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言情女生>南派盗墓手记> 第三百三十五章 抚仙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五章 抚仙湖

老爷子继续说:“历朝历代,关于昆仑的描述大相径庭。先秦认为,昆仑在甘肃一代。秦汉认为,昆仑在阴山一代。唐朝稍微详细点,认为昆仑在祁连山之西三百里。明清则认为,昆仑在天山山脉附近。”

胡子道:“反正在大西北。”

老爷子摇摇头:“古代有本奇书,叫《西域记》,上面认为昆仑就是佛教的阿褥达太山,在今天的东南亚、南亚一代。”

胡子纳闷:“西域记不是唐僧写的吗。”

我道:“从古至今,有两个版本的西域记。一个是东晋僧人道安所写,一个是唐朝僧人玄奘所写。前者已失传,我记得郦道元《水经注》,曾引用过大量释氏《西域记》。”m.

“不错。”

老爷子点点头。

释氏《西域记》认为,昆仑为佛教阿褥达太山。这也是音译,具体没法说明这个词语的含义。

那座山,万山之山,天神、神兽、不死药,都在上面。

“这件事说清楚啊,还是要从民国那些年讲起。”

“陶万里这个人,在其中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之前我没告诉你,是还没见到地图,这些话不能让奸细泄露出去。”

“这件事,接在我们从老爷岭出来,陶万里带走龙生物之后......”

先是被日寇特种部队,用以人体实验。

老爷子他们被解救出来,又遭当局囚禁,关押在西宁疗养院进行研究观察。

当时,凡进入地下的人,基本都遭到监禁,且不准与外界交流。

所幸这种非人待遇并没有持续多久。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悍然反击,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

国力差距悬殊。

不到一月,形式扭转,再加民国内部派系掣肘,几乎不战而溃。北平沦陷后,日寇继续向华北挺进,进而虎视三晋。

由于北方平原较多,盆地开阔。

适宜大规模装甲部队,国内形势岌岌可危。

到了民国二十六年的年底,不仅北方危急,连南方沿海,也陷入战火之中。数千万流民无家可归,数以万计的军人战死,血水染红了河流。

此时西宁疗养院也开不下去,进行了全面转移。

陶万里多方交涉,又是威胁又是保证,才把老爷子他们解救出来。

老爷子心灰意冷,不愿再涉足江湖。

便跟陶万里、安小雀,在疗养院门口升了国旗,签下保密协议,双方分道扬镳。老爷子和定盘星各自回乡,想过几年太平日子。

陶万里一心报国,率军参与忻口战役。

谁知老爷子前脚回了金陵老宅,后脚就爆发了淞沪会战!

真是没带伞的遇见下冰雹,躲都没地躲。

一场会战,打了三个月。

千里红土,万亩良田尽是残血焦尸。

大户破产,地主倾家,纷纷沦为难民逃亡西南。饥民遍地,死尸成山,日寇的装甲部队大摇大摆撞倒城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惨案!

老爷子混在饥民里面,往西南逃命。

带着一家老小,日子甭提多苦。

那时候,老爷子才悟了。所谓家国家国

,家组成了国,可没有国,哪还有家!

