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言情女生>南派盗墓手记> 第四百六十章 巴东三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章 巴东三峡

地下充满太古暗海的海水,和放射性物质。

里面变得十分危险。

我们离真相非常接近了,近到只需等高压气体排空,进入那个“蛋”里,就能像盘古开天般,创造整个世界!

之后的几天,我们开了几个小会。

围绕讨论不易的去向,还有目前的线索,应该如何利用。

灰仙姑生死不知。

我估计这老太婆没死。

我们看见她的时候,她半人半尸,根本不怕子弹。藏青禅师也这么想,可能灰仙姑利用我们,已经进入了暗海,找到了陨石残渣。

接下来有两个问题。

第一,不易拿走太阴胎,寻找昆仑神宫。

据我猜测,昆仑神宫不在仙人峰,我们始终不曾找到昆仑山在哪。结核石与那些陨石残渣,年代可能跟地球出现一样早,不属于海国云帝的陪葬。

讨论的时候,胡子提出一种猜测。

也许海国的起源,就与那些陨石残渣有关。

海国,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国家与海与水有关。

太古年间,陆地尚处蛮荒,何况海外岛屿?

胡子说,有可能海国云帝的海,就是结核石内的暗海!

这种说法有待考证,我保留他的意见。

第二,糊涂山人发现了昆仑,但他不愿意进去,并把昆仑的线索,加密在“星象地舆”之中。

黄师爷提出,他在巴东悬棺见过这种星辰图。

巴东悬棺又是世界最早的悬棺群。

要破译星象地舆的秘密,必须亲自去巴东,看一眼黄师爷说的那些岩画。

这就是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两件事。

还未找到不易,新的谜云接踵而来。

况且我们物资告罄,尽管没有达到预期,不得不考虑撤出野人山,进入修整状态。

胡子提出三点。

第一,派人去巴东一窥虚实,破译星象地舆。

第二,进入暗海,提取陨石残渣样本。

第三,抓到灰仙姑,拷问真相。

胡子相信,陨石残渣,就是海国云帝的起源,那么所有秘密都在上面。甚至云帝的尸体,就埋在“祖坟”的天外来物之中!

要进入暗海,又是非常困难的事。

太空中的辐射和元素,许多不曾被人类探明。我们需要航天钛金属太空衣,隔绝高浓度盐水的防护服,氧气瓶,冲锋艇,电磁屏蔽器,短波发射机等等。

这些高科技,有些连名字都没听过。

好在缅北这个地方,据说有钱甚至能买到火箭,只不过采购也很麻烦,需要漫长的时间。

这些事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

胡子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好不容易进来了,撤出去太麻烦。况且老乡会在山外盯着,人多眼杂,容易出事。

