东陵的阿哥、格格、妃嫔、贵妃,全部开棺扬尸,陪葬冥器一扫而空。这便是建国前,最大的盗墓案!

张尽忠当然不会好心带着村民发财。

他做这件事,主要是法不责众,将来东窗事发,上面没法抓人。

二来,存了心制衡王绍义那伙土匪。只要盗了景陵,他就把王绍义卖出去,自己则混在“群众”里头,借“打倒封建大地主”的大旗躲过天谴。

张尽忠和张森一肚子坏水,王绍义和杨芝草也不是傻瓜。

二人也悟出四个字。

叫“鸟尽弓藏”。

杨芝草私底下跟王绍义商量,等盗了景陵,二人就金盆洗手。不过得除掉张尽忠,才能私吞宝藏。

王绍义本就看不上穆树轩那伙人,私底下跟杨芝草结盟。想着把黑吃黑扩大,引军统抓捕张尽忠,来个狗咬狗,他们好趁机转运宝藏。

双方各怀鬼胎,各有算计。

没几天,张尽忠派张森来,催王绍义等人动身。

张森制定了十六字盗皇陵指示。

炸药开路,石灰洗道,铜钎破门,拐子顶棺。

这十六字不一般,哪怕到了现代,都是盗皇陵的金玉良言,堪称最高标准。

穆树轩和关会增浑然不知大祸临头。

盗来的东西,仍埋在一棵松下,商议等挖了景陵,再刨出来平分。

王绍义四人领着土匪,出发去了景陵。

周围八个村,陆陆续续上千人参与盗陵活动,那些农民只能挖个贵妃嫔妃的墓,为几颗金瓜子打得头破血流。www.

景陵那边没有人,事先让张尽忠圈起来了。

土匪盗景陵的时候,清东陵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再好的机关,再厚的金刚墙,架不住这么多人用炸药轰。

纵有机关,石灰洗道,什么机关都无法开启。自来石让铁钎捅翻,农民盗皇陵有张森的十六字真言,堪称速成班,自学成才。

景陵位于孝陵东。

顺治最早埋在东陵,是为孝陵。民间传说顺治五台山出家,东陵只存了衣冠冢,没啥宝物,在那场浩劫中,可谓少数没被破坏的陵寝。

景陵在清东陵,规模数一数二。

地宫葬着康熙皇帝、四位皇后、一名皇贵妃。

地宫宝物也多,除了九龙玉杯,其余陪葬品只怕比定陵、惠陵加起来还多得多!

土匪找到景陵的时候,已是黄昏。天色将晚,日薄西山,半拉松树林溶在黑暗,半拉砌着火红的鎏金,将天都染色。

皇陵神道前,矗立着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碑。

七米多高,四

千余字。

生前如何显赫,如何大权在握,死后不过黄土一埋,土匪一挖,不见得皇帝就比平民高贵。

当年辉煌巍峨的石碑,如今布满青苔,风尘仆仆。

边缘的棱角都磨平了,斑驳不堪。

王绍义没兴趣破坏这坨破石头,倒是关会增在石碑后面,刻了“到此一游”,将康熙皇帝的丰功伟绩给掩了。

过了石碑,便是金水河、金水桥。

景陵的金水河比定陵宽,桥也更大,可见康乾盛世时期,国力鼎盛,能工巧匠如云。景陵的桥,是五孔三路,走上去非常气派。

天色擦黑,王绍义顾不得许多,率先走到桥上,往隆恩门进发。

二过金水桥,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关会增跟在最后面,想起定陵金水河的水鬼抓替身,入了景陵不免疑神疑鬼,下意识往河道看去。

景陵金水河不深。

两岸用汉白玉围成,靠水的一圈,阳刻海波云涛水龙纹,一圈一圈,能把人眼神搅成乱麻。

关会增盯着水面的波纹看,一时竟走了神。

王绍义在前面大摇大摆,越走,心里越慌。石拱桥也就七八米,愣没走到对岸,好像这桥在不断延伸。

杨芝草也发觉不对。

倘若景陵这么好挖,张尽忠不会自己动手?

就听身后关会增惨叫起来:“水,长水了,啊,水漫金山啊。”

“什么?”

一众土匪大乱,不知关会增抽什么疯。

关会增指着两岸的海波云涛,说他看见了滔天浊浪,巨海决堤。大水汪洋,漫过了昌瑞山,要把他们葬身海底。

顺关会增指的方向,穆树轩等人跟着看过去。

一时头晕目眩,也见到了浊浪滔天,大水无边,他们踩在桥上如汪洋一片秋叶,随时会倾覆。已经有人跪下去,汗出如浆,四肢比泥还软。

“不好。”

杨芝草喊了声,伸手捂住王绍义的眼:“千万别看桥底,两岸石雕的花纹有古怪,多半是西域的魇术,盯着看不知不觉,能把你催眠了。”

王绍义闻言闭上眼。

然而穆树轩等人全部发疯了,在桥上乱奔,好几人掉下水去,真的被淹死。队伍愈发混乱,王绍义拉住杨芝草的衣领,二人吊在拱桥栏杆下,躲过一劫。

杨芝草道:“好个景陵,果真不凡。两岸的海波云涛能蛊惑人心,只怕这金水河大有文章,走桥是过不去的。”

“那如何是好?”

“大哥莫急,来之前我查了皇陵府志,这点小机关拦不住咱们,不过还需大哥出马,咱们先脱身再说。”

杨芝草有谋略,王绍义有胆识。

自从张尽忠接管了东陵,二人私底下组成联盟,把穆树轩、关会增两个结义兄弟给撇了。

二人吊栏杆,顺孔洞爬了回去,任其余人自生自灭。好在金水河不深,也可能是地质变动,水脉枯竭。

除了两个倒霉的,摔下去扭断脖子的被淹死,其余人虽成了落汤鸡,命却没丢。

众匪七手八脚爬回岸上,不敢看石头上的花纹。然而走上拱桥,不知不觉就会被魇了魂魄,看见惊涛拍岸,朝自己涌来。

众匪战战兢兢,若非张尽忠张森强迫,队伍只怕要散伙。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