能逃出去的,还算运气好。

留在城中的几十万平民,做了日寇的刀下亡魂,尸体堆的比佛塔还高。千年古城付之一炬。时至今日,常常能挖出当年坑杀平民的万人冢,惨况难以形容。

老爷子后悔。

早知道跟陶万里一起北上,找那群畜生拼命,杀他妈两个好歹赚一个。混在饥民里七八天没吃饭,饿得脚发软,真遇见鬼子,怕也是束手就擒的份儿。

堂堂盗门代理魁首,沦落到这个地步,确实是奇惨。

当时逃荒有几个选择。

要么北上,陕、川、湘。

要么南下,赣、黔、滇。

鬼子在后面撵,灾民在前面跑。老爷子回忆,刚逃出去那阵,东洋畜生架着机枪在车上,只听突突突几声响,后面的人就一排排倒下去。

碎肉血渣溅得前面人的后背都湿透了。

大家闷头往树林钻。

有些被打断了手脚的,在公路被装甲车碾成了饼,妇女的哭泣,小孩的嘶吼,一直逃了几百里,才听不见了。

盗门魁首也是人,也要吃饭。

老爷子当时年轻,饿几顿不打紧,家里老小都得照顾。死了几口,大部分还活着。好不容易逃出去,联系了盗门的堂口,一家才有立足之地。

乱世之中,人命如荒草,英雄似浮萍。

本来打算退出江湖的老爷子,不得已重操旧业,继续干起倒斗生意。

他犯不着亲自下墓,就留在南方,做一下各地堂口的技术指导。

就像现在大学教授给人上课,学生要给学费。东拼西凑,也能赚些白面、鸡蛋、锅碗瓢盆,拿出去卖都是钱。

到了民国二十七年。

日子愈发不好过。

日寇又打了来。

好在云贵高原,多山区莽林,装甲部队开不进来。日寇打重庆,那边也是山地居多,又是雾都。外省据险而守,沿海差不多都沦陷,就深山老林还算安定。

这一年,老爷子指导了一个堂口。

他们在江西一代的虎盘山,发现一座宋墓。

要说宋墓不值钱,陪葬品忒少,不如汉墓肥、唐陵阔。搁在从前,顿顿王八炖母鸡,大中华配茅台,还真看不上小宋墓。

当时穷得半月没见荤腥,心一想,宋墓就宋墓吧,蚊子再小也是肉。

江西虎盘山的宋墓不好盗。

古代墓葬,除了皇陵帝寝,有钱设机关的真没几个,充其量就是毒气流沙。还有一种防盗手段,就是守墓人。

活人比机关便宜,凡大墓都有村庄。

虎盘山那座宋墓也一样。

龙盘虎踞,风回水顾。墓在山坳里,华表、石人石马,都在地上。后头是山林,前面是平原,周围一圈村庄,都一个姓。

墓被山势合抱,正对一条溪流。

这叫金龙玉带,有倚有靠,门庭富贵,正儿八经的权贵大墓!

看规模,怕是当朝一品。看封土,浑圆的土包堆尖尖,墓碑肃穆,祭祀不绝,没被盗过。

当时踩盘子的伙计看中了那处宋墓,跑去报告堂口。

堂口找了几个经验老道的土耗子,商量了一下,化妆成外地商人,买下古墓

周围的土地,打一条三百米盗洞,穿到棺材下面摸金。

盗墓的,最怕墓葬埋在居民区。

你这边一动锄头,对方一抬头就看见,不是找死?

挖土开石,动静太大。真要是大墓,搁在深山老林,再多机关也会被盗。唯独靠近村庄,旁边又是农田的墓,委实不好下手。

有办法吗?

自然是有的。

那几个土耗子,也听过几节老爷子的课,决定在外面种玉米。

玉米长得快。

等玉米发起来,田里就是一片林海,能把人挡住,他们再在土中间挖盗洞。又养了几条狗,负责闻土,辨墓的方向。

结果还没半个月,就被村民发现,送省城吃了花生米!

这几个老表,也确实是小天才。

在外面种玉米不稀罕,得分时候,人家江西压根不产玉米!村民一看,几个外地人鬼鬼祟祟,白天黑夜猫在土里,外头又是一圈奇形怪状的玉米。

不怀疑才怪。

打草惊蛇,那座宋墓愈发不好下手。

堂口解决不了,便把问题报给老爷子。

当时全国抗战,甭管你是偷东西还是土匪,都拧成一股绳,该杀人杀人,该打鬼子也不含糊。

老爷子坐镇南方。

张四太爷一封书信,要老爷子在南方筹集经费,再拿到南洋购买药品、弹药,运回来支援抗战。

不仅是盗门。

当时的洪门、青帮,都拧着裤腰带掏钱,捐飞机捐大炮。大家虽然不敢说自己是啥好人,民族大义还是有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除了盗几个大墓,老爷子也不知道有啥法子,能捞那么多钱打鬼子。

死人受点委屈,总比活人做了亡国奴强。

张四太爷给老爷子派了两个帮手。

盗门除了八奇,还有十二将。

乾坤将,王佐将,二人来到老爷子面前听令。

对于虎盘山那座大墓,老爷子有了想法,亲自安排人去那边,仍盗墓。顶点小说

这次不种玉米,改养蜜蜂!

除了夜行山人,哪个盗墓不挖盗洞?

可旁边就是农田,你一挖,别人能不知道?种玉米,是掩耳盗铃,养蜜蜂就不一样。

蜜蜂嗡嗡乱飞,能盖住挖土的声音。

村民怕蜜蜂蜇人,轻易不会靠近蜂场。

养蜂人没事到处走,在深山老林瞎逛,也不会引起怀疑。

这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养蜜蜂的法子奏效了。

那座宋墓,老爷子带人来了个大搬家。

这一搬,有了新发现。

棺材里,有一紫金海兽葡萄籽。拇指大,夜光下闪闪发光,做工精巧,及其罕见。至少是先秦古物了,应该是贵族女人镶在发簪的配件。

拿到省城,少说能卖五十大洋。

清理墓碑时,发现墓志铭。原来墓主人当官,曾代表皇帝为宣慰使,出巡古滇一带。

古滇多湖,多水,多河。

其中有一片大湖,最是罕见,被称为抚仙湖。

徐霞客游记曾写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此湖面积广袤,水质极其优良。

号称琉璃万顷,古滇一镜。

比洱海、滇池加起来还要浩渺,称得是滇土一奇!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