龙口谷还储存了大量物资,足够几年的使用。

由我,黄师爷,谢小雨,三人去巴东一趟,顺便向地下组织,订购那批高科技设备,为进入暗海提供后勤。

胡子,藏青禅师,青纹,则待在龙口谷,昼伏夜出,监视其它势力的一举一动。

阿金往返于茅邦和龙口谷,替胡子传递外界消息。

这样分配确实不错。

我暗道胡子具有大将风度,搞指挥有一手。

只是我不放心胡子。这家伙偷摸冥器不是一天两天,长期无

组织无纪律,嘴巴答应的好,就是管不住手。

胡子对天发誓,说这件事你必须信我。胡爷虽然有点小毛病,大是大非一向分的清楚。

估计我去巴东,还有采购防护服这些,需要两个月。回来秋高气爽,正适合大部队运动。便反复叮嘱胡子,在我没回来前,一定一定不可擅自行动。

胡子拍胸脯保证。

暗海里那些强碱气,吸一口能溶解血肺,没呼吸面罩和氧气瓶,他胡子不傻,怎么可能进去找死。

就这样,我们的队伍分开,一支留在龙口谷蛰伏,一支出山寻找线索和后勤保障。

一出山,我提心吊胆的,老感觉会出事。

黄师爷安慰我,胡子这个人虽然浑,大事不掉链子。山里头没信号,卫星电话都没用,少了我成天在胡子耳边唠叨,真有些不放心。

黄师爷年轻时候,跟人上山“走尖”,到过巴东地区。

他亲眼见了悬棺。

几个老兄弟想悬棺里头的冥器,学空中飞人,上悬崖寻宝,在某处云深雾绕的洞窟,拍摄了一组星辰壁画。

其风格,与糊涂山人的“星象地舆”出自一门。

游冥慈王起源于西南。

相传祖先为苗疆落洞女,能施蛇蛊,行巫法,超度墓中亡魂,取经卷古籍,自成一派。谢小雨小时候,也见过山中多岩画,以星辰为主,不解其意。

西南古称蛮荒,又叫南蛮。

山路曲折,穷山恶水,历来不是中原王朝主要管辖之地。然而高山密林,悬崖大江之间,多民族聚居,形成奇异风俗,文化悠久。

当地人对星象极有研究,以前没天气预报,谢小雨见过“观云”的老人。看天上云朵,就知多久下雨多久刮风。

因当地山林众多,堪舆术不好用,故而天象学兴盛。

古蜀以南,为巴人聚居,故称“巴”。长话短说,回国前往巴东之际,黄师爷对我传授了一些当地历史,用以参考。

殷商初期,巴人在渝水周边建国,称之为巴渝。

巴人之东,是为巴东。那是一片区域,并非一两个县。巴东包含巫山余脉和三峡江水,自古神秘莫测,景色如画。

郦道元在《水经注》就曾赞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巫峡红叶,冠绝天下。

两侧高山如翠,夹岸而出,绿江滔滔向东而去,白浪银波,青鱼古鲟,苍云老藤环绕其间,哀鸟老猿两岸乘风,当真人间仙境。

自古也堪称穷绝之所,笼罩神秘面纱。

西周初年,巴人孟津会师,归附武王征讨殷商。

牧野之战,纣王自焚,武王大封天下诸侯。封巴人渝水之地,是为诸侯。怕巴人造反,武王赐予大量金银珠宝,挑拨其内斗。

从此巴国分裂,出现两个强大分支。www.

一为賨人,以射杀白虎谋生,战国后期,受秦昭襄王封赏,归附秦国,以蛇为图腾,就是传说中的巴蛇。

一为僰人,骁勇善战,不习文字。内部与古彝族通婚,以白虎为图腾,专门射杀巴蛇。又造悬棺,勾连巫山三峡,曾与巴国划江而治。

賨人、僰人,虽同出自巴国,内部水火不容,有血海深仇,战争不断。

黄师爷说的巫山

悬棺,就是僰人所留。最早可追溯东周,年代之古,再加地方偏僻,除一条江水,几无古道连通外界。

黄师爷当年和朋友,打着寻找僰人宝藏的心思。当然他们没有成功,只拿到一些破陶罐。

陶罐上,画着星星和月亮。

当时国内收藏陶器不吃香。

黄师爷回忆,走了一趟山,车费钱都没赚回来。不过那边风景确实不错,完全不同于江南娟秀和北方粗犷,他后来又去了几次,收土货拿到外面卖,小发了一笔。

抵达巴东,已是半月后。

巫山不是一座山,巴东山脉,都可算巫山范围。

最著名的,就是巫山云雨,神女和襄王。

巫山有卤泉。

十名巫师霸占山脉,周围小国年年进贡,遂称其山为“巫山”,相传山中有不死药,颛顼命人取之。

黄师爷是部百科全书。

全国大江南北,你说的出的,他都能论上几句。

此人吃过见过,阅历方面,天下无人出其右。

他道:“别看地方穷,山区多,古代可算一块宝地。若非僰人悍勇,早已被中原王朝征服。卤泉,就是盐水,古代制盐的原料。靠山吃山,僰人一点不穷。没有盐巴作为商品获得金银,哪来底气抗拒中原皇帝?从西周到明清,僰人造反不绝,就靠一口盐泉,一部书。”

“哦?”

当地的井盐确实出名。

不过我来此,不是为了买盐,坐在船上问黄师爷:“史书记载,僰人不曾有文字,全靠手语和岩画记叙风俗,哪来的什么书?”

“嘿嘿。”

黄师爷道,若非我跟他交情好,他才不会轻易透露。

原来啊,这僰人宝藏,在悬棺群中历来有发现,只是不曾真正找到。倒是出土了一些金钗、玉璧、玛瑙珠,算不得价值连城。

“僰人书确有其事,反正坐船还有一阵,我把年轻时候的事,跟你们论论。”

“讲故事?好呀好呀。”谢小雨搬了凳子,便听黄师爷说书。

我冲了一杯当地特产毛尖,让黄师爷说说他年轻的事,以往还真没机会听。

黄师爷划开手指,分开脚步,真是老气横秋,坐在船头连比带划:“僰人最早用悬棺葬,这和他们独特的信仰有关。他们的祖先,不过是给蛮族放马的奴隶,因受不了压迫,骑马逃走。追兵赶到,连人带马摔进了黄河,大难不死,却从河中取出一部天书!”

“僰人祖先死里逃生,为巴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那部天书没有一个字,却蕴含无穷造化。僰人祖先看了一眼,便替武王攻破朝歌。巴王气量狭小,猜忌功臣,这才引来僰人叛乱,割据巴东。虽无公路与外界联系,一口盐泉,足以养百万生灵。仗着长江江水,把盐块送到外面,僰人积累的财富当真可观!”

黄师爷说故事,三句话离不开一个钱。

我和谢小雨嗑瓜子,一边欣赏三峡风景,一边可看到僰人悬棺稀稀拉拉,出现于青云绝壁之上。

船速极快,破风碎浪。

脑袋探出,便湿了衣裳,倍感清幽苦冷之气。当时天气不好,果真能听到猿鸣之声,更添哀恸之气。

我收回思绪,僰人天书确有记载。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